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鸟瞰德国——视频笔记

已有 3139 次阅读 2018-12-29 08:21 |个人分类:行万里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视频规格

【视频名称】鸟瞰德国
【 出版商 】德国电视台
【首播时间】2010/2011/2013/2015
【 季 集 】四季
【观看时间】180326

笔记

§ 1.1

德国每平方公里的居民数,比欧洲平均值高出一倍。

德国只有30%的居民是在人口高于10万的大城市居住。大多数德国人还是住在中小城市。备受钟爱的是在大城市附近,人口数1-5万的中小城市,在这里既可以享受大城市的便利,也可以享受小城市的惬意。

城市是运输线路的节点或者皇家领地附近的居民聚居点。有些天然的因素如河流,或人为因素如交易的交通线在某处的交点就可以成为城市。人们喜欢将城市建在哪里,因为那里可以收关税。

雷根斯堡:跨越多瑙河上的收税行为由来已久。现有1500座受保护建筑。被列为世界遗产。因其众多的塔楼,也被称为“意北之城”(位于意大利北方,有众多类似意大利建筑的城市)

从空中可以看出城市中心是否是工业革命前的样子,雷根斯堡的建筑年代可能能够追溯到罗马时期。罗马时期的城市明显成栅格状。中世纪的城市往往以教堂或集市为中心,层层扩建。

从空中俯视雷根斯堡,还可以看出公元二世纪凯撒大帝马克·斯坦在这里建立的军营。6000罗马士兵在“近雨之城”驻扎,驻扎地的西边有凯尔特人聚居地。雷根斯堡今日的一些小巷,还是当日罗马军营中的小路。

空中考古摄影家可以从空中辨认出早已长眠地下的城墙、街道、井口。夏天作物成熟时,很多农田里可以看出作物显示出的地底特征。从考古学家飞上天空开始,已经发现超过十万处历史遗迹。

石器时代的下拜仁地区,已经有费时费力且严格按至日点建造的庙宇出现,这早于埃及金字塔。

特里尔:德国最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16年。

在慕尼黑,人们每年用14天搭建起一个商业区,十月啤酒节在每年九月末十月初举行。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节日。最高纪录是:14天,600万人,10万个作为,消费25万只鸡,使用1800间厕所,4000辆出租车接送游人,270万度电被消耗。

汉莎城市:现指德国北部的不莱梅、汉堡、吕贝克三座城市。

罗腾堡:德国所有城市中,保存中世纪古城风貌最完整的地区。罗腾堡在中世纪是帝国城市(城邦国家)。拥有自己的法律、货币、度量单位。

在中世纪,城市生活意味着个人自由之地。住在城里的人,不用受那个主人的差遣,不用被人当做私人财产。甚至有机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在乡下,人一出生就注定了个人的位置。

多特蒙德: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重要城市,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的根据地。工业城市。赉诺尔德圣母教堂建于1152年,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

德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在中世纪建造的。只不过他们比现在小得多。

直到19世纪,城市生活都比在乡村生活危险。当时人们的饮用水没有可靠的供给,城里到处是垃圾、粪便、流行病和害虫。

柏林是德国建筑密集度和人口稠密度最高的城市,但这里郁郁葱葱。

多特蒙德的绿地面积为49%。在一些保护良好的老城市中,如拜恩州的林道,反而几乎没有一棵树。二战后的德国人从根本上改变思想,利用城市被毁的契机,将树木种进城市。

550万张二战的空中图片被保存在爱丁堡英国皇家空军侦察机档案馆中。大多数都是在英国皇家空军进攻前,进攻中,进攻后德国城市的样子。英国皇家空军有专门的小组记录和研究德国城市。不计其数的德国历史名城在战争中由于轰炸而从地图上消失。至今德国有空中摄影数据中心的地理学家,通过分析成千上万张空中摄影,试图找出二战后遗留的哑弹分布位置。

