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先
信息安全心理学(α版4):知觉的漏洞 精选
2017-8-17 17:02
阅读:11778

信息安全心理学(α4

------知觉的漏洞

杨义先,钮心忻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所有信息安全问题,全都归罪于人!可惜,在过去数十年里,全球信息安全专家们,却几乎把“人”给忘了,都主要埋头于技术对抗。反而是黑客们,常常利用所谓的“社会工程学”,来攻击“人”;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手段,把用户和红客打得落花流水。

   更具体地说,至今全世界都片面地,把网络看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冷血”系统,认为可以通过不断的软件升级、硬件加固等技术办法,来保障信息安全;但却忽略了那个最重要、最薄弱的关键环节,即,“热血”的“人”!

其实,完整地看,只有将软件、硬件和人,三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形成一个闭环;而只有保证了这个闭环的整体安全后,才能真正建成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其中,人既可以是最坚强的,也可以是最脆弱的。更明白地说,硬件和软件其实是没有“天敌”的,只要不断地“水涨船高”,总能够解决已有的软硬件安全问题;但是,“人”却是有“天敌”的。所以,赢人者,赢天下;胜人者,胜世界!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将试图创立《信息安全心理学》(它也是《安全通论》([2])的第2个副产品。《安全通论》的第1个副产品,便是正在畅销的《安全简史》([1])一书,欢迎大家踊跃购买哟),并以此弥补全球信息安全界的上述缺陷。《信息安全心理学》的读者对象,将主要是信息安全界人士,当然也包括那些关心信息安全的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们将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心理学术语和概念,那怕牺牲一定的心理学严谨性。

理想的《信息安全心理学》,将以信息安全为体,以心理学为用;即,从信息安全应用角度出发,在心理学的浩瀚海洋中打捞出安全“珍珠”,然后,把它们串成“项链”。《信息安全心理学》与《社会工程学原理》其实是一体之两面;前者是从红客角度观察的结果,后者则是从黑客角度观察的结果。换句话说,黑客的所有社会工程学攻击手段,都将源于“项链”中某些“珍珠”的拼接。

必须坦承,由于才疏学浅,我们对心理学几乎一窍不通!所以,为了接受更多心理学家和信息安全专家的批评和指教,我们仿照当初《安全简史》的做法,即,采用众筹模式,不时将半成熟的结果公开,以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改进。

本文是第4部分,全面梳理了知觉方面的几乎所有人性漏洞,特别是规律性漏洞、错觉性漏洞、幻觉等病态性漏洞等。这些漏洞将与随后几章的其它漏洞一起,组成社工黑客所有无限多种攻击方法的少数有限种“元素”;从而使得看似杂乱无章的社工攻击,变得脉络清晰,有利于系统地展开安全防范工作。

(一)   前言

   从上一章(见文献[5])已经看出,在社工黑客眼里,任何人身上几乎都是漏洞百出。其实,感觉漏洞只是表象,还有更多的内在漏洞,它们虽然更加抽象,但照样可被社工黑客巧妙利用;所以,也不得不防,不得不让普通大众尽量知悉自身的弱点,以便提高警惕。本章将归纳在抽象漏洞中,相对较易理解的一类漏洞,即,知觉漏洞。

将人的个体当作“热血电脑”后,从社工黑客的角度看,“知觉”既可以是内部反馈输入,也可以是内部反馈输出;或更准确地说,若从“感觉”方向看出去,“知觉”便是输出;但是,若看向“记忆”或“思维”等方向,那么,“知觉”又成了输入。不过,无论将“知觉”看成是输出或输入,只要能够找到并成功利用“知觉”的漏洞,让“知觉”出错,并最终导致后续的过程出错,那么,社工黑客也就达到目的了。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知觉”这个名词;但是,与“感觉”不同,“知觉”的心理学含义,其实并不很直观;所以,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感觉与知觉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以至于经常将它们合称为“感知”。实际上,知觉(感觉)是事物作用于感官后,在人脑形成的整体(个别)属性;并且,知觉和感觉同时发生;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和前提,“感觉”(事物个性)越丰富、越精确,获得的相应“知觉”(事物的整体属性)也就越完整、越正确。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来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很少有孤立的、不包含知觉成分的感觉。

