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
追寻花开的脚步:春梅篇 精选
2020-3-22 17:17
阅读:5087
标签:梅花, 春天

京城继续好天气,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超过摄氏10度,从3月15日开始,北京已经从气候上正式踏入了春天(去年立春是3月30日,今年居然早了15天)。

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迎春、杏花、桃花、梅花、玉兰、连翘相继开放,把北京打扮得五颜六色、充满生机。

这些年,首都的绿化做的得越来越好,不只是公园里,小区里、马路边到处可见花花草草、绿树成荫。昨天下楼扔垃圾,发现小区里的一株梅花开了,粉色的杏梅,细细观察,紧贴枝条的花儿很可爱,含苞欲放或者刚刚开放的我也喜欢。

北京赏梅花,最著名的地方大概是崇文门的明城墙遗址公园了。说是公园,它的植物观赏区,其实也没有门啥的,就是沿着残存的一断明城墙(后来重新修建)的打造的狭长的街心绿地。交通很方便,差不多每年都要去看看,去年去晚了几天,梅花差不多开败了。

明城墙下每年都要办梅花文化节,很热闹。今年因为疫情,各大公园的赏花节都取消了,但仍然挡不住人们赏花的热情。这个时候,室外的非聚集性活动还是比较安全的。

花开花落终有时,每年比较注意观察花开花落的物候特点。当然,北京春季花开的时间都稍有差异,今年有些春花的物候好像稍晚,但花开的时间,每年一般前后不会超过一周到十天。

北京春天干燥多风,尤其是蔷薇科的小花花期都不会很长,如山桃花盛花期也就一周左右,所以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了。这个冬天没怎么出门,错过了蜡梅,当然,它并不属于梅花大家族的成员。

“梅、兰、竹、菊“被称作花中四君子,其中的梅就是今天要说的梅。北京的梅开在春季,所以我说它是春梅,记得原来有个邻居的名字就叫春梅。当然冬梅也是有的,在不寒冷的江南,再早两个月见到梅,也不足为怪。自古有文人喜欢为梅作诗,如王安石有写梅花的名诗:“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等等。


梅花属于蔷薇科大家族。这个科成员众多,分类也有些争议。我在以前的博文中写过这个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964828.html,现在有些问题还是不太明确,不同的分类系统吧。

 

梅花的分类看起来也是比较复杂,比如,有所谓“杏梅品种群”的介绍,说它们介于梅、杏之间,属于梅与杏的天然杂交种,如此看来,梅、杏该属于同一个属;另,梅的分类中除了杏梅品系,还有李梅品种系,该是性状介于李、梅之间的品种群,为梅李杂交,所以,原来把梅、杏、李、桃等蔷薇科植物都归于李属,也没什么错,毕竟,不同属的植物是有生殖隔离的。现在也有分类将桃、杏、樱从李属独立出来,但现在百度百科的介绍仍把梅归于蔷薇科杏属。


梅并不是安分的花儿,与杏、李等等都有“染”,大致也是为了继承各自的有点,比如说多彩美丽吧。多年生果树无论是观花的还是结果吃的,大多是嫁接的,所以从树干、树形区分并不好分,而像梅、桃、杏之类花又相像,所以普通人很难区分清楚。

 

比较一下山桃花,感觉梅花的花型更加小巧可爱,单瓣或重瓣,有点圆圆的,很可爱。梅的花色也更加丰富,有一类叫跳枝品种群,同一株树上或同一枝条上,甚至同一朵花上都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显然,嫁接的结果。

公园的梅花品种比较丰富,据说有50多个品种,白梅花、绿萼梅花等特别惹眼。

中午光线实在太强,过曝,拍的不太理想。









一枝双色花,属于跳枝品种类的



背后就是古城墙





喜欢含苞欲放的花







绿萼?



明城墙下的梅花盛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秀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122475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