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1:有没有一种方法,让人快速了解什么样的三级编码是错误的,是伪扎根。什么样的是“正宗”的呢,不求掌握真理,但至少知道如何分辨真伪
答1:很简单,只要有提到用“三级编码”,“程序化版本扎根理论”,“建构主义扎根理论”,“扎根+XXX”或“XXX+扎根”等就不是扎根理论。
问2: 我有一个感觉,几乎所有用扎根做的研究,都概念挺乱的。什么“范畴”“编码”“概念化”之类的都混着用,实在是看得一头雾水。还有就是,从主轴到选择性编码那一步,总是会有很多主观判断,然后不知道怎么滴就画出来一个逻辑图,实在是让人费解。这是不是现在扎根理论被滥用的一个表现?
答2:目前在简体中文世界,所有采用所谓“三级编码”的研究都没有完全按照该研究方式进行研究。绝大部分人连斯特劳斯/科宾的研究方式都没有弄明白。
问3: 请问在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时,可以用ai技术辅助写作吗
答3: 看学校的具体规定。我个人不会用。
王颖(ref.)的观点:“我始终觉得AI只是一种途径,不能替代人的思考。甚至这种途径带有学术不端的潜在风险。而且现在很多人太神化AI。我觉得扎根理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够激发人不断的思考和创造力。”
问4: 经常看到某一级做完,就莫名其妙转进到了下一级
答4: 是的,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弄明白、英文原著里强调的、“Here we want to emphasize that the lines between each type of coding are artificial. The different types do not necessarily take place in stages…” (Strauss & Corbin, 1990,p.58)。简体中文世界里的以讹传讹就是这样,一级,二级,三级。
另外,某同事(ref.)的留言,“外语的看不懂”。
答:英语是全球的学术工作语言,而不是中文、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我反复强调英语之重要性,否则英文文献里的、洋人的错误怎么可能会被发现呢?你愿意咀嚼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吗?
我们的扎根理论研究实践(中文或英文)(包括:Fei, 2007;冯园,2021等)都可以pdf全文下载。我没记错的话,我在“有样学样:为什么一些中国人选择改造扎根理论方法论”一文(Wang, Shi, Li & Fei, 2023)里有提到,我们会继续按照扎根理论的方式就在中国发生的、对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改造之现象进行进一步材料收集和分析,然后把这项研究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后和各位分享。我们也在该文中提到,对于初学者(无论母语是英语或其它语种)而言,无法甄别英文文献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我们始终坚持并鼓励初学者先读英文文献,再看其它语种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费小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901-140440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