但是,知觉和感觉又有如下区别:1)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却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间的关系”,是事物的整体形象。例如,看见林妹妹,是感觉;联想到美女,则是知觉。2),从反映事物的方式看,感觉是分析式的;知觉是综合式的。3)感觉只涉及某一个感官,其信道模式是:刺激个别感官大脑;而知觉却涉及多个感官,其信道模式为:刺激感官联合大脑。4)感觉是大脑对“被感对象的信息”的简单反映;而知觉则是经大脑复杂加工后的结果。

知觉的种类很多,按不同标准,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比如,若以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来划分,知觉可形象地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注意,知觉涉及多个感官,比如,“视知觉”并不意味着就与耳朵无关,只是眼睛起主导作用而已。为避免与上一章混淆,本书不采用此种分类法,而是以对象事物的存在状态来划分,即,将知觉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它们意指:

时间知觉,反映了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作为时间知觉的参考系有: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四季的更替、重大事件(如,公元N年)、计时工具、人体的生物节律(如,脉搏、呼吸等)。时间知觉是形成时间观念的基础。影响人对时间估计的因素很多;包括,人的活动内容、对该活动有无兴趣、活动时的情绪和态度、以往的经验等。例如,谈恋爱时,觉得时间很快;“妻管严”跪搓板时,则觉得时间很慢。

空间知觉,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其中,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运动觉和触摸觉等来感知的;大小知觉,是对外界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反映,它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间的距离,还可通过对比过去熟悉的物体大小而形成;距离知觉,是对物体远近的知觉,它既取决于被观察对象的性质,也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特性(例如,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立体知觉,也称深度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不同物体的远近的知觉。在500米以外,双眼视差对感知立体物就几乎不起作用了,1300米是立体知觉的极限。方位知觉,或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或自身所处方向的知觉,包括对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等的知觉。物体在空间的方向位置,是以参考系为准而相对确定的。方位知觉是综合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动觉和平衡觉等)的信息而形成的。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在运动知觉中,视觉起主要作用。影响运动知觉的因素,既有物体的运动速度,又有运动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太远的物体运动,单靠肉眼就很难感知),还有观察者所用的参考系及其状态(静止还是运动)等。

   

(二)知觉漏洞概述

与感觉类似,从社工黑客的角度看,粗略地说,所谓知觉漏洞就是本该知觉到的,却没有知觉到;不该有的知觉,却被知觉到了;本该知觉强烈的,却被弱化了;本该知觉很弱的,却被强化了;本该知觉为A的,却被知觉成B了等。总之,所有能够导致知觉失控的因素,都可视为知觉漏洞。

根据已有的心理学成果,知觉的规律性漏洞及其简单利用,至少会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知觉的选择性。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身边的所有刺激,但却可以按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像,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像。知觉的选择性,既受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又受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如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知识经验、观察能力或分析能力等)的影响。例如,在教室里,若把黑板上的文字当作知觉对象,那么,周围的其他东西(比如,头顶的电扇、墙上的标语、同学的面孔等)便成了知觉的背景。舞会上与朋友交谈时,对方的说话声便是你的知觉对象,他的讲活可听得很清楚;而身边的其他杂音则是谈话声的背景,尽管背景音很强却仍能听而不闻;在喧闹嘈杂处,可以辨析出朋友的呼唤(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鸡尾酒现象”)。针对同样的客观事物,选择不同的知觉对象(其它东西就是知觉背景),便会有不同的知觉结果。

所以,社工黑客若能调控被攻击者的知觉背景,那么也就能改变其知觉结果,从而实现自己的攻击目标。常用的调控手段有:

调整客观刺激的量,因为,刺激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的东西,容易被当成知觉对象。这便是间谍片中,常用光线强、声音响、轮廓分明的东西来吸引对方注意力的根据。

