dongshikui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kuidong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研究

博文

地震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综合管理(2)

已有 3185 次阅读 2010-7-23 11:52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二、地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

1.建立地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虽然地震预报至今还是世界难题,但是地震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建设非常必要。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地震带和地震风险等级,建立一整套包括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在内的地震灾害风险预防体系,其内容应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应急、风险减缓的技术体系和管理策略。当地民众也应该树立地震风险意识,在做好房屋抗震、自救应急等工作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尽量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降到最小。

2、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抗震救灾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更为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实施救灾。在救人、救物的同时应注意兼顾救治生态环境。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医院未经处理的材料等废弃物任意抛弃在我们本已脆弱的灾区环境,或随处堆放因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或未及时将地震引发的污染源控制住,都会对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同时,在抗震救救灾过程中,尽量将农田、草地、森林、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降到最小,实现抗震救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开展。

3.做好震后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

    灾后生态环境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强烈地震后,遇难者尸体、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等对可能会对土壤和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灾区生产生活。因此,应对震区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快速监测、评估,包括对土壤、初级农产品、农村饮用水、农田周边垃圾等进行监测与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科学评估地震引起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提出生态环境风险重点治理对象及应急方案。同时,应对灾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进行快速调查,基本弄清地震影响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数量及其栖息地面积,提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及栖息地恢复的应急方案;初步判定地震受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及程度,提出生态系统保护和应急管理的基本方案。

4.科学规划震后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重点强调灾民安置和家园重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有关政策制订者、研究人员等都应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深刻理解灾后重建过程中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各级政府把组织恢复生态环境作为震后重建家园的重要内容,用先科学规划后高质量重建的思路促进家园重建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包括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及时平整、恢复遭破坏的农田,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大规模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提出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方案和实施办法;调动职能部门对水质、土壤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农业及农村饮用水的安全;组织军队、武警和社会力量,开展预防次生灾害的工程建设。

5.加强公民生态环境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发达国家对其极为重视,我国对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因此,在国民基本素质教育中,应加强地震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风险预防知识,提高国民对地震生态环境风险的防范力度。同时,应尽可能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等新闻宣传工具,对灾区民众和救援人员普及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知识,以增强他们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降低生态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

6.借鉴国外有关地震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技术。
  地震在当代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尤其是日本,他们已积累相当丰富的灾后生态环境保护经验。我国各部门应积极学习这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适合我国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和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方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2179-346624.html

上一篇:地震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防范和综合管理(1)
下一篇:全球变化的应对机制:草地适应性管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