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qing 我喜欢弹吉他,所以自称吉他手。

博文

脑图应用于教学-清华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

已有 6367 次阅读 2010-12-11 16:53 |个人分类:我的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数据传输, 频谱分析, 教学展示

昨天(2010年12月25日,我儿子的生日),我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也穿起了多年没有穿的西服,脚踏着老婆给我擦的锃光瓦亮的皮鞋,仿佛又年轻了一把。

如下是我的20分钟教学展示部分。其中电子课件使用部分脑图展开分析的方式。虽然我对这门课程有5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评委面前还是心理紧张。评委老师最后对我的讲解过程给了意见和建议。评委薛宗克老师说,虽然你所讲专业知识我没有听懂(讲的比较快),但是分析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重点非常突出:一个主要矛盾、三个分析思路、四个解决措施;有技术总结、有方法论总结。。。。

我想:这老先生没听懂我讲的内容,还这么说,使用脑图进行教授专业课果然这么神奇吗?

从最后的录像(我老婆给录的,技术一般)来看,我的时间卡得还算精确(19分54秒/规定时间20分钟),但是评委的意见说是讲的太快了。看来问题出现在一开始的内容节选上。这个体验将留作今后的经验吧。最后薛宗克老师肯定了我所做的教学方法变革的尝试。

虽然这些天所听到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感动中国”恶意涮票等等,对于什么比赛评奖也不会在意。说实在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作为教师的职业病,如果没有人听你讲你会感到难受。所以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体验一下在有约束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一次讲演,最起码下面必须有几个听你讲座的大牌教授们。





评委老师点评意见

 

12月9日,清华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六教进行。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景阳,副校长袁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事处、教务处、校工会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袁驷在致辞中说,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好的环境,希望青年教师在这条路上成长得更快。韩景阳说,教学大赛特别是前期培训和教授点评对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能参与其中,也希望青年教师站在清华的讲台上能不愧为“清华教师”这个称号。
  此次比赛分为理工科和文科、外语两个赛场。参赛教师组织20分钟的教学内容,然后由评委作10分钟的现场点评。共有25个单位的45名教师参赛,其中理工科组30人,文科、外语组15人。
12月9日,清华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六教进行。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景阳,副校长袁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事处、教务处、校工会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袁驷在致辞中说,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好的环境,希望青年教师在这条路上成长得更快。韩景阳说,教学大赛特别是前期培训和教授点评对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能参与其中,也希望青年教师站在清华的讲台上能不愧为“清华教师”这个称号。
  此次比赛分为理工科和文科、外语两个赛场。参赛教师组织20分钟的教学内容,然后由评委作10分钟的现场点评。共有25个单位的45名教师参赛,其中理工科组30人,文科、外语组15人。

 



课件自动播放录像

 

最终的比赛结果在2010年最后一天出来了,很荣幸,获得了二等奖,这个比赛算告一段落。我也将从这次活动中继续汲取教学的规律和经验,应用到将来的幸福工作中去吧。

12月31日下午,我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结颁奖会在二教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景阳,副校长袁驷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本届比赛中,自动化系李清等14人获得理工科组一等奖,航院张锡文等16人获得理工科组二等奖;美术学院吴琼等6人获得文科外语组一等奖,外文系梁爽等8人获得文科外语组二等奖。
  会上,袁驷首先向获奖教师表示祝贺,感谢获奖教师在人才培养、教书育人方面做出的贡献,鼓励获奖教师继续钻研教学、不断学习提高,在青年教师中起到示范作用。
  韩景阳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大赛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平台,希望获奖教师能巩固成绩,积极与其他青年教师交流经验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带动提高全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务处处长、理科评审组组长段远源,校办副主任、艺教中心副主任、文科外语评审组组长赵洪分别总结比赛情况。航院教授、理工科组评委薛克宗对理工科参赛教师进行点评。工会、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和参赛教师等参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28-392577.html

上一篇:教学培训 青年教师得益于老教授的帮助提携
下一篇:琵琶有几根琴弦-您的学生知道吗?
收藏 IP: .*| 热度|

7 任占兵 高绪仁 陈儒军 刘立 唐常杰 刘广明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