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流动探索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qjiang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ssociate Prof., Ph.D.

博文

2014洪堡学游 精选

已有 12004 次阅读 2014-8-25 07:16 |个人分类:感受德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德国洪堡基金会无疑是世界上全具影响力和最成功的几个学术基金会之一。

洪堡基金会的核心理念是“We support people, not project."。获得基金会资助的学者,可以独立在德国境内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研究。当然你需要找一个德国境内的Host,为你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样这个Host也会得到基金会的经费支持。

到今年年底,我的洪堡就到期了,到时我想我会从个人角度来总结下我的洪堡经历。

除了资助开展研究,其实基金会更看重的是让学者通过在德国的经历,建立德国学者和洪堡学者之间,洪堡学者本身之间的交流以及未来的合作。

基金会有一句口号,总是经常被提起”Once Humboldtian, always Humboldtian“。

让洪堡学者感受德国文化也是基金会的主要目的。为此,基金会每年会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比如Network meeting,Annual meeting(期间,总统会在总统官邸接见每位洪堡学者及其家属),Study tour(学游)以及各种主题活动。

2014年的学游从8月11号开始,23号结束。根据报名人数(洪堡学者在德期间,每人仅有一次机会,学者可以带配偶,考虑到行程比较紧张,孩子不能参加),这次学游分了12个组,每个组不超过30人。每组选择某一城市作为出发点,环绕德国游历大概10个城市,最终回到出发城市。

本人所在组为第5组,以法兰克福作为出发城市,顺时针游历德国,经波恩、科隆、明斯特、不莱梅、汉堡、柏林、班贝格、纽伦堡、慕尼黑、维尔兹堡,最终回到法兰克福。

本组共有26人,其中学者19人,学者家属6人,跟队德国导游1人。

从国籍看,西班牙2人,巴西3人,俄罗斯1人,意大利1人,法国1人,澳大利亚1人,中国4人,喀麦隆1人,斯里兰卡1人,伊朗2人,美国3人,印度5人。

这是在维尔兹堡的一张合影(应该还差几个巴西人)。

站在我和伊朗人Jamal中间的金发美女就是导游Daniela。

学游全程是大巴,有专职司机,各个城市之间车程长的3个多小时,短的1个小时左右。

法兰克福集合后,第一站就直奔波恩

波恩是前西德的首都,人口30万,也是洪堡基金会总部所在地。总部设在波恩郊区很不起眼的一懂楼里,混杂在居民楼之间,以致于我几次经过其门口都没注意到它。在总部,基金会秘书长Dr. Enno Aufderheide作欢迎词,并向学者们介绍了基金会的主要工作人员。波恩是贝多芬的出生地,因此有许多音乐厅和剧院。

在洪堡基金会门口留影

第二站是科隆

科隆是德国第四大城市,也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科隆大教堂世界闻名,哥特式建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就坐落在主火车站旁边。科隆大教堂在二战中,损坏严重,至今仍在修复中,而且不会停止(按照导游的话来说)。


第三站是明斯特

明斯特是北威州的文化中心,人口30万,以自行车之城闻名。有明斯特大学和明斯特应用技术大学两所大学。明斯特大学的材料物理系是我Host的所在地。城内景点有圣保罗大教堂、Aasee湖和明斯特动物园等。

第四站是不莱梅

不莱梅是德国最小的联邦州不莱梅州的州府。主要景点有老市政厅、罗兰像和桶匠街。

不莱梅给我的感觉特别好,城市不大不小,干净又很有味道。以后有机会,值得再去。

老市政厅,威悉文艺复兴风格,世界文化遗产。

罗兰像塑造的是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一位骑士罗兰的历史形象,象征着不来梅独立的直辖市地位,象征着经济权利和市场自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站是汉堡

汉堡是城州,其行政级别等同于一个完整的联邦州,有其州议会和州立法委员会。汉堡是德国仅次于柏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欧盟的第七大城市,人口将近180万。汉堡市处于欧洲的中心,又是港口城市,所以汉堡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意义重大,通常被称为”通往世界的大门“。

汉堡市的城市格言为: Libertatem quam peperere maiores digne studeat servare posteritas(继来者谨以尊严守护由先辈争取而来之自由!)。这段拉丁文写成的格言也被篆刻在汉堡市的标志性建筑——汉堡市政厅的大门上。

市政厅前面

市政厅后面

阿尔斯特湖,就在市政厅旁。

第六站是柏林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柏林了。柏林作为德国首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国最大城市,人口340万(我们北京有2000万,太可怕了)。到了柏林,到哪里都绕不开二战,绕不开东德、西德以及使她们分开的柏林墙。这次主要参观了国会大厦、柏林墙以及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自由活动期间,我还独自登上了勃兰登堡门前面的胜利纪念柱(高80米左右),俯瞰了柏林。

柏林墙

国会大厦内的国会席位

胜利纪念柱,1864年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中获胜而兴建,到1872年建成揭幕时,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 (1870–71)中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功臣是大家熟知的铁血宰相毕斯曼。后来在统一战争胜利后又增加了胜利女神维多利亚青铜雕塑。

登上胜利纪念柱顶,俯瞰柏林,马路远处是勃兰登堡门和柏林电视塔(位于亚历山大广场)。

第七站是班贝格

班贝格是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是一座大学城和行政城市,是天主教班贝格总教区的驻地。班贝格是一座小城,人口仅有70084人,但是其8月份的啤酒节5天要接待20万游客。

班贝格老城是德国最大的一座未受战争毁坏的历史城区,199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小城至今还保留着”守夜人“传统(可以看我以前的帖子)。

当地烟熏啤酒(smoke beer)的非常有特色。

市政厅

夜晚的市政厅

雷格尼茨河畔,有“小威尼斯”之称

第八站是纽伦堡

大家熟知纽伦堡是因为二战后针对纳粹的纽伦堡审判。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城市呢?

