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转载]科学研究需要的是无为而治
2021-7-9 10:32
阅读:2016

转载自科学网曹广福老师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1294573

科学技术研究是一项严肃又严谨的工作,仅仅依靠满腔热情很难有突破。

为什么西方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大师级人物都出身于贵族?因为他们衣食无忧,不会把他所从事的研究当成谋生的手段。以数学为例,很多数学家把数学当成了业余爱好,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慢慢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多把研究当成了专门的职业。

无论从事什么研究,有两个字至关重要,一个字是“静”,另一个字是“专”。天才可以做研究,普通人也可以做研究,只要有兴趣,愿意刻苦便可,总能做些东西出来的,至于做到什么程度,那就看各人的天赋与造化了。哪怕你是天才,如果你身处一个喧闹的环境里,你还能安心做研究吗?如果那种喧闹仅仅污染了你的耳朵还好办,戴上一副降噪耳机就能解决问题。我办公室窗户外经常有除草机光顾,那嗡嗡的叫声甚是恼人,但只要我戴上耳机,噪音立刻降到了我可以忍受的范围。然而,如果“噪声”是无声的,干扰的是你的心灵,恐怕就无能为力了,世界上可能还没有生产出可以保护心灵的降噪设备。如果一个人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这研究是很难深入开展下去的。

说到“专”,它与“静”也有关,做研究需要专心致志,容不得三心二意,如果一个人整天惦记着财米油盐、衣食住行,那是没有办法专心的。关于这个问题,中年以上的油腻男女可能好一些,人生多少有了一些积累,不必为五斗米折腰,可以专心于感兴趣的研究,只是做研究像体育运动一样,也是吃青春饭的营生,当你有了条件专心做研究时,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有更高的期望值,希望过上富豪一般的生活,那他到什么时候都是难以专心的。

有些东西可以依靠热情与干劲解决问题,例如,小时候我们家要挖人工河,那东西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有体力就行,那些纵横交错的河网愣是靠民工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筐一筐的挖出来了。当然,在有了挖掘机的今天,完全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一台挖掘机顶得上数以百计的民工。挖掘机能干的部分活民工固然也能干,但有再多的民工也造不了挖掘机。科学技术靠人多势众是不解决问题的,靠喊口号更不解决问题,靠忽悠那就更不靠谱了。你忽悠的本事再大,也不能真的把水变成油,所谓以水为油的发动机只能骗一骗弱智儿。

中国人很聪明,如果聪明人都有条件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为而治”,让大家衣食无忧、心无旁骛,但也没有可以惦记的黄金屋,或许会有另一番景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773-129473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