美茵河畔法兰克福是唯一一个战后建起摩天大楼的城市。

§ 1.2

阿尔卑斯山的严冬,许多动物死于山区雪崩。金雕明显很享受严冬带给他们的冰鲜肉。

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是罗马人隔绝罗马征服区域与未征服的日耳曼人区域的边墙。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将从莱茵到美茵再到多瑙,建立了550公里长的栅栏、土堤、石墙,900个碉楼,还有数不胜数的要塞。石墙在南方止于威尔腾堡修道院。多瑙河峡谷成为天然的屏障。

德国超过一半的土地用于农业耕作。拖拉机、收割机、犁地机统一用卫星管控,通过GPS工作。为了精耕细作,需要对每一米土地都用雷达和伽马光谱测量来分析。这个系统不但知道自己处于那里,还知道应该要犁多深。驾驶员只监督机器,控制速度。

我们头顶上也有一条条街道,只不过这里的道路使用者,必须保持在5至15千米的高度,在空中至少300米的距离。

瓦尔特堡,位于德国的中心,是马丁·路德将《新约》译成德语的地方。这里有德国最大的成片阔叶林,属于海妮希国家公园。两千年前,德国整体都是这样。

§ 1.3

多数德国的著名城市都沿河衍生。德国的重工业也是沿河发展。莱茵河被如城墙一般的冷却塔和烟囱包围。德国地形环水而成,河流是国家的生命线,或国家的分界线。

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比著名的巴拿马运河还长20公里。足以使220米长的船顺利从易北河入海口行驶到基尔。没有一个国家比德国的河流运输更多。

汉堡码头从1952年初用叉车取代了推车。15年后,出现了第一艘集装箱船。如今,每年有近500万个不同的铁质集装箱在这里进行运输。这里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的高度自动化港口码头,二号港口世界闻名。物流通过上千个地面转发器运作。通过系统操纵,根据船只、卡车和货物到港时间,可以让集装箱安置在最好的出口位置,且每秒钟通过实时情况调整,准确无误。

丹麦的马士基巨轮56米宽,398米长,只有13名船员,可容纳1万1千个集装箱。

不莱梅港,德国的第二大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巨轮码头,超过5公里长。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货物都在这里用集装箱转运。这里可以一次性运输五亿两千八百万吨香蕉,供给给每一个欧盟国家。

哈利根群岛,位于北海北弗里斯兰群岛之间,只有德国哈利根群岛才有这样的沼泽岛。2009年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电压越高,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失的就越少。电流从北海流向萨尔州。科隆附近的布劳韦勒电机主控室监控着德国大部分的电网。

§ 2.1

在德国成为工业化国家之前,人们用木头、秸秆和粘土建造房间。

德国的办公用电占全德用电的20%。柏林10%的供电用于照明。

欧洲“蓝色香蕉”理论,指欧洲人口最密集,购买力最旺盛,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区域,占整个欧洲GDP的60%。由经济地理学家提出,指的是从英国延伸至比利时、荷兰、沿着莱茵河直至意大利北部。

极少有哪个国家的现代和历史被如此强烈地割裂开来。

位于施瓦本山脉边缘的礁石山,被考古学家称作“山中之山”,在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德意志大地上最富有的凯尔特贵族在这座礁石山的山顶上登基。

在乌尔丁根湖边的木桩建筑重建,使我们想起石器时代博登湖渔民是如何生活的。位于石勒苏益格的施莱峡湾,北欧小城海特哈布已经消失了,但一些茅屋被重建起来。莱茵河下游的克桑滕市建起了一些仿制品,以此纪念石器时代的罗马城市。特里尔市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罗马建筑的仿制品。

科隆虽然很喜欢用罗马名“克罗尼亚”来粉饰门面,但城中几乎已经没有罗马时代建筑了。但现在的亚琛街上的林荫大道,还是像2000年前一样笔直,那时的罗马人将它们用作长途公路。建筑随着时间消失了,街道仍然保存完好。而今的科隆市政厅所在地,在罗马时代就早已经是权力中心的总督府。科隆的每次扩张发展,都是沿着远古的罗马道路延伸。

班贝克,中世纪的气氛在这里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工业化、战争摧毁、现代化都与这座城市擦肩而过。在中世纪,这里曾被视为宗教中心,赐予主教城市的称谓。城中有皇家大教堂以及四座绿色的塔楼。同伟大的罗马城一样,班贝克也建立在7座山峰之上,雷格尼茨河的支流流经于此。17世纪,由于宗教不受任何约束,班贝克成为猎巫运动的中心,300多被诬陷为巫师或巫女的人在柴堆上被烧死,甚至班贝克市长也难逃厄运。

