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不到五年,我们到底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学到了什么,很多网友也表达了很多真知烁见,每次地震发生,网络上都会看到取消“国家地震局”、专家是“砖家”等的说法。当然很多网友并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实际上,地震预报是非常非常难的(我不是托),地震预报必须是有震级、震中位置(空间三维)及影响范围(浅部地震危害更严重)、发生时间区间,才能有用。目前没看到一种比较有效的预报方法。为此,我们要反思我们过去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比如:
(1)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比如保留原先的地震预报研究所,城市规划注意不要建在地震活动区(断裂带)或泥石流堆积区,设立城市安全区(岛)。。。。但也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地震难以预测的前提下,我们要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房屋与道路的抗震性上。房屋和道路建设的强度要与地震活动挂钩,更不能偷工减料。看看我们每次稍微大点的地震都要死伤很多人,国外美国、日本、智利(2010年的智利9级地震损失也不很大)。我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花大精力改造危房,提高房屋的抗震标准,等到下次地震降临时,伤亡就会很少。未震绸缪,防患于未然。何况,我们的房屋建设成本+ 更高等级的抗震设计也远远低于房价,根本增加不了多少成本;生命线道路建设也一样,少几层包工头即可。
(2)追究倒塌建筑的责任,云贵川地区地震频发,地震时,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满天的煽情和表扬,没看到一例追究建筑商和开发商的责任人的新闻。实际上地震发生时人类面对的最大杀手就是建筑倒塌,如果是草房、木房、或结构好施工达标的建筑很少面临灭顶之灾。
(3)偏远危险山区的居民搬迁到适合人类居住地区,国家给补贴。成本开销会远低于现在的道路、电力、通信 + 地震等灾害救助成本,人是第一生产力就不用说了。
(4)国家可以把国家地震局纳入到民政部,与其他灾害管控部门整合,设立灾后救援和灾害管控研究所,成立应急直升飞机或气艇大队、地效飞行器队、专用救援机械大队(地震使地面道路破坏无法通行,第一时间救人、空头食品药品、通讯设施),便于我国灾害预报和灾后管控的科学、经济和节约,减少开支,提高效率。
(5)多源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能支持众多在轨卫星、航空影像和其他非遥感数据、能快速评估灾后的受损程度、决策支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