调整客观刺激的关联度,因为,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具有连续性的刺激物、在视野中相似的刺激物等,都容易组成图形而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被知觉选择为加工和处理的对象。这便是大街上,双胞胎格外引人注目的原因。

调整刺激物的图形,因为,当图形具有简明性、良好连续性、对称性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如果不能对整体轮廓进行调整,也可以调整部分轮廓,因为,封闭或趋于闭合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而被选择为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或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这便是知觉的理解性。这也是为什么老中医只需看看舌头,就能大致估计患者病情的原因;因为他曾看到的和理解的东西,要比一般医生多。其实,经验在知觉事物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决定了到底能知觉到什么,以及知觉的深刻程度等。可见,知觉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感性活动,而是与部分理性活动和思维活动相联系的心理现象。与感觉相比,知觉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与经验;所以,同样的外界刺激,对不同知识背景和经验的人来说,其知觉的内容、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深刻性等,都有很大差异。比如,同样一句话,对有的人,可能是“对牛弹琴”;对别人的,可能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由于社工黑客的攻击,是不允许有身体接触的,所以,社工黑客显然不能改变被攻击者的知识和经验等固有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黑客就无能为力了。比如,

黑客可通过言语、或情绪状态的诱导等,来影响被攻击者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其实,当环境复杂、知觉对象的外部标志不很明显时,运用言语诱导,可唤起人们对过去经验的回忆,从而形成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比如,在溶洞中看怪石时,导游只需轻轻点拨一下说“这是猪八戒背媳妇”,于是,游客们便会“哦~”地一声,恍然大悟;当然,外国游客仍然会莫名其妙。又比如,若营造出紧张的劫机氛围,即使是武器专家,也可能将一根短棍,看成手枪。

黑客还可通过改变活动的任务或目标,来达到改变受害者知觉的结果。因为,对同一项活动,如果任务或目标不同,将导致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比如,若将白大褂男子的工作环境,从饭馆改为诊室的话,那么,你看见的对象将从厨师变为大夫。

3)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变化后,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映像将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便是知觉的恒常性;它体现在许多知觉领域中,尤以视知觉最为明显。主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

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的大小而变化的、与光学原理矛盾的一种知觉特性。比如,身边某人,无论他是站着、坐着,或动或静,但都会被知觉为同一个人(而遵守光学原理的机器,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当刺激条件越趋复杂,则越表现出恒常性,而刺激条件减少则恒常性也减少;当距离很远时,大小恒常性便消失;水平观察时恒常性表现大,而垂直观察时,恒常性则表现小。

形状恒常性:即,当其观察角度变化而引起视网膜影像变化时,其原本的形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比如,不管你从哪个方向去观察,一本书的形状都会是长方形的。

方向恒常性:即,身体部位或视像方向改变后,感知物体的实际方位仍会保持相对不变。比如,当某人看一只狗时,无论他是站着看,躺着看,弯腰看,侧卧看,甚至倒立看等;总之,他看到的都是那同一条狗。方向恒常性与个体的先前经验密切相关。比如,从未倒立看物的人,需要短暂的适应:即,刚开始时,那只狗也好像在倒立;但过一会儿后,小狗就不再倒立了。又比如,遇到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如,进入森林后),就不容易识别出方向;看陌生地图时,就更难查清地理位置;

明度恒常性:即,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都是黑的。

颜色恒常性:即,当物体的颜色因光照条件改变而改变时,个体对熟悉物体的颜色知觉仍保持不变。比如,一个番茄,不管在白天或晚上,在红光或黄光的照射下,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

其实,知觉的恒常性,也并非绝对。社工黑客还是可以改变它的,比如,只要能够改变“视觉线索”,便能改变受害者的知觉恒常性(所谓“视觉线索”就是指环境中各种参照物给人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更形象地说,只要能“适当”改变参照物的信息,便能改变知觉对象的恒常性。这里的“适当”,取决于被攻击对象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刚出生4个月之内的婴儿,就还没有恒常性的知觉;受害者对知觉对象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越丰富,就越难改变其对感知对象的恒常性。

