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一个伟大的想法从来都不完美——阅读笔记

已有 3023 次阅读 2017-5-17 12:16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书 名 】一个伟大的想法从来都不完美【 作 者 】麦克斯·麦克奥 【译】王毅 谢真臻【 ISBN 】9787121304187【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 第一版笔记赞誉

这本书写出了真正的优雅,渗透着扎实的经验。我倾向于可视化,但他的语言充满魔力,非常深刻、周详,在设定挑战与提出,去试试这个,的见解或建议之间有很好的缓冲。这一点我非常喜欢。——马克·麦克劳克林,商业模式公司合伙人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在于它能够帮助你理解创新。无论你是想酝酿自己的想法,还是想帮助别人,都可以从这里获得答案。——伯尼·里奇,@managementsushi独立营销顾问

这本书的重要提示在于,创新就是有用处、有好处的一种想法。本书从科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那里收获了许多建议和模型,加工成适合每一个人阅读的作品。——露西·高尔,华威商学院创意总监

成功的创新之路上布满了荆棘、错误和陷阱,这本书为这段旅程堤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引。——达伦·多尔彻教授,项目管理国际中心总监、《软件学报:进化与过程》总编辑

致谢

我们愿意创造,愿意从长远考虑,而且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在一段时间内被误解......——杰夫·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

引言

创新讲的是实践中的创造力,是指如何把新的想法变得有用。

学习创新非常重要,但这个过程也往往是痛苦的,因为创新的各种知识和经验都比较分散。而本书将知识实用而又有趣地打包在一起,让你充分地理解创新。

带着这本书去上班,或是在泡澡的时候阅读。做做笔记,画画示意图,撕下那些重要的笔记,钉在墙上。让想法活跃起来。用它来激发、赞舞、产生灵感。

创新是什么

爱迪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他很有创造力,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他很有创造力,但同样是通过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让新想法获得了成功;他没有发明电灯泡,但是他一直在测试电灯泡,直到他发现了在现实世界中流行开来的设计。他预见了未来,不仅是在科幻小说,还是在实际产业。

创新的历史,从本质上说就是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历史,也几乎是人类的历史。

创新的浪潮是不可阻挡的。不幸的是,那些忽视新想法的人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搁浅,或者是被新想法那势如破竹的力量击垮。而另外一些人,选择融入动荡的创新过程中,享受美妙的不确定性。创新者选择塑造、驾驭那些把我们带向未来的浪潮。

原始社会,当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共享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新旧想法之间会相互竞争,引起注意。人类不但在战斗,同时也在发现、复制和发明。
14世纪印刷机的出现,通过发明和学习来追求知识的热情才真正地被激发出来。描述自然规律,并旨在利用这些规律,通过务实的发明和创新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到了17世纪,西方世界开始越来越系统地通过科学来探索知识,通过教育和媒介共享去发现新事物。
到了21世纪,新想法的扩散变得不可完全预测或轻而易举,但却是势不可当的。

大多数创新来源于有需求的用户而不是实验室。——领先用户

创新和创造的思想史要比我的简短介绍复杂得多,但在有些方面,它其实又很简单。不同的人聚焦于创新的不同部分,有些人关注创意产生的过程,以及如何能更富于创造力;有些人研究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如何利用新的想法;还有些人探讨想法扩散的过程,以及如何共享和开发利益。

创造力源于在经验之外寻找意外。

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怎样思考并解决问题。每个人都要适应环境、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所使用的方式可以天差地别。不同的视角、知识和个性,会让我们在同样的环境中看到不同的问题和机遇。由于每个人对成本和自身优势的衡量不同,各种机遇在人们眼中的吸引力也可能相去甚远。

创新的局域性是指一个人的创造性并不见得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可能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有效。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了解更多、思索更多,也具有更多相关的技巧。

独自捕捉洞见是可行的。可以先列个表,看看解决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其中哪些是自己知道的,哪些是不知道的。然后,再到别人那里寻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运用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可以发现他人技能的一些新用途。


创新者检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自己叫地位、工作、教矛夫爱好、困扰、怪癖、傲慢,所有这些对创新来说都十分宝贵。
培养发现问题的洞见。关注身边发生的事,用智能手机或笔记本记录下来。思索改进的方法。
1找自已与他人视角的不同之处。找到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来补充知识并挑战自己的洞见。了解自己当下需要学习哪些不可言传的诀窍。用自己的洞察力去点燃别人新洞见的火花。

满足驱动着精湛;不满驱动着创新

看看是什么让人们疯狂,又是为了什么疯狂。你能否感同身受?把视频转发给你的同事或朋友,附上一条评论。这样你能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不管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洞见、多么引人注目的发明,如果它们对现状形成了冲击,很多人就会选择无视它们。创新爱好者倾向于假设所有的创新对于所有人都有益处。但事实上大多数新创意都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阵痛,而且这种阵痛在人群中的分布并不均衡。

