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张惠著《毫端蕴秀:读懂红楼不是梦》提要

已有 4519 次阅读 2020-12-26 09:51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张惠著《毫端蕴秀:读懂红楼不是梦》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12月26日发布(第26675篇)

书名:      毫端蕴秀:读懂红楼不是梦

作者:    张  惠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印刷厂:  福建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    700X 1000毫米 1/16

字数:    26.1万字

印张:    18.75印张

版次:    2020年11月第一版

印次:    2020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     39.80元

页码:    288

书号:    ISBN 978-7-5550-2487-3

  感谢张惠博士惠寄代序、目录、代后记,并同意在我的博客上发布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代序)

我的老师、师兄师姐,还有一些朋友和学生都曾经跟我说过,你以前讲过的《红楼梦》文章应该结集成书啊。

这不禁使我好奇,这些师长和朋友,年龄比我大,阅历比我多,眼界比我广,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些《红楼梦》小文章呢?

这些文章有的是“命题作文”,比如说每到二十四节气的前夕,总是有朋友给我留言,张老师,能不能谈谈《红楼梦》里的元宵节呀?能不能谈谈《红楼梦》里的中秋节呀?因此,这里面有一些关于《红楼梦》节令的小文。

有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比如说2020年的疫情,有老师约稿,希望写一下《红楼梦》里的传染病,来给我们当下打气加油,于是就诞生了《凶险的传染病也曾威胁<红楼梦>中人》。

还有一些是我自己参加红学活动的所思所感,比如,听白先勇先生讲座,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他们会说些什么?

还有祝秉权老先生,收到学生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红楼梦》版本,清晨千里传檄:“图片发来,你跟我确定这是不是流落到海外的一个《红楼梦》的新版本?”

还有一些是我们在红学群里面对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的争论。比如对袭人的评价,她到底是高情商的好姐姐还是腹黑的心机女?以及曹雪芹名字的由来,他是西山的一棵芹菜吗?

但是更多的,发现我是把对《红楼梦》的感悟和我的教学结合起来了。比如说我在学校也开《红楼梦》课,当心理学照进《红楼梦》,我们将看到《令人毛骨悚然又幡然而悟的“寄居蟹”夏金桂!》、《“讨好型”人格过不好这一生:宝钗正解》;当经济学照进《红楼梦》,我们能够《从明清继承法看林黛玉的财产》、《从贾琏带回三二百万外财看清代金融业的发达》;当翻译学照进《红楼梦》,我们将了解到《“贾宝玉”英译成“绿男孩”?你不知道的匠心!》、《霍克思妙译〈红楼梦〉“汪恰洋烟”》;当医学照进《红楼梦》,我们会发现《疫苗事件: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非也!》;当比较文学照进《红楼梦》,我们将看到《堂·吉诃德和林黛玉》、《美国学者的红楼情结》;当植物学照进《红楼梦》,我们会发现《贾探春:锡名排玉合玫瑰》、《任是“芜菁”也动人?》;当社会学照进《红楼梦》,我们将了解《〈红楼梦〉的学问与联姻》、《〈红楼梦〉中这些女人们:因为没有很多很多爱,她们选了很多很多钱》。

还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红楼梦》分成几大版块儿来讲述,比如说红楼梦中的饮食、医药、服饰、法律、园林、农业。因此,这本书里面的许多内容都是跟这几大板块儿相关的,比如说《晴雯与茶》《这杯叫作林妹妹的酒》《千金买马骨——从《红楼梦》小厨房私房菜谈起》,是属于饮食文化的。像《我偏不喜欢素颜的宝姐姐》,是属于服饰文化的。但是不管写这些《红楼梦》中的茶酒粥汤,还是《红楼梦》中的服饰,我并不想罗列一下它们出现在《红楼梦》中哪一回,都有什么功效,而是希望这些物质文化和《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结合起来探讨,从而透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独具匠心。

有很多时候,我一天要上两门不同的课。上午和下午之间,有很长时间的间隔。香港的中午,没有午休的习惯和场地,疲惫困倦之际,写学术文章时间又不够,但是任由这块儿时间溜走又很可惜。所以我常常是利用中午这段时间,写一篇两三千字的《红楼梦》小文章,精心地说清楚一个小问题,再配上恰如其分的插图,不知不觉中,“坐忘”了倦怠愁烦。