这是因为纽伦堡在纳粹德国时代纳粹党一年一度的党代会会址。纽伦堡在希特勒德国时代风光无限,但是也因此使该城沦为英美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老城区就此夷为平地,虽战后重建,亦不复当年风采。

党代会会址

阅兵训练场的观礼台,电视中常看到希特勒的煽动性演讲就是在这个台上

纳粹党的各个部门及其缩写,其中SS大家比较熟悉,秘密警察也就是盖世太保

第九站是慕尼黑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在慕尼黑组织参观了德意志博物馆,慕尼黑老城,谷物市场,品尝了地道的烤猪蹄。

拜仁慕尼黑和慕尼黑1860两支足球队,国人比较熟悉。

市政厅

HB啤酒馆,当年希特勒发动政变的地方,以失败告终

伊萨尔河畔的德意志博物馆,里面没有文物,更像科技展览管

第十站是维尔茨堡

维尔茨堡位于美因河畔,市内景点最著名的是维尔茨堡官邸,是一座巴洛克建筑,和法国凡尔赛宫、维也纳美泉宫齐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维尔茨堡官邸内的屋顶壁画让人叹为观止,二维和三维虚实相间,壁画和浮雕相互映衬。其中几个卧室金碧辉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国王的卧室内,居然在最显眼处放着两尊唐代仕女像。解说开始说来自中国,在我们追问下,又改口说来自日本。官邸内绝对禁止拍照,因此无法将其呈现出来。

维尔茨堡盛产葡萄,晚上在酒庄的地窖中品尝了各种葡萄酒,其中就包括德国最著名的”雷司令“。

美因河畔的城堡,可以看到种植着整齐的葡萄

官邸主楼

通向二楼的楼梯,可以看到一些二楼楼顶的壁画


走马观花之后,我想谈谈几个有意思的话题。

1.中国元素

虽然本组的中国人只有4个,但是一路走来,见到的中国人太多太多。有趣的是,导游Daniela的曾祖母是中国人。她说,她的德国朋友老拿她眼睛开玩笑,笑起来眯成一条缝;来自新西兰的毕业于哈佛大学的Andreas Thomas,他的奶奶居然也是中国香港人,他的专业是语言学,他对中文非常着迷。这样算起来,我们组的中国人应该超过4个了。每个城市都有中餐馆,有中国人开的,也有东南亚人开的,因此想吃中餐不是难事。

交流发现,中国商品尤其是电子产品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组里的中国人都用苹果和三星,而组里的亚非拉朋友都用联想、海尔和小米等。

2. 喀麦隆人的悲观

组里有两个Victor,一个来自印度,一个来自喀麦隆。喀麦隆Victor总是有悲伤,原因有点可笑,但又值得同情。他38岁,在喀麦隆一个大学当副教授(发表的文章有100多篇,出版了3本书),妻子也是大学老师,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最大的女儿12岁)。他总觉得自己是已经old了,时间不多了,因为在喀麦隆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6岁。他不喝酒,晚上也不出去玩,他说他要抓紧时间工作。

他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好感,他说他们那里中国人很多,帮助他们建设和发展经济,中国人和以前的西方人不同。他说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很好用,很多人现在都用上了中国产的手机。

3. 拉美人的散漫

学游有严格的日程安排。但是每次最后一个迟到,甚至不出现的总是巴西人。喀麦隆Victor总是第一个早早就到等着,其次是中国人和印度人。

4. 德国人的死板和随意

没来德国之前,听人家评价德国人,总是用“严谨”。但我来德1年多,接触了不少德国人,我给他们的评价是死板和随意。说实在的,德国人守时的不多,尤其是年青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导游。整个学游期间,我们换了三辆大巴,两个司机。第一个司机是个老头,60多岁,向前开还可以,倒车就不好说了。第一次倒车把窗玻璃撞到铁杆,外层玻璃破了。严格来讲,这种车是不允许上路的。但是大巴公司给出的建议是把外层玻璃打掉,继续开。第二次倒车,把红绿灯撞了,直接进了局子。第二天就来了个新司机。德国司机不会在非工作时间,研究开车路线或者维护车辆,都是依赖开车时的导航和查地图。因此,常常将长长的大巴开进小巷子动弹不得。大巴把大家折腾得不行,最后美国人Jamie以此为主题画了个卡片,大家签名后送给了导游,表示感谢。

车外面,拿铲子的是司机,穿红裙的是导游。


就写到这吧,太长了。大家将就着看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即可。




游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310-822051.html

上一篇:作为基金评审专家,你的正确率是多少?
下一篇:关于“到中科院读博”不得不说几句
收藏 IP: 128.176.122.*| 热度|

18 吕喆 李浩然 张波 李莉 张旭 曹聪 强涛 罗汉江 任国玉 操光辉 刘安金 胡方云 李斌 张士宏 易奎 htli dulizhi95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