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管理的精髓不是做加法,不是让你用更少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而是做减法,让你明白不该做什么,从而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减少无谓的损耗。
所谓“梳理”,就是“把事情情想清楚”。梳理让你面对real world(真实世界),面对自己在资源、能力或价值观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让你认清现实环境和想象中的巨大差距。也许梳理会让你焦虑,但更能让你看清自己。
为了缓解压力,人们会倾向于逃避困难的事情,转而去做那些“看起来有用”的事情,最后反而耽误了时间,加重了压力,事情变得比以前更糟了。有趣的是,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那些“有企图心和上进心”的人身上。
拖延本质上是个心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逃避。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想解决拖延症得告诉自己,其实事情没那么难。正视自己的欲望,给自己一个做事的理由;哪怕五分钟也好,先开始做吧。
当老板或客户问你“这个方案想表达/说明什么”的时候,通常代表这份材料出了下面这三个问题的一个或几个:①观点不明确;②逻辑混乱;③思路不清晰。
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特点的不同。建议考虑:①健康;②当前岗位技能;③升职所需技能;④未来发展技能;⑤个人兴趣。
多做高价值的事务;做的时候尽量“偷懒”;做事时试试搞搞新意;要做就做好。
多想想未来:如果能够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地方俯视人生。
尽量将思考进行输出:比如在知乎回答问题、写文章、把想法讲给别人听等,这才是训练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否则只能称为灵光一闪,闪完就忘了。
价值观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人的大多数选择都是根据价值观做出的。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对设定目标、选择方向有巨大影响。
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设定目标:这一步里,我们研究一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分解目标:看看为了得到我们想要的,需要做些什么;
制订计划:在这一我们可以确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执行计划:就是一步步实现想法的过程;
回顾总结:最后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以及接下来要怎么改进。
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性、时限性。满足这五个标准,才能算是一个好目标。
对于任务:
尽量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
精简任务列表,减少任务切换的次数;
大块的时间最好分配给比较重要的事;
如果确实有很多事,把有关联的事放到一起,减少任务切换的损失。
很多人不重视回顾,他们设定好了目标,制订好了计划,执行过程也挺顺利的,但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回顾。不回顾容易:忘记目标;容易一条道走到黑;也不会满足,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输出是最好的深度学习方法。为了输出,我们不得不更深入地学习,这样才能输出有价值的东西。
思考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人追求的目标通常是使自己变得更符合自己的期望,深思熟虑并身体力行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途径。
建立“思考-阅读”的良性循环:①了解观点;②评判观点;③形成观点;④输出观点。
提高思考的技术:
注重自我投资、自我升值
保持生活简单
平日注意知识和信息的储备
试着找一个跟自己唱对台戏的人
试着接触不同的东西
不断对自己提出疑问
保持一定的紧张感
有职业倦怠证明你还有追求。
一个组织,总有一些特点或资源是其他组织没有的,我们可以想办法找到这些东西,然后利用它们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改善自己的职业倦怠。比如,组织不能给我们想要的薪水,但或许可以给我们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我们可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将赚钱这个目标往后放一些,认识到这些挑战会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会成为未来赚大钱的坚实基础。又比如,我们想要做一些更有意思的工作,但组织除了稳定,什么都给不了我们。其实,这样的组织抗风险能力是很强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找事,主动尝试一些更有意思的项目。如果组织不允许,那也没关系,把它当成个人项目来做好了,反正组织很稳定,完全不必害怕失败。
然而,任何组织部存在问题,就算没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不会凭空消失,它们还在那里。一开始都是些小问题,其中一些小问题会像鞋里的小石子一样,一直让人不舒服,直到把整个组织都折磨得疲惫不堪。先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如果是,马上想办法解决,如果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不了,就立刻求助上司(你的上司不会希望在最后一刻才知道你搞砸了)。而如果这个问题不是你的分内事,也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次检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无论如何,问题引发了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更如了解一个组织是如何运作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凸显出来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