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在海边溜达,看见有个“海边骑骆驼”的游玩项目,挺火爆的。能想到把“沙漠之舟”千里迢迢运到海边来,整出这么一个赚钱的项目,这老板的脑洞开得够大的。从中医药的视角观察这几只骆驼,它们不仅是人类在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全身都具有药用开发利用价值。骆驼的全身都是宝:驼峰,被人们视为酒宴中的“八珍之一”,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紫驼之峰出翠釜”诗句,用来称赞这道美食;驼掌,营养丰富,被视为美味佳肴;驼毛,色泽鲜艳,柔软纤细,含绒量高,是纺织业的好原料;驼皮可以制革;驼肉、驼乳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中药材中来源于动物的药物有许多,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将其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本草纲目》介绍驼脂可以主治:“一切风疾,皮肤痹急,恶疮肿漏”。《饮膳正要》中介绍驼乳:“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沙漠之舟全身宝, “血肉有情”四味药。作为动物类中药材,驼肉、驼乳、驼脂、驼毛均可入药,被收录进《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中。
《中药大辞典》:骆驼肉
【拼音注音】Luò Tuo Ròu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
【性味】甘,温。①《日华子本草》:"温。"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风,下气,壮筋力,润皮肤。"②《医林纂要》:"益气血,壮筋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骆驼肉
【拼音注音】Luò Tuo Ròu
【英文名】Camel as food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耐寒暑饥渴,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常季节性适徙。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东南部、甘肃、青海、内蒙古。
【原形态】双峰驼,为大型偶蹄类之一,体重可达500kg。比马高大,颈长弯曲如鹅颈,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颈有毛,背有双峰如鞍,上唇中裂如兔唇,下唇较长。四肢细长,足大有盘。尾短。胼胝体全身区7块,其中胸部1块,前肢4块,后肢2块。里生驼,肉峰较小,毛短,掌狭。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一般为沙黄褐棕色。
【化学成分】双峰驼鲜肉的氨基酸含量:精氨酸(arginine)15.85-30.89%,谷氨酸(glutamic acid)9.2-95mg%,苏氨酸(threonine)7.5-23.6mg%,丙氨酸(alanine)34.5-60.2mg%,脯氨酸(proline)2.06-6.55mg%,酪氨酸(tyrosine)0.6-21.53mg%,色氨酸(tryptophane)0-24.6mg%,蛋氨酸(methionine)0-13.11mg%,缬氨酸(valine)5.2-18.2mg%,亮氨酸(leucine)1.5-28.88mg%。含肌甙-5-磷酸(inosine-5-monophosphate),铜等。
【归经】脾经。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气血;壮筋骨;润肌肤。主外病虚损;顽麻风痹;肌肤不泽。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风,下气,壮筋力,润皮肤。2.《医林纂要》:益气血,壮筋力。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驼乳
【拼音注音】Tuó Rǔ
【出处】《饮膳正要》。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骆驼脂"条。
【性味】①《饮膳正要》:"性温,味甘。"②《纲目》:"甘,冷,无毒。"
【功能主治】《饮膳正要》:"补中益气,壮筋骨。"
【用法用量】内服:炖热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骆驼脂
【拼音注音】Luò Tuo Zhī
【别名】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
【生境分布】野驼数量现在很少,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有分布。家驼在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都有饲养。
【原形态】双峰驼,又名:橐驼(《山海经》),骆驼(《本经》),馲驼(《广志》)。躯体较大,体高2米左右。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上唇中央分裂如兔唇,下唇较长。颈长,弯曲如鹅颈,有鬣毛。背部有2个肉峰。四肢细长,足大如盘,尾较短。胼胝体,胸部1个,前肢2对,后肢1对,共七块,雄性生殖器官弯转向后。全身被以绒毛,细密而柔软,鬣毛及前臂、峰上的毛较长。毛色多为棕褐色。野生的驼,肉峰矮小,毛短,四肢较长,掌狭。野驼栖于荒漠中的灌丛地带,常季节性迁移,胆怯而机警,嗅觉敏锐,常结成5~10小群。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主要食物。
【性味】甘,温。①《日华子本草》:"温。"②《开宝本革》:"无毒。"③《品汇精要》:"味甘,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润燥,祛风,活血,消肿。治风疾,顽痹不仁,筋肉挛急;疮疡,肿毒;折伤。①《日华子本草》:"疗一切风疾,顽痹,皮肤急,及恶疮肿毒漏烂,并和药敷之。野者弥良。"②《开宝本草》:"筋皮挛缩,腕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入肉。和米粉作煎讲食之,疗痔。"③《饮膳正要》:"治虚劳风有冷积者,用葡萄酒温调蜂子油服之,好酒亦可。"