位于1500万年前由陨石撞击而成的里斯盆地,诺德林根市作为帝国自由城市,是一个贸易城市,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归功于所处位置靠近金钱与货物流通中心。因此城墙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老城市让人一目了然,让我们回忆起就觉得世界井井有条。老城市中没有熙熙攘攘的交通,因为狭窄的街道中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有些地方还保持着100年前的样子,人们会感到久违的安全感。大城市无法给人这种感觉。

慕尼黑城中,笔直的皇家大道。慕尼黑有为非富贵阶级建造的新式大型住宅区。

国都的元素在空中非常容易辨认,因为这些元素都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在一座都城中,统治者总想要展现些什么,一处建筑,不仅仅是一处标志,也是借此展现他的统治意识。

弗罗伊登施塔特市是乌腾堡弗里德里希公爵1599年开始在黑森林建筑的城市,但他没能在此建立城堡,弗罗伊登施塔特也成了没有府邸的国都。

同时期的法尔茨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在内卡河入海口建造了曼海姆城,城中的大部分建筑早已是新型建筑,但专制时期的棋盘式布局还留存至今。

不莱梅是德国最固守己见的大城市,他将工业化拒之门外。

在科隆最大的墓园远离教堂。在公元3世纪的罗马城市科隆,死者禁止被安葬在城里,而应该被掩埋在公路的沿线和延长线上。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允许在城内埋葬,教堂被墓地环绕,墓地靠近祭坛是地位的象征。14世纪的瘟疫是的所有死者的地位都平等了。4万科隆人有三分之一死于瘟疫,所有死难者被埋葬于城外公墓,18世纪人口剧增,大量尸体会污染地下水,当时的统治者下令死者的安息之地应远离城市,于是梅拉坦墓地被建立起来。几个世纪之后,城市扩张到了郊区墓地周围。死者的安息之地再次被生者征用。

汉堡的奥斯多夫墓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园墓地,这里埋葬近150万人。总长17公里的公路网贯穿这座巨大的死者之城,这里有2条公交线路和22个站点。还有5.2万战争遇难者葬于此。大部分人丧生于1942年的3次夜间轰炸。英国飞行员也葬于此。

现在兰博教堂和店主市场大街看起来还是中世纪的样子,事实上这些依山面街的建筑都是原建筑的仿制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明斯特市议会才决定,历史的侧影应该以简化的形式被再次建造起来。如今,明斯特新建的老城区是一处旅游胜地。就如同中世纪德国的代表——纽伦堡一样。纽伦堡也重建了皇家城堡和老城区。作为纳粹活动城市,老城区在战争结束前几乎被同盟国炮弹铲平。

下萨克森州的格尔利茨市虽然毫发无损的躲过了战火,却在东德统治的40年中衰落。现在这座城市拥有3500处文明古迹。

法兰克福是唯一一座战后还建立了摩天大楼的城市。

§ 2.2

有时候看起来德国的原始风貌已经无迹可寻。从阿尔卑斯的高山农场,到威斯特法伦州的条纹状菜地,到明斯特兰德的花圃,我们几乎已经把每个角落都开垦殆尽了。现代很多被我们称作“自然”的东西,都是经由人类之手才出现的。

德国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但每年仍有100万只狍(鹿)被人类射杀。他们的解释是为了森林生态安全考虑。

羊类在德国有250万头。吕内堡草原就是通过种植草坪形成的。

铁轨和高速公路将地域分割开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住在星型辐射式的村落。德国土地仅有将近四分之一是居住用地。德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接近一半被耕地与草地覆盖。尤其在森林稀少,农业占地超过三分之二的下萨克森州,猪的数量比人还多。

现今德国将近四分之一的土地是自然保护区。全国共计130个自然保护区。即使自然保护区也不是全部未经开发的。无法与加拿大、瑞典、挪威的自然区相提并论。德国是人口基数偏大的中欧地区国家。