刚才的“改变恒常性”是一种攻击思路,社工黑客的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攻击思路是:加强受害者的知觉恒常性,诱导他用过去的老经验和老眼光去理解和处理事情,从而促使他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引发相应的安全问题。

4)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例如,呈现一个由许多小写字母s组成的一个大写字母H;那么,人们一般会首先看到字母H,然后才细辨出该H是由许多小写s组成的。又比如,同样是“0”,当它被放入数字串中时,它将被看成是数字零;而当它被放入字母串中时,又会被看成是英文字母。

即使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也会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比如,观看一个有缺口的圆环时,心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圆环的知觉形象(魔术师们就常以此来施展其障眼法)。在知觉过程中,常常会对整体的知觉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社工黑客在攻击受害者的知觉整体性时,还可充分利用如下规律:1)接近律,在空间、时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2)相似律,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相似的个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3)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

5)知觉的适应性。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人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比如,刚换一副眼镜后,开始时会觉得不习惯;一段时间(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

(三)知觉的错觉性漏洞

上一小节是知觉的规律性漏洞,现在来归纳知觉的错觉性漏洞。由于每一个错觉,都可被社工黑客直接用来误导受害者,让其产生错误的判断;所以,有关攻击部分,此小节就略去不提了。

虽然上一小节说,知觉具有恒常性;但是,当知觉条件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即,此时的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比如,古人早就发现:太阳本来在天边时远,在天顶时近;按理天边的太阳看去应该小,而天顶的太阳看去应该大;可是,直观现象正好相反,这就是一种错觉。

错觉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最著名的错觉有:

1)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那么前者就显得比后者长得多(见图1.1)。

2)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在两条辐射线之间,有两条等长线段;结果上面的一条线段看上去,比下面一条线段更长些(见图1.2)。

3)垂直/水平错觉:两条等长的直线,一条垂直于另一条的中点,那么垂直线看去比水平线要长一些(见图1.3)。

4)贾斯特罗错觉:两条等长的曲线,放在下面的那条,比放在上面的那条看去长些(见图1.4)。

5)多尔波也夫错觉: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一个在大圆的包围中,另一个在小圆的包围中;结果前者显小,后者显大(见图1.5)。



6)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

7)佐尔拉错觉:本来是彼此平行的一些线断(长线断部分),由于附加了一些其它线段(短线段部分),使得长线断看起来,变成不平行了;并且,不同方向截线的黑色深度也似不同了(见图2.1)。

8)冯特错觉:两条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使中间变狭而两端变宽,直线变弯曲(见图2.2)。

9)爱因斯坦错觉: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见图2.3)。其实,若将不同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放在线条背景上;那么,这些形状看上去,均会变形而出现形状错觉。

10)波根多夫错觉: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却不在一条直线上(见图2.4)。






11)编索错觉:图3看起来像是盘在一起的编索,呈螺旋状;其实它是由多个同心圆所组成。




12)桑德错觉:图4中,你会发现左边较大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看起来明显比右边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但实际上两者等长。



13)阶梯错觉:注视图5数秒后,你将有两种透视感:有时楼梯看似正放的,有时又看似倒放的。




14)会闪不会闪:请盯住图6看,你将会发现其中的交叉点在不断地黑白闪烁,而这显然只是一张静止的图片。



15)墨基幅射线图形:盯住图7看一会儿后,再转看一个屏幕,便会有一种后效:似乎看到很多米粒在运动。



16)黑白线条:当你盯住由黑白线条组成的图8,看一会儿后,便会产生晕眩的效果。


错觉当然远不止上述几种,比如,还有:

心因性错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觉,比如,在影院门口等恋人,急切中常将路人错当成恋人;急寻丢失的孩子时,看到每个小孩都像是自己的宝贝等。

