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琳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阅读笔记
2022-1-21 15:11
阅读:1394

 

图书规格

【 书 名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 作 者 】易中天
【 ISBN 】978-7-5339-4398-1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笔记

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一统天下,就不能百家争鸣。这是秦皇和汉武的一致看法。 


是独尊,不是独存。也就是说,只有儒学才被确立为官学,有着毋庸置疑的至尊地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老大,诸子百家不能与之平起平坐。
董仲舒建议设立的太学,就不但成为当时唯一的最高学府,也成为帝国官员的培养基地。大批接受了儒家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进入权力机关,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结构为之一变,气质也变得文质彬彬。军人政府,开始转变为士人政府。 


知识阶层就是士。士在春秋以前是最低一级贵族,在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级平民,在战国和楚汉之际则是不安定因素。因为士的特点,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艺,无产业。他们就像毛,必须依附在皮上。没有皮,就动乱。
西汉初年天下一统后,大批依附于各路诸侯的士人下岗待业,流落民间,不知所从。如不妥善安置,岂非又要冒出范增、陈平和蒯通来?
汉武帝和公孙弘告诉士人:帝国就是最好的皮,仕途则是最好的前途。显然,这是一种收买。
不过,帝国只收买儒生,却堪称高明。因为儒家是主张忠君爱国的。事实上,此后即便在王朝末年,士人都很少参加造反。将起义者们凝聚在一起的,也从来不是儒家思想。赤眉、黄巾、白莲教、太平天国,都如此。
尽管两千多年以来,王朝更替在所难免,帝国制度却稳如泰山。同样,儒家虽不能绝对垄断仕途,却成功地将其他学派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


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只有手段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其目的,都是要统一思想。只不过,秦始皇威胁,汉武帝利诱;秦始皇不准人民读书,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结果,始皇失败,武帝成功。
然而汉武帝的成功,却不是儒家的,而是法家的。法家其实很清楚,统一思想靠杀人是不行的,得靠诛心。
收买人心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办法。 


马其顿与亚述征服世界完全依靠武力。统治世界还是依靠武力。结果是他们的帝国连同他们的文明一并毁灭,而且不再复活。这可真是印证了陆贾对刘邦说过的话:天下可以在马上获得,不可在马上治理。
波斯帝国也是勃然崛起的。幸运的是,波斯人治理国家并没有单纯依靠武力。
帝国第四任皇帝大流士是一个改革家,他跟秦始皇一样修建了国道和高速公路。
确立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为国教,但只作为精神寄托和号召,不强迫臣民信仰。来统一帝国的思想。
大流士还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规定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城市铸造铜币。虽有利于商业,却不利于集权。
波斯帝国是实行郡县制的。行省的总督和司令却互不隶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垂直管理的军政两个系统,有军政并立的地方行政制度,还有钦定的信仰、四通八达的道路以及沿途密集的驿站和兵站,波斯堪称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波斯的江山永固了吗?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军队入侵波斯。四年后,大流士三世兵败身亡,波斯帝国便万劫不复。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方说,与希腊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帝国后期行省总督往往兼任军区司令,也跟中国晚唐的藩镇割据极其相似。中央集权名存实亡。
但,问题更在帝国本身。波斯帝国过于庞大,结构则极其复杂。埃及、巴比伦、埃兰、腓尼基、以色列、希腊、印度,哪一个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明,岂能只靠强权统合在一个圈子里?就算可以车同轨,恐怕也难书同文。波斯帝国的统治基础,其实是脆弱的。没有一种力量把他们整合起来。
中华帝国有此力量,是因为帝国之前有邦国,郡县之前有封建,都臣属于天子。有这样一个天下共主,就不难实现文化认同。有同一文明做基础,发展为统一大帝国就顺理成章。天下共主,文化认同,五百年的预备期,这些都是亚述、波斯、马其顿没有的。 


严格意义上的官,不但应该是读书人,而且要有政治理想或政治抱负,至少要有政治主张。他们从政的目的,也就是说,他们是政治家,或政治工作者。
文吏却是技术官僚。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会、法律、公文写作,多半受过专门训练,甚至有着基层工作的经验。
文官的价值观是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态度是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追求是子夏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不是优秀,是优裕。因此,他们也可以不做官。
相反,文吏却必须踏入官场走上仕途。做官为吏,是他们的职业,他们的饭碗。
儒家痛恨文吏,并不奇怪。文吏的法家倾向、技术特征和职业习惯,都是儒家不喜欢的。儒家认为,忠于君主不等于唯命是从,王道应该大于王侯。所以,儒家出身的文官往往在朝堂据理力争,并不怕皇上的雷霆之怒。 


思想文化领域是不能一家独尊的。因为没有百家就没有争鸣,没有争鸣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有风骨和气节。苟如此,又哪里会有担负天下兴亡、创造文明成果的奇士? 
诚如史家所言,那时的中国人比后世有更多的率真,更多的勇敢,更多的质朴和更多的刚强。汉的气质,是雄大、闳放和深沉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32203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