【用法用量】内服:温酒调。外用:涂敷。
【复方】治老人风热烦毒,顽痹不仁,五缓六急:野驼脂五两,炼之为上,温酒五合下半匙已上脂,调令消,空心顿服之,日二服。(《寿亲养老新书》驼脂酒)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骆驼脂
【拼音注音】Luò Tuo Zhī
【别名】驼脂、驼峰、峰子油。
【英文名】Camel fat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Camelus bactrianus Linnaeus]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耐寒暑饥渴,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常季节性适徙。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东南部、甘肃、青海、内蒙古。
【原形态】双峰驼,为大型偶蹄类之一,体重可达500kg。比马高大,颈长弯曲如鹅颈,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颈有毛,背有双峰如鞍,上唇中裂如兔唇,下唇较长。四肢细长,足大有盘。尾短。胼胝体全身区7块,其中胸部1块,前肢4块,后肢2块。里生驼,肉峰较小,毛短,掌狭。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一般为沙黄褐棕色。
【化学成分】双峰驼脂肪含饱和脂肪酰甘油(二棕榈酰-硬脂酰甘油、一棕榈酰二硬脂酰甘油)20.9%,一不饱和二饱和脂肪酰甘油(十六碳烯酰棕榈酰硬脂酰甘油、沿酰棕榈酰硬脂酰甘油、油酰二棕榈酰甘油)61.6%,二不饱和一饱和脂肪酰甘油(十六碳烯酰油棕榈酰甘油、二油酰一棕榈酰甘油、二油酰一硬脂酰甘油)17.5%,尚含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等。峰脂肪的熔点50℃,折射率1.4569,皂化价193.5。尚含微量的磷脂(phosphoslipid)。
【归经】心;肝经。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虚润燥;祛风活血;消肿解毒。主体虚劳乏;肌肤不仁皮肤瘙痒;筋肉挛急;疮疡肿毒;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温酒调,每次6-12g。外用:知量,涂敷。
【复方】治老人风热烦毒,顽痹不仁,五缓六急:野驼脂五两,炼之为上,温酒五合下半匙已上脂,调令消,空心顿服之,日二服。(《寿亲养老新书》驼脂酒)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疗一切风疾,顽痹,皮肤急,及恶疮肿毒漏烂,并和药敷之。野者弥良。2.《开宝本草》:筋皮挛缩,踠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入肉。和米粉作煎饼食之,疗痔。3.《饮膳正要》:治虚劳风有冷积者,用葡萄酒温调峰子油服之,好酒亦可。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骆驼毛
【拼音注音】Luò Tuo Máo
【别名】驼绒(《龚氏经验方》)
【出处】出自《本经》。
【性味】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有毒。"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寒热惊痫,癫痓狂走。"②《唐本草》:"主妇人带下赤白。"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3~5分,外用:烧灰,调敷。
【复方】①治痔:骆驼颉下毛,烧作灰,可取半鸡子大,酒和服之。(《外台秘要方》)②治阴上疳疮: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分,为末搽之。(《龚氏经验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骆驼毛
【拼音注音】Luò Tuo Máo
【别名】驼绒。
【英文名】camel hairs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毛。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耐寒暑饥渴,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常季节性适徙。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东南部、甘肃、青海、内蒙古。
【原形态】双峰驼,为大型偶蹄类之一,体重可达500kg。比马高大,颈长弯曲如鹅颈,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颈有毛,背有双峰如鞍,上唇中裂如兔唇,下唇较长。四肢细长,足大有盘。尾短。胼胝体全身区7块,其中胸部1块,前肢4块,后肢2块。里生驼,肉峰较小,毛短,掌狭。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一般为沙黄褐棕色。
【化学成分】双峰驼毛含角蛋白(keratin),其中含高量硫,氨基酸的30%是半胱氨酸(cysteine),其次是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脯氨酸(proline)等67种氨基酸残基,尚含铜、钒等。毛脂肪含2.2%三萜烯醇(triterpenenol)。
【归经】心;肝经。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镇惊;收涩;解毒。主痫癫狂,赤白带下;崩漏;痔疮;疳疮。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每次3-6g。外用:烧灰,适量,调敷。
【复方】①治痔:骆驼颔下毛,烧作灰,可取半鸡子大,酒和服之。(《外台秘要方》)②治阴上疳疮: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分,为末搽之。(《龚氏经验方》)
【各家论述】1.《本经》:主寒热惊癎,癫庢狂走。2.《唐本草》:主妇人带下赤白。
——摘录《中华本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5395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