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说: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钟嵘认为“诗”承担了“抒情写志”的功能,我发现我无意中用《红楼梦》小文章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据说胡适等大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传世之念,所以那时候就很注意每天写日记。但是我想到,如果若干年后,还有一群人拿着放大镜,对我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来研究,就感到挺可怕的,所以我坚决不写日记。

但是等到这些《红楼梦》小文章真正结集成书了,我从头到尾看一遍,突然发现,真的就是人家所说啊,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会留下痕迹。

我认为我不写日记,就没有人能够了解我,但是读读这些《红楼梦》小文章,其实我的所思、所想、爱憎、忧伤、欢喜、惶惑,都或深或浅地在这些小文章中留下痕迹了。

而且可能由于那个时候觉得是在赏析《红楼梦》,评论别人的故事,所以亳无矫饰,可能有一些比日记还要真实,但是也无法更改了。

多像席慕容在《长路》中所说:

 

像一颗随风吹送的种子,

我想,我或许是迷了路了。

这个世界,绝不是,

那当初曾经允诺给我的蓝图。

 

可是,已经有我的泪水洒在山径上了,

已经有我暗夜里的梦想,在森林中生长。

我的渴望和我的爱,在这里,

像花朵般绽放过又隐没了。

 

而在水边清香的荫影里,

还留着我无邪的心,

留着我所有的,

迟疑惶惑,却无法更改的,脚印。

 

所以我顿悟了,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些《红楼梦》小文章,是他们喜欢这些文章中的“我”。他们是觉得文如其人吗?还是认为见文知人?我并不知道,我的自我形象和文化形象差距有多少?但是我感觉,他们是从这些小文章里给我建构了一个文化形象。

内容具备,进入正式出版的流程,就该我们的编辑陈婧妹妹出场了。她给我提了一个要求,请我将全书引文和《红楼梦》原文核对一遍,以防错漏。我一看,这个核对原文着实比较麻烦。随手一翻,抄本用的是“打谅”,现在的排印本用的是“打量”;抄本用的是“标致的人物”,现在的排印本用的是“标致人物”……仅仅甲戌、己卯、庚辰,还有现代排印本四个版本都不同,更不用说《红楼梦》那么多抄本刻本了。要想核对,首先就要解决依据哪个版本这一问题。最后我决定,本书引用的《红楼梦》原文,前八十回用庚辰本的抄本,后四十回用程甲本。庚辰本的缘故,在于此版本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除了第六十四、六十七回付阙外,其余各回大体上说还比较完整。在早期抄本中,面貌最为完整,保存曹雪芹原文及脂砚斋批语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此本。用程甲本的缘故,在于它是红楼梦排印本中的第一个版本,即使是不久之后问世的程乙本也都进行了大量的修改。甚至程乙本为了前后照应,还修改了前八十回的不少内容,所以相比而言,程甲本保持原貌较多。

但等到校对庚辰本和程甲本的时候,我才真是叫苦连天。核对原文,这是《红楼梦》学术文章才可能面临的要求啊。而且学术文章每次最多校一篇,现在却要一口气核对六十七篇!着手核对之后,每天除了吃饭,我从早到晚,什么也不干,全都在核对这些引文了。除了脖子疼、肩胛骨疼,坐一会儿心情就会特别烦躁,没奈何只好起来吃零食,比如香印葡萄、麒麟西瓜、无花果、芒果、花生糖、开心果、巧克力……等精神振作一些,再继续坐到电脑前工作。我希望读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感觉到瓜果和糖果的香气,要不然我岂不就白吃了?

一口气核对了六十七篇,倒叫我发现了很多庚辰本独特的用词习惯。第一,凡“倒是”的“倒”,庚辰本都写作“到”;第二,凡“很是”的“很”,都写作“狠”;第三,有一些非常明显的错别字,比如黛玉很多处写成“代玉”,“掉”下去写成“吊”下去,“固”然写成“故”然,“服侍”写成“扶侍”,“以后”写成“已后”。和陈婧妹妹交流这个问题,最终决定这些地方都按照正确的写法来写。因此本书中的庚辰本引文中这些独特的用词均已按照现在的用字规范进行了修改。我由衷感叹,出这么一本书,真的一点儿都不比出学术书轻松!

