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权与相权,几乎天生是冤家。
废相以后,权力就集中到皇帝这里了。至尊天子真正君临天下,独享了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以及对所有人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宰相之类的人掣肘,也不必担心有什么权臣来篡位。
不要宰相,不行吗?恐怕不行,至少很难。宰相制度毕竟由来已久,而且很有道理。因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应该是既有国家元首,又有政府首脑的,就像公司要有董事长和总经理。
也只能削弱和限制其权力。
唐的办法是制衡,用三省六部制把相权分为决策、审核和执行三块,同时改宰相府为政事堂,也就是变国务机关为国务会议,国务总理为国务委员。
宋则分流,将军权和财权分给枢密院和三司,又将宰相分为正副。
至于元,虽然只有中书一省,长官中书令却由皇太子担任,可谓监督。
然而怎么样呢?主荒臣专,威福下移。
朱元璋这个流民出身的霸道总裁决定掀翻桌子。掀翻桌子以后,天下并未大乱,没有了首脑的政府也没垮台,反倒是即便皇帝不上朝,国家机器也正常运转。权臣专政或者篡位的事情,更是从未发生。
留下的隐患,却很少有人想到和关注。
中央政府有宰相,至少表示官僚集团是半个当家人。现在好了,什么都是你的,什么都归你说了算,我们又何必多管闲事?明末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满朝文武全都无动于衷见死不救,甚至暗地里乐观其成,便恰恰是朱元璋种下的祸根。
废了宰相,就只好建立内阁。内阁不是中央政府,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任何权力都没有,所有政务都必须由皇帝乾纲独断亲力亲为。
皇帝年富力强乐于任事还行,如果即位时尚未成年,或者对政治没有兴趣,又如何是好呢?也只能加重阁权。
办法则是票拟。也就是说,政府各部门的请示报告先由内阁阅览讨论,然后提出处理意见。这些意见要用墨笔写在纸条上,再贴在公文旁边送进宫里,叫条旨。皇帝看过以后如果同意,就将那小纸条撕了,用红笔照抄一遍,叫批红或者朱批。朱批的文字就是圣旨,哪怕意见来自内阁。
皇帝的负担也减轻许多,至少不必事事费心。何况真有重大决策,还可以将阁臣叫来面谈。所以成祖以后,许多皇帝都觉得这样很舒服。
久而久之,皇帝们就认为既然不过照抄条旨或票拟,那又何必定要自己动手?只要用红笔批出再加盖公章就行,完全可以让别人代劳。谁来抄写呢?秉笔太监,或随堂太监。
结果,内阁变成假宰相,宦官变成真皇帝。
廷杖打的就是士大夫的体面和尊严。
结果却有两种。一种是皇帝打得越凶,挨打的名气越大威望越高,因此有故意惹他生气的。另一种则相反,干脆三缄其口装聋作哑,天塌下来也不管。但无论意气用事或心灰意冷,都意味着士大夫群体与皇家渐行渐远离心离德。
廷杖让皇帝淫威尽施,也人心尽失。
明代以前,君臣关系虽不平等,却还算融洽。汉唐三公坐而论道,士大夫起而行之,官僚视国事为己任。两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有如战略合作伙伴。
尽管共治不是共有,但,帝国的统治者是包括官僚在内的。统治集团内部即便纷争不断,也是命运共同体,损荣与俱。
明则完全是朱元璋及其子孙的家天下。尽管明代士大夫也会口口声声“我皇明”如何,但那实在是自作多情。
明的高度集权仅限于上层建筑,皇权不到之处却相对宽松。于是在广大农村以及市民社会,各种民间力量便野蛮而自由地生长着,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千姿百态。
八股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规定文体,特点则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要求。题目肯定来自四书五经,理解也不许超出朱熹《四书集注》范围。
八股很无聊,无非铺陈排比咬文嚼字,翻来倒去将圣贤观点在文字上花样翻新。但这种格式使用了六百年,却并非没有道理。毕竟,由此形成的录取标准相对固定统一,而且与权势和财富无关,大体上可以保证竞争的公平。
八股文的规定字数一般是三百到五百,并不允许洋洋洒洒,因此其实很考功力。
明代家具技术精湛,风格卓异。尤其是硬木家具,讲究的是质地名贵精良,色调稳重典雅,纹理变幻天然,造型简洁优美,很少使用额外的装饰。比如有把椅子,使用来自南国的黄花梨木打造而成,椅背和扶手纤细微曲,座面和椅腿则结实沉稳,通体光素,给人以落落大方的感觉。
它们是实用主义的,也是唯美主义的。也许,这才真叫作文化自信。
时代精神的历史演变,是唐在马上,宋在闺房,明在市井。
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和风流韵事越来越成为主题,即便历史和神话也要按照大众的口味重新包装。
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有两种:一是唐宋两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即唐宋传奇;二是明清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即明清传奇。但无论哪种,都或者人物奇异,或者情节离奇,或者构思奇巧,或者故事奇特,非如此不能在大众中传播。
传奇就其本性而言是俗的,必须满足世俗的情趣和好奇心。
然而《牡丹亭》又是典雅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如此雅俗共赏,这是一个奇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4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