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阅读整理学——阅读笔记

已有 2193 次阅读 2015-12-23 15:29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书    名]     阅读整理学
[作    者]     外山滋比古
[ ISBN ]      9787550231528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4-09 第1版

摘录:

字典只能在某种程度下协助我们理解词汇的意思,文章有部分意义超乎字典之外。如果不理解这个道理,只能说是在不了解字典功能的情况下使用字典而已。

未知的阅读必须靠高度智力及想象力的运作,如果只是跟大家用一样的方式阅读,效果无法保证。

阅读未知事物与登山非常相似。支持着登山者不顾掉落山谷的风险,继续挑战登山的,无非是尝过痛苦的磨炼之后,发现新天地的快感吧!学校担负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未知的能力。因为孩子们比成人更具可塑性,更具备攀登各种困难度高山的耐力。

孩子们在学校阅读未知,一点一滴累积、扩大已知的世界,大人却刚好相反,退步、缩回到已知的阅读世界里,完全切断与教科书的缘分,在此情况下,很难在知识领域有所进步。

日本人在翻译的大帽子下,至今仍得被迫阅读遭到破坏的日文。我无法理解,日本人的头脑因此变笨了多少?“忠于原文”的译法固然没错,但是译者往往只顾忠于作者,却不顾读者的感受,因此翻译出的文章让读者读不懂,这也是理所当然。问题在于,读者在意的只是:了解外国的事物实为必要,稍有疏忽可能就赶不上时代潮流,所以无论如何都得读懂。百年来的日本文化,就是靠想要读懂难理解的翻译文章的能量,和认定自己不应该无法阅读未知的气魄,才能一路往前推进至令。这样的说法,绝非夸张。

白人家庭的母亲会通过语言,设法让孩子理解不能那样做的理由。虽然这样做也不一定就能让孩子懂得多少道理,但对训练孩子分辨善恶,协助孩子走入抽象思考的境界还是有效的。白人儿童智商高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白人的基因,而是因为他们出身于能够委婉运用词语的家庭,能更好地适应以语言文化力基础的考试。

β型阅读的问题不只是出现在国语教育上,几乎和所有的阅读活动都有关系。如果不懂如何做好β型阅读,那么所有想要传授新知识的教育,都无法取得成效。

a型阅读因为轻松所以读起来很开心,β型阅读就很麻烦。但是就像即使有缆车,徒步登山也不会绝迹一样,不管时下有多少书籍都是偏向仪型阅读,我们也绝对不可以忽略β型阅读。

古代社会具有汉学素养的人,往往不只是被看成读书人。人类最敬重的应该是能够从素读进入真正的阅读。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个人的人格。

所有这类型的书,从一开始就以让读者打发时间为目的而创作,以相同目标展现的作品非常多。随着这种出版物大量涌现,读者就渐渐变成a型阅读的俘虏。这样的读者递增,导致针对这群读者的书籍不断出版,书的价值也因此滑落。

“如果踩踏有文字的纸张,学校课业肯定会应付不来,成绩会变差,所以在家也不可以踩踏或跨越报纸。因为把报纸丢在地板上的,一定是做事不用心的家庭。当时不管是丢掉多么简易版的书,都会被看成异想天开的行为。由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过来的人,即使到现在,对书还是抱持着特别的心情。现代人当中,到目前为止有5本以上读过3次的书的,到底有多少人呢?“这本书很难,不敢说自己已经非常理解,但这是本很棒的书,让人很想再读一次,应该再读一次才行。”能让人连读三次感觉还是一样,甚至愈读愈有味道的书到底有多少?这种书一定是让人重复阅读也能感触良多。

β型阅读,可以通过不断重复阅读内容难懂的书本,达到阅读未知的境界。素读就是最好的实例。就算不是素读(背诵),只要重复阅读十次、十五次,自然就能体会到阅读未知的感觉。无论多么难懂的文章或书籍,只要反复阅读,就会理解文章的意思。古人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明训,素读也就是通往β型阅读最高明的手段。

古时候的东西当然是旧的,但是旧并不代表陈腐。新的事物虽然有趣,却还未曾经过时间的考验。新的事物有一天会变旧,旧的东西就没有变旧之虞了。

在β型阅读中,若遇到太难解读的东西会很难过,因此没有相当的求知欲望很难成功。当工作上遭逢失败时,才知道a型阅读对我们没有助益。于是,有人开始想要阅读宗教、哲学或者心理学这些属于β型阅读的书籍,我想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书,为自己寻找出路吧!

头脑好的人有如脚程快的人,别人还没到的地方往往被他抢先到达,但是相对地,因为行动快,有时候没看到途中有条岔路,便遗漏了非常重要的东西。头脑不好就有如脚程慢的人,因为一直落在人后,不知怎么地,就捡到了重要的宝物。

要学会未知的阅读,最有效的方法难道非得靠宗教不可吗?要解读完全未知的事物,就得付出这种程度的努力,过去汇聚的知识对解读未知并没有帮助。如果用思考能力去解决问题有一定困难,将谜题与疑问放下恢复平常生活时,可能就会出现答案的线索。

刚完成的初稿,可能具有强烈特殊性,推敲佐的动作就是让语境更具普遍性,是一种修饰的动作。

到底以什么基准衡量,才确定人们不喜欢阅读的?基本上并没有很明确的标准,然而通过阅读帮助自己成长的人变少却是事实。如果我们只是大量阅读,把重心放在量的问题上,却不提出妥当的解决方法,忽略潜藏在阅读量背后“质”的问题,将会造成困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945386.html

上一篇:时间管理成功术——阅读笔记
下一篇:整理的艺术——读书笔记
收藏 IP: 222.199.2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