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引发争议的“南方丝绸之路”

已有 4423 次阅读 2010-1-15 11:07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引发争议, 南方丝绸之路

引发争议的“南方丝绸之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115日发布

 

说起“南方丝绸之路”,在文化传播和经济交往的商机上极其有利可图,可是在历史上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南方丝绸之路”却是有争议的问题,学术交流网首发的一篇文章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科研课题是怎样出笼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看,该文的作者是位学术造诣很深的老学者。

 

下面该文内容

************************

“南方丝绸之路”科研课题出笼记

 

张益池文  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讨论/2010115日首发

 

(:感谢张益池老先生惠寄并在学术交流网首发)

 

       我记得好像有部报道性的电影叫南方丝绸之路,也有一些专门研究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的论文和专著。但在文革结束之前,还没有见过所谓“南方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关于这件事,我从一些有关人士处了解到一些信息,他们提供的材料, 很有一些值得玩味之处。

 

       文革结束之后不久,各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都想搞点科研。但是经费却非常短缺。恰好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各高校报出科研题目,可以拨些经费。大家也了解国家的具体情况,百废待兴,财力有限,而僧多粥少。怎样才能从中央拿到科研经费,是让大家煞费苦心的事。某大学历史系为此开了全系教师会议,共商良策。大家有个共识,就是要上报的课题,必须让领导感到是个与众不同,并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题目。

 

       大家在会上报了好几个题目,但都觉得不如人意,或没有竞争力。当时有位老师出了个点子。我们姑且叫他为点子先生。他说汉代张骞通西域,他的随行人员曾在中亚看到邛杖蜀布, 说明在他到达西域之前,中原和西域,以及中亚细亚, 就有商业上的往来。既然张骞是中国派往西域的第一人,是他开辟了这条通道。而他的随从却在那里看到了中国的商品。那么,在他之前,中原商品到达中亚,必然还有其他的通道。最可能的这样的通道,当属从中国西南到中亚。所以我们就报上一个南方丝绸之路的题目。研究古代的人们,是如何从中国西南把商品输送到印度一带去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汉代,皇帝已经派人去西南寻找这一通道,结果无功而返。应当说,此事在当年已被否定。所以在该大学历史系的会上,不少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因为题目所根据的是孤证。除了汉书的材料外,别无旁证。当年张骞的随从,也就是目击者,是有可能看错的,历史是人写的,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旁证是必要的。大家心中都有数,这个项目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有教师提出,将来拿不出象样的论文,我们如何向教育部交帐。这时,点子先生就拍了胸脯。他说,当前重要的是拿到科研经费。我们的课题必须与众不同,给领导以深刻印象。反正审批的人也不懂。至于将来能否拿出成果,出不出论文,上级是向来不过问,不检查的。这番言论大得系领导嘉许,反对的人当然也无话可说。

 

       题目上报以后,果然一举中标,顺利地拿到一笔经费。明知没有这样的商道,还要报上一个课题,这实在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过,在当时那种科研经费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先拿到钱再说。

 

       妙的是经费下来之后,该大学历史系竟然没有一个人,从事和这个课题哪怕是沾点边的研究。.倒是校外和其他高等院校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或者说,有人上了当。电影公司也要拍有关的电影。后来果然拍了,也有人写了论文,还出了专著。当然,电影只能拍了一点从四川到云南的,人们想象中的一条路线沿途城鎮的风情。论文和专著当然是一些牵强附会的东西,把当时的茶马古道,也就是把物资运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去的情况,说成仿佛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实际上,一条商业通道的形成,有许多必要的前提条件。中国的丝绸曾由中国中原一直流通到地中海一带。这些商品是如何运到这样遥远的地方的呢?我们根本无法设想,古代的商人会把丝绸装上骆驼或马背,组成一个商队,从长安出发,走上一两年,跑到小亚细亚。这可能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商品流通有一个周期,从投入资金,到最后回收资金,商人必须考虑市场,利润,价格,运输成本,途中的安全和风险等等许多问题。所以古代的贸易只可能是短途的,从甲地到乙地,走商人自己最熟悉的路线,让商品流通的周期侭量缩短,以便早日回收资金。运输的路途短,而且在自己最熟悉的线路上,安全问题也不大。所以,古代的商品流通,必然是以接力的方式从东方运往西方。

 

       张骞虽是中国最早派往西域的官方使者,是第一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在他之前,就没有民间的往来。张骞前往西域,必然早已有一条路线。路是人走出来的,以前没有人走过,哪来的路线。中国知道有西域的国家,当然说明民间早已有了往来。也就必然有贸易关系和商品的交换。商人把货物运到了目的地后,也许自行销售,也许卖给当地的商人,这里的商人就会把当地无法全部销售掉的货物,再运送到其他地方。他们也必然会有自己的渠道和市场,货物就这样象接力赛那样,散布到许多地方。有长途贩运价值的商品,必然是较为贵重的商品,否则就无法收回运输成本。丝绸是比较贵重的商品,有钱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值得贩运。象汉书中所说的蜀布,邛杖,应当说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古印度本来就有纺织品的生产,那里盛产麻布。.邛杖是用藤子做的手杖,也不是稀有之物,值得长途贩运吗?张骞随员所见,有可能是他所不熟悉的当地产品。

 

       一条商道的形成,有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要有商人,要有市场。商人把货物运送到一定的地点后,需要解决食宿和堆放货物的场所。许多年前,中原和中亚细亚已经有了来往,也就是说,在官方往来之前,民间必然先有往来。在中国西部存在着许多以一个或相连的几个绿洲为基础的小国,或城邦国家,它们就起到了商品运送往还的中转站的作用。在这里,商贩进行交易,并可以找到食宿点。中国的商品经过了好些国家,和好些商人的手,最后到达了地中海一带。丝绸之路就这样形成了。当然,陆地运输,没有海上运输方便和便宜。在海上交通发达以后,通过中国西部的贸易孔道必然走向衰败。

 

       那么,在中国西南,在古代,有无可能有一条从四川经云南,再到缅甸,最后到印度的贸易道路呢?应当说,完全没有可能。这里到处是高山深谷,和热带丛林,人烟稀少。住在这一带的居民,不少还生活在物物交换的时代,头脑里根本没有什么商品的概念,.更不要说有商人的存在。在 二十世纪中期,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我们修了一条滇缅公路。工程非常艰巨,历尽艰辛才开出一条道路。这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我们如何能想象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可能会有一条通商的道路。

 

       所以,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根本没有可能存在。.在某大学提出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的课题之前, 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而这个课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在我前面所说到的会议上,为了骗取科研经费,并利用审批人员对专业的无知,而编造出来的。时隔多年,往事如烟,经历过这件事的人,或许早已遗忘。而当我了解到这个课题出笼的经过,我觉得还是应当如实地把整个情况说出来,以免贻误后人。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讨论/2010115日首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287450.html

上一篇:祝贺《社会科学论坛》改(扩)版
下一篇:Ha Ha 三九严寒漫游天通公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