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
关于学科评价的几个问题 精选
2018-5-28 22:44
阅读:9046

    第一个问题,谁来做学科评价?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体系,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学科评价天经地义。这是中国特色,没有必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可能因为与国际不接轨,或者与国际通行的做法不一样,现在越来越重视第三方评价,这也没有问题。但是即使有第三方评价,政府学科评价也不宜弱化,更不宜将政府性质的评价弱化为第三方评价。政府评价与第三方评价同步发展,这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个问题,学科评价有没有必要听取高校意见?

    无论是政府评价还是第三方评价,适当开开座谈会,了解高校情况是对的,但是否听取高校对于学科评价的建议,这个要辩证地看。任何高校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提意见,如果要听取高校意见,应该建立的广泛的调查基础之上,即进行大样本调查。比如对于一流大学,可以进行全样本调查,对于一流学科,至少要调查一半高校,而且要区分不同学科进行。听取高校意见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地制定评价方案和评价体系。

    第三个问题,学科评价要不要坚持主见?

    什么是主见?本质上体现的是评价思想。意见听多了,就容易丧失主见,尤其是在国家级评价机构可能是局级机构,而许多大学是副部级机构,局级大学是常态的情况下。比如说各级人才,在学科评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得高校之间互相挖人,其实,学科评价重在成果,既然各级人才的成果已经在论文中体现,那干嘛还要数帽子?这明显是重复计算,何况新挖来的人才怎么可能那么快融入团队,有时会起反作用。我个人意见是,删除各级人才指标,坚持科研成果导向。高校的几大职能,教学、科学、社会服务,均有相应的指标,人才培养也应该体现在这几大职能上,没必要单列人才指标。

    我们的学科评价,应该体现智慧、体现思想,不能和稀泥,减少矛盾,应该真正推动知识进步,推动原始创新。

    第四个问题,如何对待数论文数量?

    论文及影响因子当然不能说明科研水平,不过如果没有论文和影响因子,更不能说明科研水平,所以论文和影响因子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正如高考一样,高考不管怎么改革,总有家长有意见。但是高考其实是筛选人才的最好的方式,如果不采用高考,情况可能会更糟。那么如何对待唯论文和影响因子论,我的建议是采用同行评议,在学科评价时,对于学科贡献,比如规定10000字篇幅,让每个高校的每个学科充分说出自己对人类知识的贡献。最后采用论文、影响因子和同行评议综合进行学科评价。现有的学科评价,采用专家打分不是真正的同行评议,因为专家无法了解高校的知识贡献,现有表格对这方面的体现很模糊。学科建设最怕大忽悠,论文、奖励等等一大堆,但是真正的知识贡献少,这才是要认真防止的。

    现在有个倾向,就是没那么重视论文了,这很糟糕,必须非常重视有思想、创新强、影响力大的论文。我们不能像醉汉走路,忽走忽右。学术评价本来就是有真理的,学科发展也相对成熟,没有那么大的黑箱,认真做、挺直腰杆做即可。


                               2018.5.28 俞立平 于出差途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俞立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34-111620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