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园林绿化带里的中草药:朱槿花
2024-5-27 08:05
阅读:1816

IMG_20240328_065216.jpg

朱 槿

【汉语拼音】Zhu jin

【傣药名】罗埋亮。

【别名】莫屁翁。

【中药材基原】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和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朱槿 Hibiscus rosa-sinensis L.又名:扶桑《纲目》,赤槿,日及《南方草木状》.桑槿《西阳杂俎》,佛桑《岭表录异》。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m。叶互生;阔卵形或狭卵形,长3~10cm,宽2.5~5cm,先端突尖或渐尖,边缘有粗齿或缺刻,背脉有少许疏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有一短或长、有节、广展或倾斜的柄;小苞片6~7枚,线形,分离,比萼短;萼绿色,长约2cm,5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尖锐;花冠直径约10cm,花瓣5,倒卵形,圆端,通常玫瑰红色,但亦有淡红、淡黄或其他颜色的,有时重瓣;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子房5室,花柱5裂,柱头头状,雄蕊简及柱头甚长,超出花冠外。蒴果卵形,有喙,光滑。花期全年。 生于海拔100~2800m的山地疏林中,亦有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叶和根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化学成分】叶含C16~C32碳氢化物,其中以C17、C23、C25和C31碳氢化物为主;还含C21~C30的脂肪醇,其中以C26、异一C28、异一C30的脂肪醇为主;又含C8~C28的脂肪酸,其中以CS、C12、C14、CI、C18的脂肪酸为主;另含苹婆酸(sterculicacid),锦葵酸(malvalic acid)[1],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ac-etate),β一谷甾醇(β-sitosterol)[2]和具抗补体活性的木槿黏液质一RL(hibiscus-mucilage-RL)[3]。 根皮含(E)-11一甲氧基一9一氧代一10一十九烯酸甲酯[methyl(E)-11-methoxy-9-oxo-10-nonade-cenoate],(E)-10一甲氧基一8一氧代-9-十八烯酸甲酯[methyl(E)-10-methoxy-8-oxo-9-octade-cenoate]和三种环丙烯类化合物[4]

【药理作用】水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蟾蜍腹直肌等无明显作用。0.1g/kg静注,对麻醉犬的血压也无明显作用[5]。其温浸液在1:200浓度时孑孓有毒杀作用[6]

【性味】味微甜,性平。

【功效】补血调经,收涩止泻,利水退黄。

【主治主治】主治“拢蒙沙嘿,哈勒”(腹痛腹泻,赤白下痴,吐血),“纳勒冒沙么,冒米鲁”(月经不调,不孕症),“拢案答勒”(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叶5~10g;根20~3Og。外用:叶适量,煎水洗。

【附方】1.治“拢蒙沙嘿,哈勒”朱槿根25g,赦桐根20g,使君子根20g,粉葛根20g,射干根15g。煎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拢蒙沙嘿”朱槿根30g。煎服。(德宏州傣医李波罗验方) 3.治“纳勒冒沙么,冒米鲁”朱槿根30g,苏木、云南五味子藤各30g,红花5g。煎汤,送服“雅叫哈顿”(五宝药散)。(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4.治“拢案答勒”朱槿根30g,煎服。另取叶适量。煎水,外洗(《西双版纳傣药志》)。

【药物分类】植物药;

【参考文献 】

[1] Shivastava D N,et al.C A,1976,85:174318e ;

[2] Agarwal S K,et a1.Indian J Pharm,1971,33(2):41 ;

[3] Shimizu N,et al.C A,1994,120:212550a;

[4] Nakatani M,et a1.Phytochemistry,1994,35(5):1245;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108 ;

[6]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52。;

——摘自《中华本草》(傣药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3573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