生理性错觉:指错误地感知了体内某种生理性活动。比如,怀疑自己患癌症后,身体上的许多无关反应,看起来都像是在印证自己的猜测。

病理性错觉:生病的时候也会出现错觉,这是病理性错觉。例如,高烧病人有可能将输液管错看成毒蛇;将床边柜上的花瓶,错视为骷髅等。病理性错觉,常带有可怕的成分,使人惊恐万分。当体温正常,意识清晰后,病理性错觉也就消失了。

可主观克服的错视:成语“杯弓蛇影”,就是这类错觉的典型代表;它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象。这类错视,一般通过主观再认知,都是可以克服的。除错视外,还有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

错觉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条件具备,必然产生;错觉的产生具有固定的倾向。

(四)结束语

前面介绍的都是正常人的知觉漏洞,也是社工黑客最关心的漏洞。与上一章类似,在结束语中,我们再归纳一下人类知觉漏洞的极限情况,它们虽然主要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对信息安全的攻防双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社工黑客也许有办法使正常人变为非正常人,至少可以短暂地变成非正常人。

知觉的极限漏洞,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都出现了改变。如,看到母亲的脸变长,眼睛变小,鼻子变大等。若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大,则称之为视物显大症:若变小了,则称为视物显小症。

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如,汽车已驶近身边,但仍觉得车还在远处。

时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等。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都像是纸板糊的;周围的人好像都是没生命的木偶。

还有一种,与错觉性漏洞很相似,但属于病态的人性漏洞,即,幻觉。回忆一下,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知觉;但是,幻觉,则是在没有现实刺激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换句话说,“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感知觉”;而幻觉,则是“一种虚幻的不存在的感知觉”。错觉多见于正常人;而幻觉,则多见于精神病患者,因而幻觉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

幻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幻听:这是最常见的幻觉形式。幻听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嘈杂的噪音,也可以是音乐,更多的是言语声。言语性幻听,既可以表现为直接与患者对话,也可以是在与第三人讲话时以“他”或“她”提及患者(第三人称幻听)。幻听的内容,既有评论性的,更为特殊的是“实时评论性幻听”,即对患者的言行随时随地发表议论;幻听的内容也可以是争论性的,即,两个甚至多个人的声音,对患者的人品、能力、表现等发表各不相同的看法,也可以是命令性的,即,以权威的口气命令患者做这做那,不服从便威胁恐吓等。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是在视觉、嗅觉、味觉与触觉领域出现的幻觉。幻视鲜明生动,多带恐怖性质,比如,坚称看见窗户外有漂浮的人头,或地上、床上全是老鼠等。幻嗅、幻味与幻触较少见,但它们的感觉大多是不愉快的,一般与被害性质的妄想相伴随。比如,患者吃东西时,总尝到一股异味,坚信这是其“死对头”在下毒,因而拒食;幻触的感觉可以是电击感、虫爬感、针刺感等离奇感觉。

思维鸣响: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重复出来的思想,虽然内容与原来的一样,但患者却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两者在性质上的不同。

机能性幻觉:最常见的是指,患者在出现客观听觉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幻听。如,在开关门的声音中,听到说话声;或在“滴答滴答”的挂钟声中,听出有人骂自己。

内脏性幻觉:是指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如患者感到自己的内脏器官被穿孔、牵拉、切割、烧灼,一般能确定异常感觉的部位,并十分清晰地描述这种令人痛苦的感觉。

有时,幻觉还可被进一步区分为真性与假性幻觉:真性幻觉的映像,出现在患者的外部空间;假性幻觉的映像,只出现在患者的心灵中或“脑内”。

参考文献

[1]杨义先,钮心忻,安全简史,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6月出版,北京。

[2]杨义先,钮心忻,安全通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即将出版。

[3]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1):黑客的攻击本性。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67712.html

[4] 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2):社工黑客的世界观。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68343.html

[5] 杨义先,钮心忻,信息安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α版3):感觉的漏洞。杨义先的科学网博客,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069540.html

[6]陈士俊编著,安全心理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天津。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月出版,北京。

[8]王建平主编,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北京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义先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3322-107153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