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谊陈政事疏,提出好多重要的见解,除了裁抑诸侯国和抵御匈奴外,尤其强调的是教育太子,尊礼大臣,阐扬文教,转移风俗。 春秋时期,秦穆公问蹇叔,怎样才能称霸天下?蹇叔对曰:“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分辨说话人的话,跟他个人利益和面子的关系; 鲁哀公曾经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是说程不识这样的人。 每个人都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不要自信你有判断力,只是和别人游戏玩乐,不会让他参与政治,不会受到他的影响。 孟子说,有四种圣人,也有四个原型人物: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培养、推荐人才,是领导者的本职工作,所以,如果在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以仁爱人民为务,让近者悦,远者来,这是王道,是使命感;穷兵黩武,不停地征服,这是强道,是征服欲,最终会把自己拖垮。 郭解,一个布衣百姓,为任侠横行乡里,好像官府一样行使权力,谁得罪他,他就要杀谁。这个儒生虽然不是郭解亲自杀的,其罪行更甚于他亲自动手,应当处以大逆不道之罪。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关键是害人之心不可有,尤其是报复之心不可有。 所以成功者是尽我之性,成就自己。领导者要尽人之性,成就他人。伟人是尽天地万物之性,厚德载物,化育天地。 领导者很难知道下属的真实想法,当领导者提出一个问题,回答的人首先本能的反应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在回答的过程中揣摩上意,随时调整,最终让领导觉得跟我有“共鸣”。 《中庸》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对于司法,我们熟悉的一句话叫:“我们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这话说的是一个理想状态,实际上并不现实。 法律的繁杂多门,就是官吏的自由裁量权的操作空间,就是权力和利益。 霍光辅佐汉室,可以说是忠臣,但未能庇护自己的家族。为什么呢? 如果你做了善事而自己张扬,有了功劳而自己夸大,就把你积的德对冲掉了。图书规格
【 书 名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03
【 作 者 】华杉
【 ISBN 】978-7-5321-7167-5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笔记
强调教育,是因为当时诸王、列侯家庭都已经堕落腐化,没有教育,就不足以维持长久;强调文教,是因为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只能管一时,渐渐地,政事松弛,国家就会走向申、韩的刑法之路,沿袭秦朝“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老路。要革除秦朝的弊病,就要另开文教。如果朝廷只讲法令,社会只重钱财,风俗就会日渐败坏,阐扬文教之后就是移风易俗。
由此,西汉的政治思想,就逐渐从申、韩走向儒家。
明知他的意见不对,也要找到其中对的部分来夸奖,不按他说的做就是了。
不要让任何人因为说的话不对而损失面子,这样大家就没有强词夺理的必要,开会比较接近实际,并且有效率。
所以古人以没有节制的安逸快乐为鸩毒,以无德而富贵为不幸。
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判断力太过自信,以为自己不会受别人的影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判断,决定我准备接受谁的影响。
伯夷是圣之清者,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跟别人谈话,人家帽子没戴正,他也接受不了。周武王伐纣,他认为这是以下犯上,于是选择绝食而死。
伊尹是圣之任者,以天下为己任。天下百姓但凡有一个人在受苦,他也认为都是“我的责任”。天子昏庸,于是他把天子太甲软禁三年,让他悔过改正后,再迎接他复位。
柳下惠是圣之和者,与世无争,跟谁都能干,能干一点就干一点。因为秉公办事,保护百姓,柳下惠得罪了鲁国权贵,被连贬三级。但他本人无所谓,认为被贬到哪一级,就干好哪一级。“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孔子是圣之时者,无可无不可,可以进则进,可以退则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亚历山大、成吉思汗,都是典型的征服者,顾不上统治,就是不停地征服!
汉武帝是征服者加统治者,但还不是王者。
文帝、景帝,这是仁者、王者。但是,人们都崇拜征服者和统治者。
公孙弘的意思是:杀人,本来是个刑事问题,但谁得罪了他就要被杀,甚至不用他亲自动手,也有人替他去杀,这就成了政治问题,相当于他在行使公权力杀人了,所以是大逆之罪。所谓“替天行道”,是僭越了“天”的权力,更何况行的还不是天道,是自己的歪门邪道。
你吃了他的亏,想找回来,他又吃了你的亏,想找回来,最后就只有同归于尽才能扯平。
如果知道结局是同归于尽,他们还会斗智斗勇吗?历史已经无数次重复了这结局,但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例外,这就是以喜怒好恶行事,而不遵循天理。
唯天下之至诚,诚,是最大的领导力。王者的仁心,就是真心想让大家都好!
领导心里有倾向,看谁对得上,而且能给他补充。下属也懂得这个游戏规则,就试探着前进。
领导者这样去发现“人才”,就只能发现江充这样富贵险中求的“人才”。江充的一言一行,没有一件不中皇上的意,但最后的结局是他的能量大到居然逼反逼死了太子。
舜的度量,舜的大智慧,是他真的用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任其私智”,是一种内心的、本性的、真正的谦逊,一种“听话”的智慧。
隐恶而扬善,这是鼓励言路畅通,那说得不对的,到我这儿为止,我不批评他,也不让他因为说得不对而丢脸,下次不敢说了,这是隐恶;说得对的呢,就表扬他,这是扬善。
最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中庸之道,找到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我们绝不冤枉一个好人,就不得不放过一些坏人,这叫“疑罪从无”;
如果我们绝不放过一个坏人,那就只能冤枉一批好人,这叫“疑罪从有”,也就是“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如果法令简明,一切清楚明白,官吏们就没有权力了。
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中有一条叫“刑不可知而威不可测”,就是不让人把法律彻底搞明白,这样统治者才有最大的自由裁量权。
为人臣者,把皇权执在自己手里,久久不肯交回,这样很少有能逃脱厄运的。
周公和霍光的功勋相当,但周公处在被猜疑的危境之时,始终保持戒慎恐惧,有惴惴之小心,斯有温温之恭德。因此,就算有雄猜之主、嫉妒之小人,也自然打消了他的念头。
做大事,靠修养,不靠本事。本事可以用别人的,修养则只能是自己的。
张居正给明神宗讲《资治通鉴》的讲义,发现他对霍光之败,竟无一字讲评。他败的原因,也和霍光差不多吧!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但是知行合一太难!所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总觉得自己没得到足够的承认,但反过来,自己把自己往下踩一踩,那是“踩实了”,更加扎实。而且,自己踩实了,也省得别人来踩。自己图虚名,就要被别人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