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
小议“导师可敬,学生可教” 精选
2022-8-19 12:42
阅读:13098

小议“导师可敬,学生可教”

王德华

尊敬师长是历来提倡的社会传统和文化。老师和学生本质上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和学虽不是对立,却很难统一。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似乎有些证据或理论说明人类的懒惰是一种自然属性,如有学者说锻炼并不是人类的本能。

正常的师生关系中,导师需要学生的尊重。那么导师怎么做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呢?很简单的一个标准:对学生好。导师如果能够做到“对学生好”,一般也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怎么做才是对学生好呢?每个学生的期待和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事情虽然导师尽心做了,但学生不见得就认为是对他们好。作为导师,我觉得有2条很重要:

1导师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在本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不落伍,坚持学习,能够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当今学科发展太快,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所以现在很多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导师了。这样导师就需要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心态,与学生共同进步,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一点很重要,经常听到或读到有学生评价其导师学术水平差,不懂装懂,武断强势,耍导师威风等,一旦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就很难了,势必对学生的学业造成影响。

2尊重学生的兴趣,关心学生的学习。有的学生有自己的学术兴趣,这是好事,虽然有时候与导师的想法不是很一致,导师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是尊重学生的兴趣,让其独立发展一段时间看看,即使碰壁、失败,这个经历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作为导师,自然要关心学生的课题进度,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如何关心学生的课题,如何关心学生的学习,每个导师都会有自己的方式,如定时召开组会,组会上要么是学生汇报工作进展,要么是介绍新的文献阅读情况等。还有定期汇报制度、师生个人交流、学期总结、学术年会等等。只要导师尽心,就会有很多交流方式,也会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有效方式。

正常师生关系中,学生也需要导师的肯定,导师觉得学生可教。研究生培养,从个人做导师多年的经历看,要做到因材施教真的不容易。虽然坊间有“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说法,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追求等等,要做到每个学生都优秀是不可能的。如一个实验技术,操作要求是一样的,不能一个学生一套方法。学生有动手能力强的,自然也有动手能力弱的,有学习欲望强的,也有毫无兴趣的。勤奋的学生,会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很快就熟练掌握,也会做出理想的结果,懒惰的学生就是另一个结果。所以,要获得导师的肯定和赞许,也有两点很关键:

1作为成年人的研究生,要有责任意识,规矩意识,独立意识,主动学习和工作意识。所谓责任意识,就是研究生要对自己的学业负责,对自己的课题负责。所谓规矩意识就是要明白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研究团队的要求。所谓独立意识,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追求,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规划和工作能力。如知道自己的基础弱底子薄,就要自己有计划额外多花费时间去弥补;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弱,就要多找机会实践和锻炼,这是主动学习和工作意识。

2研究生要对科研有兴趣,积极向上青春阳光。研究生学习是一种能力培训和职业训练过程,研究生要喜欢科学,有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研究生生活少则3年,多则5-8年,对于正处在青春年华的年龄,是一个不短的、又是很关键的成长阶段,所以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青春阳光的心情,保持身心健康,这些都是愉快工作和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和保证。

导师可敬,学生可教,是师生关系发展中很重要的方面。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135179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