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木麻黄:海疆卫士,健康使者
2025-1-24 22:00
阅读:1449

IMG_20250110_140909.jpg

《木麻黄》

热带海滨立翠薇,木麻黄叶舞芳菲。

四季常青映碧海,防沙固岸显神威。

药性温和治百病,中药良材映日辉。

医者采撷入方药,生态药用两全美。

IMG_20250110_140744.jpg

 

在海边散步,经常在海岸边看见这种生长得高大茂盛的木麻黄树。开始我误以为是松树,近距离仔细观察树叶,后来发现枝叶与松树有很大的差异。拍照百度识图后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木麻黄。木麻黄,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属于木麻黄科木麻黄属,是一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独特的形态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使其成为海岸防护、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木麻黄树高可达30米,树干通直,树皮粗糙,呈灰褐色。其枝条细长,多节,似麻黄,故得名。叶片退化为鳞片状,密集生于小枝上,呈淡绿色,四季常青。木麻黄具有深根性,根系发达,能深入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盐碱和抗风能力。它能在贫瘠的沙土、盐碱地以及沿海风口等恶劣环境中生长,是海岸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之一,被誉为“海疆卫士”。除了生态价值,木麻黄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木材坚硬,纹理美观,可用于制作家具、雕刻等。此外,木麻黄还可作为燃料和饲料使用。在繁殖方面,木麻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也可通过扦插和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其生长迅速,造林成活率高,是快速绿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理想树种。木麻黄的幼嫩枝叶或树皮被用作中药,其主要功效包括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和利湿,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和脚气肿毒等症状,被收入《中华本草》等中医药工具书中,可将其归入海洋中药类。因此,木麻黄不仅是热带海滨的优良防沙固沙植物,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木麻黄以其独特的形态、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多方面的价值,在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木麻黄树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IMG_20250110_140816.jpg

 

《中华本草》木麻黄

拼音注音Mù Má Huánɡ

别名木贼叶木麻黄、木贼麻黄。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的幼嫩枝叶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摘嫩枝,或剥取树皮,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北部及太平洋岛屿近海沙滩和沙丘上。2.资源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沿海地区有栽培。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10-30m,胸径约70m。幼树的树皮为赭红色,较薄,皮孔密集;老树的树皮粗糙,深褐色,不规则纵裂,内皮深红色。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下垂。叶鳞片状,淡褐色,常7枚紧贴轮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穗状,几无总花梗 ;雄花花被片2,早落;有1枚雄蕊和4个苞片;雌花序为球形或头状,顶生于短的侧枝上,较雄花序短而宽;雌花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腋生,无花被;雌蕊由2枚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初为2室,因后位退化而成为单室,花柱短,有2条通常为红色的线形柱头,球果,直径1-1.2cm,有短梗,木质的宿存小苞片背面有微柔毛,内有一薄翅小坚果;种子单生,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7-10月。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高温多温气候。年积温在7000℃以上,绝对最低温度0℃以上均能生长。幼苗期不耐旱,耐盐碱,抗沙埋。以向阳,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的新冲积砂土栽培为宜,能与根瘤菌共生。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选择10-12年生的短枝型中的细枝类型,要干形直,树冠呈塔形,枝桠细密,抗风力强,变异必小,生长迅速的优良植株采种。待果实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鳞片微裂时采种,暴晒2-3d,待种子自行脱落后,收集贮藏。播种时期以5-6月或10-11月为宜,亦可2-3月播种,播前将种子用温水(45-50℃)浸泡,后用湿沙贮藏2-3d,待种子萌动后,取出稍晾,接种根瘤菌。可以根瘤菌先捣碎,并与细土拌匀,再与种子混合后播种育苗。成苗后,于春、秋两季按行株距2.7m×2.7m开穴,穴内施足基肥,适当撒一些石灰,然后栽种。填土压实,浇足水。生长期间要经常注意有无侧根露出,若有应椭即培土,并增施追肥。病害有青枯病,虫害有星天牛等。

性状性状鉴别枝条较长,主枝圆柱形,灰绿色或褐红色,小枝轮生,灰绿色,约有纵棱7条,纤细,直径0.4-0.6mm。节密生,节间长3-6mm,鳞叶7枚轮生,下部在白色 ,先端红棕色。枝条顶端有时有穗状雄花序和头状雌花序。节易脱落,枝条易折断,断面黄绿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和果实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β-香树酯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胆甾烯-3β-醇(24-methyl cholest-5-en-3β-ol),24-乙基-5-胆 甾 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胆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桃甙(juglanin),阿福豆甙(afzelin),三叶豆甙(trifol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黄酮类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氨基酸成分。茎、果及心材还含酚性及鞣质成分: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右旋没食子儿茶精(gallo-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表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氢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

归经肺;大肠;小肠经。

性味微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枝叶治疝气、阿米巴痢疾及慢性气管炎。

——摘录《中华本草》

IMG_20250110_140825.jpg

IMG_20250110_113713.jpg

IMG_20250110_140851.jpg

IMG_20250110_140930.jpg

IMG_20250110_140723.jpg

IMG_20250110_140632.jpg

IMG_20250110_114005.jpg

IMG_20250110_140931.jpg

 IMG_20250110_140615.jpg

IMG_20250110_14093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702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