阿莫湖边的赖斯廷格地面无线电站,德国很少有地方能像这里能见度那么高。位于雷达间的圣约翰朝圣小教堂,是德国联邦邮政的创始地。

凯瑟施杜尔,德国的一座史前火山,位于巴登州弗莱堡市埃门丁根县。熔岩形成的山坡被10-40米厚的黄土覆盖,梯田能够防止富饶的土地被雨水冲刷走。这里坐落着巴登州最大的葡萄种植园。夏天日照充分,火山土也是储存水分和温暖的绝佳土壤。很久以前就有严格的规定,此地的房屋不能建的过于宏伟,如画的田园风景应该被保留下来。得益于上莱茵河沟的温暖气候,此处的德国就像地中海一样。

人类生来不会飞翔,因此缺乏一种对空气最基本的感知。在养鹰的过程中,开始思考鸟类如何感知的,又是如何感知空气的,是一种觉醒,一种惊觉,原来这样就是飞翔。

§ 2.3

德国唯一一座海洋岛:黑尔戈兰岛。一小块由幼红色沉积岩行程的大陆。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一万只海鸟的栖息地。

鱼鹰是德国最强大凶猛的飞禽。从喙到尾能有1米,翅展宽度将近2.5米,比金雕还宽。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捕猎,嘴部越黄羽毛越亮年龄就越大。可以活到20多岁。重金属和敌敌畏曾经几乎使他们绝种。

基尔运河是世界上航运量最多的人工水上公路。既不是苏伊士运河,也不是巴拿马运河。

超过100个内河港口沿河流和运河紧密排列。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在杜伊斯堡。

德国的煤电站和核电站产出的电量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多,他们全都沿河或运河而建。这些电站像加热棒一样加热着德国的水体。莱茵河的水温在过去100年上升了3度,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原因要算到电站上。莱茵河美因茨河段在2003年达到了最高纪录28摄氏度。温度超过25摄氏度,甚至阻碍了鲑鱼回溯产卵。

慕尼黑地下5米深处,蜿蜒着这座城市的污水管道,在1854年霍乱流行过后就开始了建造。如今的管道网长度接近2400公里,大部分是一人高的圆拱管道。管道内的污水随自然落差一直向北最终流到马林霍夫污水处理厂。

§ 3.1

凌晨3点,欧洲灯火辉煌,在德国,手工烘焙面包的面包房都开工了。德国有14000所自带烤房的面包房。面包房的灯光精确地描绘出城市的生活轨迹。面包房多的地方,人口稠密。

杜塞尔多夫,人口基数最庞大的北威州州府。有欧洲最著名的购物街,国王大道。可以在世界最长的酒吧街上享受低温发酵的啤酒。

过去在一个城市里,较富裕的居民住在城市中心区,在市集附近不仅有豪宅,还有最具声望的家族,城墙边住的都是最穷的人。这和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道路交通阻塞是由于过多车辆在同一道路行驶或者随意变更车道造成的。

法兰克福,欧洲唯一可以眺望天际线的城市。

法兰克福的存在和命名,拜美茵何地的几块岩石所赐。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多条道路经过这里。从这里美茵河有几处浅滩可以联通两岸。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这里建立了城市,800年后,在同一个地方诞生了法兰克皇宫。这就是法兰克集市的前身——“法兰克的浅滩”。1300年这里已经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两岸之间建立了一座石桥。世界各地的商人行色匆匆,对各国货币的汇率讨价还价,这是股票交易所的前身。路德曾经将法兰克福称为“金银洞窟”。17世纪,这里应该是一座被高墙和星型要塞围墙环绕的坚城。星型要塞残垣断壁如今被作为绿地保存了下来。尽管美茵河上多了不少桥梁,主要通道却几乎从未改变过。

亚琛主教座堂,最初是查理大帝的行宫教堂。中世纪这座皇家行宫中有三十余位德国统治者得到加冕。曾经有200年之久,这里都是阿尔卑斯山北面最高最宽的教堂。通过建筑间的连接部分,可以在室内,直接从教堂走到皇宫。

