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我的项目式课程教学经历 精选

已有 14719 次阅读 2022-4-23 17:11 |个人分类:教坛论剑|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高校近20年,教学方面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会出现没有课上的空档期,但这种情况还是出现了。2018年学科调整进入新学院,原以为可以继续留在自己一手建起来且连续上了16年的课程组。结果呢,一年后原学院还是临时终止了我的选课,使得当年的授课任务落空。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在新学院所熟悉的学科领域新建课程,这就有了我的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经历。

IMG_5195.JPGPBL-F.jpg

2020年2月28日,因为疫情的原因,第一次利用腾讯课堂开启线上授课模式,既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线下课堂的新鲜感,也带着一丝迷茫。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基于项目的新生课程——《机器视觉及应用》,面向大一新生,教务系统和任务表里备注的课程类型为“PBL-F“。

甚至还没细致琢磨PBL-F的含义,就直接走马上阵,经过8周的线上授课,还算顺利完成了我的第一次PBL-F课程。最后的学生评教是5星,也就是说评教成绩达到”优秀“。从学生的文字评价里看出,他们似乎也很有收获。

对我自己而言,尽管对课程知识体系和内容很熟悉,但对授课方式还是一头雾水,难道这就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事实上,学生的满意度,不代表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第一次PBL-F课程的线上授课,少了生-生间,师-生间面对面的讨论、交流等环节。最后结课,提交的也仅限于项目的文字报告。两年过去了,留在记忆里的也只是选课名单上30个学生的学号和名字,以及线上讨论环节他们的声音和为数不多的视频画面。如今,他们都已是大三学生了。

两年过去了,随着对课程性质和授课方式的深入了解,也对PBL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方式,学生学习模式,考核方式进行调整。目前,已顺利完成连续三个年级(2019,2020,2021)新生的PBL-F课程。每一次的授课,感觉都有所改进,也有所收获。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思想最早源自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他反对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这为PBL奠定了理论基础。[1]

20世纪初杜威的学生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主张学生参与有目的的活动获得知识,最早在美国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的一些创新学习模式。70 年代,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被引入到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的学习。直到上世纪90年代,PBL才真正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PBL与一些同属归纳教学法的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和及时教学法(Just in Time)等学习模式相似,这些教学方法均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学生从现实中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

如今,随着PBL的推广和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式学习(Challenge-Based Learning)模式,有人也称为这是PBL 3.0时代的到来。[3]

PBL既是一种面向学生的创新学习模式,同时也是一种面向教师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面向新生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Freshmen,PBL-F)课程,则是针对我校大一新生的课程。另有挑战性学习(CBL)等研究型课程建设,是我校持续加强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PBL、CBL等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载体,教师为课程实施的设计者、组织者。那么,是不是把经典的课程模式,改为惯用的课程设计,把教师讲授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学、组织讨论或学生讲解,就变成了PBL课程呢?

显然,这不是PBL的初衷和达成目标。教师由前台变为后台,但课前的设计(备课)、过程管控及课后的评价总结,达成度分析等,可能比以往任何课程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1)设计原则:既要完整涵盖课程的知识体系,又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知识层面的具有一定挑战度,通过挑战又能完成的项目。设计项目应体现问题驱动(Driving Question)、批判性思维和研究(Critical Thinking & Research)、分工合作(Collaboration)、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分享(Sharing)和 技术手段采用(Technology Integration)等关键要素。难度在于,大一新生缺乏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实施过程:开课前给出一个题目说明任务要求,然后课程结束后提交项目成果,这就与以往的课程设计、大创项目或毕业设计,没任何差别。这个过程中,涉及项目如何启动、计划,执行,结题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均需要教师的干预、指导和监督。

3)结题评价:报告的规范性,PPT结题分享,师生共同评价。

从零起步,一路摸索到逐步熟练,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挑战和学习。长期固守1-2门课程,反而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匆匆成文,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算是自己对PBL课程的初步认识和授课的阶段性总结吧。

参考文献:

[1] Project-Based Learning: Benefits, Examples, and Resources

[2] 环球 | 项目式学习:一种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

[3] 研究 | 从四个教学案例看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体验如何设计?

[4] 项目式学习的“衰退”与转型

end.jpg


my2dcode.png

闻道研学(wedowesee):讲身边故事,谈育人话题,写有温度的文字!敬请关注

推荐阅读:

[1] 大学专业课课堂教学随笔

[2] 十年磨一“课”

[3] 三页PPT一堂课

[4] 未来课堂,做好未来教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5437-1335287.html

上一篇:学位论文写得好,致谢也有创意
下一篇:科研能力弱的博士生适合找哪方面的工作?
收藏 IP: 182.149.158.*| 热度|

37 贾玉玺 杜学领 李宏翰 徐长庆 刘立 焦飞 崔锦华 周忠浩 肖慈珣 彭渤 吴斌 毛宁波 王俊儒 曹俊兴 刘坤 钟广法 陈蕴真 冯兆东 黄永义 陈万浩 王启云 姚攀 黄健 李毅伟 徐志刚 李东风 邝宏达 李学宽 褚海亮 吴晓敏 张俊鹏 晏成和 徐骁青 夏向阳 晏丽红 王林平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