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学霸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方法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
这本书能帮助孩子在考试中得高分,也能帮助成年人快速学会、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极简学习法的第一大优势,就是“极简”。不管你学什么知识、什么技能,都可以简单到只需要输入、消化、输出这三步。
追求精准:倒推思维,用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
你这次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你学习的所有内容,是否全部能直接帮你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你是否思考过,你学习的内容中,是否有做无用功的部分?
你可能花一年的时间背了5000个单词,而许老师只让学生花了10天的时间就背下了高频的500个单词。
你可能会说,我学习不是为了考试。那同样是学习一门课程,别人花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学会,你却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日积月累,你和别人的差距就拉大了。
极简学习,讲求的是“高效学习”,其第一环节“输入”,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精准输入”。
利用倒推思维学习,以考上清华大学这个目标为导向,一步步倒推,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再拆解成你的具体行动,这样你就完成了整个倒推的思维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改变意识:一定要带着真正有效的目的去学习
制订目标:推演实现过程,制订可完成的目标
科学执行:紧盯目标、拒绝借口
SMART法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相关性的;有时限的。
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可是跟着谁学,上什么课,用什么书,怎么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直接决定了你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考试型学习:教材考纲是最佳学习资料
持续性学习:从一而终比选什么更重要
追求本质:从根上学,元认知直指基石
看基石之作,让你快速抓住本质。这些基石之作,多数都是书籍;还有一些基石之作,是某一篇开创这一领域的论文;还有一些基石之作更简单,就是一两个有关这个领域本质的概念。
麦肯锡顾问这样快速精通一个行业:
知道100个关键词。
找3到5个专家,跟他们坐下来谈半天到一整天。
找3到5本专著,仔细地看完。
成功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拥有很强的“钝感力”。
他们一方面很自信,相信自己可以;但更重要的另一面,他们不在意追求自己目标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打击,哪怕头破血流也要死磕到底。
当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失败都不能影响你的情绪和状态时,你就会变得心无杂念。这时的你内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该学的东西学懂。
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谓是人最难做到的事之一。自查是反人性的,你要极度坦诚:
源头自查:用清单自测
结果自查:按输出物自查
他人帮测
这三个地方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薄弱环节:
你觉得自己讲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地方。
对方听不明白的地方。
你讲不明白,对方也听不明白的地方。
从你能做的地方开始,任何你能做的地方都可以,因为,从哪里开始不重要,而开始本身最重要。
发现难点的时候:
要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
沉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
集中发力,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对知识进行输出有四种常见的方式,也对应四个层级,层级越高,要求越高。
表达型输出,即把所学的知识讲出来
解题型输出,即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题做出来
考试输出
利用知识做事,即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将知识真正用起来,这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
33原则:
学会知识后,至少用3次
抓住本质,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在生活工作方方面面
刻意练习就是要进入“突破→练习→反馈→改进→练习”这样的循环中,不断精进自己,最终做到对一件事情的精通。
别迷恋自律,因为自律真的没有那么神奇,也没有那么可靠,而且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长期自律。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到底,需要使用好“习惯”。
一个人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坚持下去呢?其实符合一个要求就行:得到大于付出。即:得到-付出> 0。
提高“得到”。我们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把我们学的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领域,这都是增加“得到”的方法。
怎么降低付出呢?一个是减少学习的时间,另一个就是减少学习过程中消耗的自制力。最佳的办法就是“养成习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8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