亚琛市政厅朝向集市的墙面上,装饰着50位国王的雕塑。在中世纪,亚琛是国王们欧洲之旅的起点和终点。

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并不在固定的地点办公,而是“旅行的国王”往返于各个行宫之间。今日德国的某些高速公路,就是当年国王巡行的路线。有些国王行宫的所在地发展成了大城市。

§ 3.2

德国是欧洲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树木所覆盖。

德国现在只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上还有赤鹿生存。如果鹿离开保护区,猎人甚至有义务将其猎杀。赤鹿是生活在原野的动物,现在却将其逼入森林。

直到十二世纪,原始森林开始被部分开发。山顶上出现第一座城堡。特利弗尔斯城堡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中心。据说英国的狮心王理查曾在此被关押3周。在林中,很多静默的自然景观都有着激动人心的历史。

1500万年前的德国,生活着鳄鱼、大象和剑齿虎。陨石坠落在诺德林根里斯盆地,摧毁了周边百公里之内的所有生命。盆地中积聚酸雨形成湖泊,百万年后形成盆地平原。至今还可以在太空中看到。石器时代德国人的祖先就定居于此,有些建筑就是以陨石碎片建成。

罗森海姆、特劳恩施泰因和米斯巴赫这些巴伐利亚州的大县,每年要在冰雹飞机上投入25万欧元。让飞机两翼带着燃烧着的碘化银,在雨云区飞行。银离子会结合水雾形成雨水尽快下落,而不是在云层中继续积聚成冰雹。仅一次暴风雨的损失就可能达到百万。

自然灾害中,洪水带给德国的损失最重。2002年达到了1200万欧元。

焚风会给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带来严重的影响。焚风发生的日子往往伴有雪崩。人在雪下15分钟后就很难生还。每年阿尔卑斯山区总有5-6人因滑雪死亡。

北莱茵维瑟特法伦州邵尔蓝的瓦尔施泰因,每年有300个来自全欧洲的团队利用邵尔蓝焚风进行“瓦尔施泰因国际热气球节”(欧洲最大的热气球比赛)。2017年9月1日至9日,20到30万观众在地面观看比赛者们飘过这个“有1000座山的国家”。比赛有可能因恶劣天气而被取消,组织者的B计划是老爷车拉力赛。

早在12世纪,德国的风车就开始拉磨或者抽水了。现在风推动超过两万台高技术涡轮机,其中一些转片直径超过90米。10年里,四分之一的电力由风能提供。十分之一的风车所在位置有候鸟或猛禽靠近就会有危险,然而这些备受争议的庞然大物,已经为我们免除了超过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总电量的四分之一是由燃烧褐煤产生的。如果在30至40年内不断采煤,这里会形成一个180米深的巨湖。褐煤也被称为气候杀手,但是德国现在还无法放弃这种相对廉价的能源。

焚风 (气象名词)

焚风(Foehn)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形成原因

焚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是由于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台湾台东市焚风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消极影响

“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原苏联的高加索最为有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焚风的害处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2002年11月14日夜间,焚风在奥地利部分地区形成强烈风暴,并以高达160公里的时速袭击了所有农田和村庄。焚风暴所过之处,数百栋民房屋顶被风刮跑或压垮,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或折断,电力供应和电话通讯中断,公路铁路交通受阻。此次焚风造成二人丧生,以及数百万欧元经济损失。

在高山地区,焚风还会造成融雪,使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还会导致雪崩。

此外,焚风天气出现时,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医学气象学家认为,这是由焚风的干热特性以及大气电特性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引起的。

积极影响

焚风有时也能给人们带来益处。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不要多久,积雪会全部融化,大地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它称为“吃雪者”。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高当地热量,可以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所以原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干脆把它叫做“玉蜀黍风”。

分布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焚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峪 形成的一种热而干燥的风,美洲的落基山、俄罗斯的高加索都是与阿尔卑斯山齐名的盛产焚风之地。在我国各地也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二郎山等高大山脉的背风坡,都有极为强烈的焚风效应。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年平均焚风为19天,最多的年份可达49天。

