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阅读笔记

已有 3110 次阅读 2015-12-23 15:38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书    名]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作    者]     田志刚
[ ISBN ]      9787538162509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3 第1版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jpeg
摘录:




社会的急剧变革让我们虽然走进知识社会,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式和方法,我们至今还在用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方式来管理知识工作者;在信息泛滥和知识爆炸的背景下,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合理应对。

本书主要围绕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学习、保存、共享、使用与创新五个环节展开。

你现在的知识可以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市场?

如果想拥有快乐的一生,你一定要靠自己:父母会老去、单位会破产、朋友会离开、夫妻可以化作分飞燕。如果想做一个有成就的人,你更要靠自己。人生的境遇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需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靠自己的劳动挣自己的饭吃并不丢人,丢人的是那些高水平工作做不了,低水平工作又不愿意做的“啃老族”。

一个人的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完,没有人可以代替你走。种下什么因,收获什么果,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路程,你要如何付出,你希望什么样的收获,没有人可以替你做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里,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人类历史上权力的来源已经从暴力、财富转移到知识。对于知识的爆炸,解决的方式是你要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知识虽多但人生有限,如果知识不能被你所用,不能成为“你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你也没有作用。

知识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虽然知道如何做,但却很难告诉别人或者写明白、说明白的知识。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讲,大量的知识以隐性的成分存在着,而能显性化的部分较少。隐性知识显性化应该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能力,如果你不能显性化你的知识,就无法建立你的竞争力。

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如果想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那就必须持续做知识创新。

在你读书和工作的第一个七年,要更多地关注第一个问题(知识的学习)、第二个问题(知识的存储)、第三个问题(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在你工作的第二个十年,你需要更多地关注第三个问题(知识的共享和传播)、第四个问题(知识的利用)和第五个问题(知识的创新)。

不学习当然不行,但学习也不一定行。你必须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获取什么知识;同时,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否则你的知识就是常识。而常识怎么可能给你带来个人的竞争优势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据显示,在19世纪,一个知识更新周期(以一个领域知识更新20%为一个知识更新周期)的时间为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15年,20世纪90年代为3到4年。如果你是1955年大学毕业,大概你可以不用学习在1995年左右安全退休。如果你在1995年大学毕业,只要有5年时间不学习,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著名作家余华在他的《兄弟》中写道:别的国家四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国家却用了不到四十年就走完了。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都要主动或者被动地去体验这个过程。所以,之前许多我们党得“可靠”的东西其实都不可靠了,那我们靠什么?生活在当今的时代,无论愿不愿意,你都必须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否则你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知识工作者需要的基础知识是哪些?应该如何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呢?笔者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你可以找一找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的题目,自己做一下测试。它的内容覆盖了哲学、或治、经济、文化、咎律、科学、数学、逻辑、阅读、表达等各个方面,通过做这种测试你可以发现自己最擅长和最差的领域,因此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恶补一下自己最差的部分,因为这些知识是你跟人交流沟通、掌握信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知识基础的不牢固会成为你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大障碍。

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俞敏洪说的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他说“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做。

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主要层次:第一,基础层次,即我们上文提到的现代人的基础知识,它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修养;第二,中间层次,即较为系统的本专业知识,它是知识结构的特色,体现出不同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和特色;第三,最高层次,这一层次是知识工作者的优势所在,它包括你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的知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合和擅长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主要方法。

图书馆学、档案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组织信息和知识资源,方便人们使用,方式是通过建立目录、索引等方式组织已有的信息和知识。

对下载的文件形成自己的命名体系,请一定要记住,在你下载文件或者新建文件时,不要只图方便,否则你今天的一时方便会带来明天使用时无穷无尽的麻烦,所以请勤快一些,这对于个人知识保存来说极其重要。

一提起共享知识,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的知识是我的竞争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来的,为什么要共享给别人?
从人性的角度说,人们总是习惯于觉得自己她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更高,而在感觉别人的水平和能力时我们往往会给对方打一个折扣。反思自己不得志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本身的原因呢?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水平高低不是你说了算,而必须是别人的判断。任何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你怎么突出自己的优势、特点和能力,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认识你、信任你,方法就是共享你的知识,通过知识影响别人。让社会知道你、了解你、认识你并且信任你,就是形成你的个人品牌的过程。所谓名人,就是认识他的人的数量大于他认识的人的数量,这个数量差越大,他的知名度就越大,品牌就越响亮,他得到的资源和机会就会越多。

如果一件事情不能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证明你并没有全面地掌握或者掌握的深度不够”这句话,会帮助你在试图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提升自己知识的水平。如果实在不愿意或者不擅长说出来,那你就写出来:通过写文章、写博客、写论文、写书,你可以发现你的学习速度明显加快,对自己原来觉得理解和掌握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共享对象的需求和习惯,对方更习惯于何种共享方式。如果你想将自己的一些知识共享给研究所的人,那就要将原理讲清楚,让他们自己去作判断;如果你想共享给对内容不太熟悉的人,那就要考虑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专业的术语,而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好能用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等来让他们明内你的意思;你如果想将你的知识共享给某个年纪比较大的领导干部,就一定要考虑他很可能视力不太好,需要打印的文档字号要更大一点,而且一定要根据公文写作的习惯用大标题、中标题和小标题的方式让他能够更快速地了解清楚

人们不会拒绝共享知识,而且人们对朋友没有像对广告那样的戒心。

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做是一种结果。

知识越多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所以知识越多的人越谦虚。也因为知识越多,感觉到事物的不确定性越多,所以许多事情不敢去干,总奢望条件再成熟一点、环境再好一点、掌握的信息再多一点才敢决策,导致许多事情不敢开始。真正的胆识来自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谓的胆识并非盲目决策。

知识创新必须拥有三种特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中最舒服,但是这种束缚也阻碍了我们的创新,所以首先打破你原来习惯的方式和方法是你创新的基础。

知识工作者90%以上的创新其实是重复工作,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在其组织内部和外部存在了。

知识创新的更重要需求来自于人的内心:对理想的激情与追求,对个人梦想的执著。每个人在追寻理想和梦想的路上都充满了坎坷和崎岖,为了实现自已的理想和梦想,就需要自己去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解决无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个人发展中的“需求”!

从大脑功能的角度看,所谓创新就是将大脑中那些被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利知识联结起来。

锻炼右脑的功能:
1.听音乐想象音乐表达的景象。
2.发散联想。找出一个物品思考其尽可能的用途。
3.词汇联想。将几个词汇连成一句话并想象其场景。

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鼓励人们各搞一套,重复劳动,而是更多地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向同事学习,充分使用他们的知识。个人知识管理主张知识工作者应该主动共享冉己的知识,“让。别人知道我知道”,帮助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知识共享树立个人品牌。

如果大部分员工了解、理解并实施了个人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上日程。即使不做整个组织规模的知识管理,因为通过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而提升的个人竞争力,在适当的企业文化引导下,也会使公司竞争力倍增。

中国人习惯了大家都做一群羊,好像这样便于管理。但是一群绵羊的合力和一群狮子的合力能比吗?一群狮子中间会有矛盾,但一群羊中间会没有矛盾?怎样使一只羊变成狮子,怎样使一群羊变成一群狮子,其实就是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和组织知识管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945392.html

上一篇:断舍离——阅读笔记
下一篇: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书笔记
收藏 IP: 222.199.2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