强适应性弱适应性
为获得收益甘愿冒险为减少损失甘愿冒险
不确定性促进新的学习从过去的学习中获得确定性
不断探索寻求新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既有能力提高利润
受未来机会驱动受从众因素驱动
从实验中学习从传统中学习

当人们对未来的好机会充满期待时,他们会更热切地寻求新创意。强调美好未来的创新者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群体中的创造性。

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者要认识到新的创意并不会自动自发地带来新的行动。人们要做好放弃旧观念的准备,才能从新创意中受益。

要看到规则和程序背后的东西,以便更好地验证目标、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一步是可以替换的。

创新者对于成功的衡量

认识到目前的创意可能被新的创意替代。
了解学习的不足和遗忘的必要性。
一个有用的假设:所有的假设都是可以被质疑的。
学会灵活地思考,而不是死板地记住知识。

有一种释放创造力的伟大力量叫作激情。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充满了激情的时候,就会更愿意为之冒险。——马友友,大提琴家

创新天生要在混乱和有序之间寻找平衡。同时跟进太多新创意可能会导致最后一事无成;同时遵循太多旧规则虽然使一切井然有序,却也失去了改进的可能。

文化,是一群人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潜在假设的总和,常用来描述和预测一个社会群落的个性和行为。

没有任何文化起源于一片空白。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来自于其他的组织。任何组织文化都伴随着区域性文化、职业性文化或国家文化。

绝大多数的创新项目并不允许日常工作者参与,后果就是人们对于应用知识掌握不足,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或者改变自己的组织。

人类史就是一部创意力量推动行动的历史。人类的行为由创意指引,行为中的变化也是由创意的变化所塑造。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创意做出反应。有些人会被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鼓动,有些人则只会会参与那些明显合乎逻辑的进一步改进。

当结果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到创新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事实上,创新工作中最艰难的部分在人们受到充分的激励时就已经完成了。

分享新创意、捍卫新创意、发展新创意和传播新创意都是有成本的,而这种成本往往只能由们个人支付。

创新的生命周期不是一个静态的项目计划,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创新机会都是在严肃认真的努力之后出现的,而非出现在原始的创新设计中。

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文化时刻在影响着人们的经验、个性和知识,有些瓤毯刂意会改变甚至替代人们原有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从而成为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创新者而言,一切的动力在于他们坚信人社事物都是可以改变并且改进的。没有什么思维方式或者行为方式的极限是必须接受的。

不要试图去衡量那些无法管理的东西。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那些已经存在的测度指标和测度系统。这些测度可以帮助创新者了解当下创新的进展情况,方便他们与他人就这些进展进行沟通,也可以提供事实证据,以说服别人。测度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创新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其价值所在。

创新需要有放弃确定性的勇气。——埃里希·弗罗姆

创新是关于想法的竞争,却并不代表成功。成功与创新的时机有关,也同时需要配合情境。创新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当你的新想法得到了所需的支持时,表明你已经在不断进步中了。你了解从众心理的各种原则,而且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可以很自然地运用。你展示了自己的投入和坚持(关注你自己的想法),证明了社会认同(还有哪些人也在这么做),也让想法变得富有吸引力(解决了有价值的问题,也让人们变得更好)。

当你能意识到改变发生的力量、形状、速度和方向时,你已经取得进步了。你感受到了来自新的技术和新的竞争者的威胁,你积极地把握变化带来的机遇。

如果你的领导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对于如何可创造一个成功的未来闭口不谈,那你应该对前途感到担忧了。他们往往往会过度开发已有的资源,而忽视其他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最终的结吉果就是坐吃山空。你的团队中需要有人看到什么都不做是有风险的。

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继承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尽管他们学到的东西只适用于那个已经不存在的世界。——埃里克·霍弗

创新者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做到极致。他们不接受妥协。

创新不是一座孤岛,创新者如果被孤立,也无法取得成功。但我们不禁会想去隐藏自己的创新活动,以避免最好的想法被抄袭。如果你独自包揽所有的工作,或许可以做到保密,但比起将这个想法向其他人开放,一卜人干全部的工作往往代价更高。封闭式创新可能因太过缓慢而失失败。

“理性的人会调整自己,以适应世界,而非理性的人会努力让世界来适应他。因此,所有的进步都依靠这些非理性的人。”——乔治·萧伯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5749-1055441.html

上一篇:品质决定未来——阅读笔记
下一篇:网络思维——阅读笔记
收藏 IP: 222.199.2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