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煦
麦克默多,南极洲最大的人类科学社区见闻 精选
2021-2-21 21:18
阅读:9002

IMG_5773.JPG

在直升机上俯瞰麦克默多站全景

    美国麦克默多南极科考站(McMurdo Station)是全南极洲最大的科学考察基地。关于这个基地的情况,在互联网上只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查阅并下载一些资料。2017年,有幸来这个站上参观,并看到了他们收集到的一些南极生物与地质标本,由于我国在罗斯海海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18年罗斯海新站奠基),希望能与互联网上的那些“通识知识”有所区别,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参考。

IMG_5832.JPG

IMG_5833.JPG

南极洲近岸洋底生活的一些多孔动物门生物(海绵,未定种)

IMG_5835.JPG

一种蔓足类生物(藤壶,未定种)

IMG_5820.JPG

一种双壳纲软体动物——南极扇贝Adamussium colbecki

IMG_5839.JPG

一种大型等足目节肢动物——南极大王具足虫Glyptonotus antarcticus,其实就是超大号的潮虫

IMG_5857.JPG

南极洲近岸海水中的两种南极鱼科鱼类——纽氏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newnesi(头朝上的)和韦尔德肩孔南极鱼Trematomus loennbergii(两条头朝下的)

IMG_5862.JPG

更大的一种南极鱼科鱼类——鳞头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mawsoni

IMG_5817.JPG

南极洲(艾伦山Allan Hills,在南纬74°0′,东经159°50′)发现的大型碳化植物化石,说明至少在三叠纪时,这里还是郁郁葱葱的丛林世界。

    麦克默多站坐落在罗斯岛的西南角,以该站西侧的麦克默多湾得名,这个海湾是罗斯船长于1841年发现的,以在恐怖号(HMS Terror)上从事绘图工作的海军上尉阿奇博德·麦克默多(Archibald McMurdo)的名字命名。而后,斯科特于1902年在该站附近搭建了探险营地——发现号小屋。这一带地处埃里伯斯山脚下一处避风的山环,面朝大海,又很少受到海浪的冲击,因为站址的西侧是一片浮冰区,距离夏季水域十分接近,而站址的地基为坚实可靠的火山沉积物,附近并无移动的冰川威胁,在南极洲能找到这样的“宝地”,实属不易。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国人在1956年216日,在这里建立了能让他们“上天、落地、下海”的科学基地,继而越建越大,至今已有各类建筑200多栋,包括科学中心、实验馆舍、电讯基础设施、消防中心、医院、餐厅、酒吧、影院、商场、教堂,一应俱全,每年夏季能容纳2000多人在这里工作。此外,在每个旅游季,基地旁边的大型机场还向这里输送上千名游客前来观光。这里俨然成了一座置身世外的现代化城市。

IMG_5905.JPG

游客们喜欢的南极商店

IMG_5912.JPG

IMG_5916.JPG

麦克默多站咖啡屋的内、外景

IMG_5937.JPG

IMG_5925.JPG

麦克默多站的无教派基督堂—“雪之教堂”(Chapel of the Snows)

IMG_5963.JPG

信号能覆盖全南极洲的通讯台

IMG_5872.JPG

麦克默多站主体建筑——NSF木屋和伯德上将纪念馆,NSF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简称。

IMG_5880.JPG

NSF木屋外的旗帜(代表目前在站合作研究的国家)。

IMG_5894.JPG

麦克默多站消防队及门外的消防车

IMG_5800.JPG

体育馆

IMG_5803.JPG

科研用房

IMG_6022.JPG

站上用的“全地形”铲车

麦克默多站建立得很早,加之美国国力的原因得以建得非常庞大。以前,在生物、地质科研课题特别丰富的罗斯海沿岸考察南极洲的国家只有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等极少数西方国家建站,韩国是首个在该海域建站的亚洲国家。而今天,我们中国的罗斯海新站已经在麦克默多湾以北的特拉诺瓦湾恩克斯堡岛建成并已经投入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也会在该海域和周边的维多利亚地南极大陆做出新的、更多的科学发现。(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段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8-127323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