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原子核中核子的作用
2024-9-9 17:46
阅读:1345

    自由的核子是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原子核的,是核心的问题。这里的困难在于核子本身是复合粒子,是由价夸克、胶子、海夸克通过量子色动力学作用出现的复杂粒子。和质子电子通过电磁作用吸引在的区别在于,这个核子的色禁闭看起来怪怪的。质子和电子构成电中性的氢原子,主要是质子和电子。而三个价夸克构成核子,却只是一部分,甚至很少的一部分。然后也是形成了色中性的粒子。

    所以质子和电子以外只是非常少的光子,以及电子对。而核子中,三个价夸克以外,却产生了很多的胶子和海夸克。所以,当核子构成原子核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可能性。

    原子构成分子或者凝聚态的物质,关键是原子的重排,电子和里边的惰性部分会出现变化。而当核子构成原子核的时候,价核子、胶子和海夸克就都有可能出现变化。在讨论核力的过程中,一个早期的贡献就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提出了核子之间通过π介子作用。

    当时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对比电动力学的,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图景是错误的。但是这π介子一直是存在的,而且一直在核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核子形成原子核,是要损失一部分能量的。所以原来自由核子内的成分,自然会减少一些,或者能量要降低一些。价核子是不能少的,与价核子相关的胶子也不能少,但是额外的海夸克和相应的胶子都可以少一些。

     关键的是,减少动能。在原子结合成化学键的时候,电子的动能减少了。组成原子核后,这些核子的组分都可以有更大的运动空间,这是关键。

     通过交换π介子,质子可以变为中子,中子可以变为质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质子或者中子,也可以通过介子彼此作用。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各组分的重新分组。比如质子变成中子,原来质子中有三个价夸克(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胶子和海夸克,然后分裂了,出来了一个正电荷的π介子和一个中子。中子的价夸克是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也就是原来的一个夸克对和原来的三个价夸克重组了。

     中子变成质子也是如此。质子也会抖一抖,分离出一块中性的π介子,然后被其它的核子吸收。我现在就是没太搞清楚,这个很容易理解的图景,是怎么和夸克的手征对称破缺联系上的。感觉似乎真的不需要什么对称破缺(当然这是必须的)。

     能够分裂成什么,感觉更是色禁闭的结果。

     所以能看到,这些核子是很容易重组的。这也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关键。有着更大的体积,核子中的一部分,会更容易形成π介子,形成核力。看起来和色禁闭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色自由度。

     但是,很显然,形成的是π介子这样的色中性的粒子,而不是什么别的粒子,是色禁闭的结果。所以在核子分出π介子的时候,谁知道有什么更细微的机制呢?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夸克和胶子的直接转移,这一点在以前是没有被重视的。直到EMC效应发现以后,才知道原子核中核子的夸克的动量减少了。这意味着夸克在更大的体积内运动。

      其实按照道理说,上下夸克的质量和胶子的静止质量都很小,胶子甚至是没有静止质量的。所以这些粒子可以有很大的康普顿波长,所以在很大的距离内发生跳跃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只要原子核是色中性的,似乎没有违反什么规律。

      所以原子核中的核子出来单个的夸克或者胶子,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可以。而这是低能核结构一直被忽略的地方,也是核力的研究中很少考虑的地方。

      所以原子核中的核子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色中性粒子的传递(由于手征对称性破缺),一类是夸克和胶子的直接传递,这两者之间可能有关系,但是具体是什么依然不清楚。最近我提出认为应该往前迈出这一步,要考虑带色的核子和介子,也许是有价值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45036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