在世界各地山脉几乎都有类似的风,对类似的现象还有类似的地区性的称呼,比如在我国的四川泸州地区称这样的风为火风,智利的安第斯山脉这样的焚风被称为帕尔希风(Puelche),在阿根廷同样的焚风被称为Zonda,美国落基山脉东侧的焚风叫钦诺克风(Chinook),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被称为圣安娜风(Santa Ana),在墨西哥被称为仓裘风(Chanduy)。一般来说,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会产生焚风效应。

相关报道

1956年11月13、14日太行山东麓石家庄气象站曾观测到在短时间内气温升高10.9℃的焚风现象。焚风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时,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我国台湾地处亚欧大陆东南侧,山脉地形占全岛面积约2/3,中央山脉南北贯穿台湾本岛,地势起伏由平地至最高点约4000公尺,平均山脊高度超过2000公尺,故气流受台湾地形影响甚剧,在台风强劲风力及盛行西南气流吹拂下,于山的背风面常有焚风(Foehn)的产生。发生在1988年5月7日于台东的39.7℃、2003年8月9日于台北的38.8℃及1997年8月6日于宜兰的38.2℃,这些台湾地区单目最高温记录皆是由焚风所造成的,而焚风所引发的极端高温和低湿度的环境,易造成灾害的发生。

2004年5月2日台湾台东市区2日清晨4时多开始出现焚风现象,气温从25.6度一路窜高到35.2度,连续两天高温焚风,民众忙着消暑戏水,而农友们则忙着在果园洒水降温。台东气象站表示,焚风现象从清晨4时18分开始,随着相对湿度下降,气温逐渐升高,到早上8时50分,气温已经从25.6度往上攀升到35.2度。短短4小时,将近10度的温差,让公家机关一早就大开冷气,部分民众更不顾危险,跑到市区活水湖或溪边游泳、戏水,而农民则忙着在果园洒水降温,避免果实烧伤。虽然,9时过后,随着风向改变,焚风的现象已经慢慢解除。

2004年5月11日,台湾的台东市又刮起焚风,40.2℃的高温创下了台东百年纪录。当日中午12时57分,台东市区突然刮起强烈的焚风,室内外温度如烤箱般急速上升。至13时14分,气温飙升到40.2℃,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有些民众打开冷气,躲在屋内,有些民众带着小孩,跑到郊外清澈的溪流里消暑。农民们更是叫苦连天,因为最怕热的荖叶和茶树在劲吹的焚风中慢慢枯萎。

2009年3月,河北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主要原因是受干暖气团、偏西风和“焚风效应”共同影响,但主要原因是“焚风效应”。石家庄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海拔高度相差1000米以上,当焚风气流越过太行山下降时,石家庄地区常出现“焚风效应”,日平均气温比正常时偏高10℃左右,有时比离山麓较远的东南部市县(无“焚风效应”地区)要高出10℃以上,使得中南部地区的气温迅速升高,再加之天气晴好,太阳辐射较强,加剧了气温升高。

§ 3.3

瓦尔哈拉神殿是德国最早的名人堂。现如今纪念所有的德国英雄。包括科学家和发明家。

海上风浪高达8米时,海面上的货物运输也不会停止。海上救援队24小时待命,全德范围内共有60座巡洋舰和船只属于海上救援队。

每艘德国近海的船只上都需要一名熟悉区域特征的领航员,康迪辛加号在出海几小时,行驶了30海里之后,领航员由直升机接走撤回。每位近海领航员在熟悉特定区域之前,需要有两年以上船长的海上航行经验。9支领航员联盟全天候辅助德国海港中来往的船只。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之前的浅滩在650年前还是一片大陆“前域”,是一片穿过峡湾的广阔群岛。其上有几十座村庄,有人在广袤的沼泽中放牧。1362年1月15日的大风暴和海啸过后,前域永久沉入海底,仅余部分岛屿幸存。

在过去的150年,几乎所有的主要河流,都为了减少航程而被拉直。更快、更短,但是常有发洪水的危险。

汉堡港周年庆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观众来观看各类船只,4天之内,游人可以达到150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154101.html

上一篇:让我做德国人——视频笔记
下一篇:我们如何生活 走进德国人——视频笔记
收藏 IP: 1.202.1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