陈婧妹妹还是个可爱的黛粉。在全书即将结集之时,我最后又补充了一篇文章,是写宝钗的,通过微信传给她,叮咚,一看她的回微:“这么一看,宝钗的文章比黛玉的多了呢。”我一愣,仔细翻看目录,赶紧安慰她说:“第三部分里面也有很多林黛玉,只是第二部分宝钗比较密集。我数了一下,黛玉从标题上都至少有七篇,宝钗只有四篇。黛玉,胜!”陈婧妹妹立马转忧为喜。

由编辑陈婧妹妹,我又想到了我的读者们。我本不敢期待我有很多读者,因为它是纯文学的,既不蹭热点,又不谈情感,会有多少人喜欢呢?然而,令我意外的是,我的读者既有岁的小姑娘,也有九十岁的退休老教授。何故呢?但是从陈婧妹妹的反应里,我想明白了,即使这些读者们在年龄和阅历上有着巨大的鸿沟,大家对爱与美的憧憬是一致的,他们爱这些文章,是因为他们在文章里照见了自己。

用古典的说法,这是三生石上旧精魂魂魄归来;用现代的说法,今生所有的遇见,都源于前世的量子纠缠。

若说没奇缘,今生如何遇见他?!

读者与我与《红楼梦》,恐怕都是,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目录

 

一、《红楼梦》之时代新语

1.   《红楼梦》竟成学霸恶梦

2.   高考语文卷里的红楼元素

3.   《红楼梦》与文创客的邂逅

4.   “披头散发的林黛玉,一看就不正经”

5.   拍卖场里的“晴雯撕扇”

6.   红楼梦邮票尽显方寸大舞台

7.   谈经济,把红楼梦变俗了吗?

8.   《红楼梦》与贫困生

9.   学伴事件:《红楼梦》之薛蟠招学伴新编

10. 疫苗事件: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11. 田朴珺女士的贵族论和《红楼梦》的真贵族

12. 假如《红楼梦》中人去摆地摊,谁是王者?谁会倒闭?

 

二、《红楼梦》之人物百态

13. 林黛玉是孙悟空变的!

14. 堂·吉诃德和林黛玉

15. 宝玉偏偏不爱“素颜”的宝姐姐

16. 任是“芜菁”也动人?

17. “讨好型”人格过不好这一生:宝钗正解

18. 风雨阴晴任变迁——叹宝钗

19. 我们应该怎样做兄弟?——宝玉与贾环关系启思

20.  “漠视型”孩子,会长成贾环!——从《红楼梦》看怎样做父亲

21. 大数据告诉你,曹雪芹写的非常科学

22. 晴雯与茶

23. 晴雯“病死”?——你从未想过的袭人“催命符”

24. “十分浑厚恰聪明”,读红楼的应有境界

25. 令人毛骨悚然又幡然而悟的“寄居蟹”夏金桂!

26. 贾探春:锡名排玉合玫瑰

27. 三春姓名别有因——《红楼梦》迎、探、惜三春另解

28. 牵牛花巧姐,“织女”式命运

29. 为何要把吃醉了酒的芳官扶到宝玉的床上去?——“贤”袭人的不解之举

30. 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是袭人

31. 《红楼梦》中这些女人们:因为没有很多很多爱,她们选了很多很多钱

32. 若宝玉贫贱落魄了,晴雯袭人谁会陪宝玉终老?

33. 胡庸医和胡太医是一个人吗?

34. 红楼也是一部宅斗剧?

 

三、《红楼梦》之日常面面观

35. 从明清继承法看林黛玉的财产

36. 从贾琏带回三二百万外财看清代金融业的发达

37. 千金买马骨——从《红楼梦》小厨房私房菜谈起

38. 万般滋味:红楼梦中粥

39. 红楼时令烤鹿肉和我的回忆

40. 这杯叫作林妹妹的酒

41. 红楼梦里中秋节的四大秘密

42. 红楼梦》里的四个元宵节

43. 闲话《红楼梦》“坐吃山空”与规矩体面

44. 《红楼梦》的学问与联姻

45. 凶险的传染病也曾威胁《红楼梦》中人

46. 林黛玉死于肺结核?非也!

47. 《红楼梦》洗手文化与秋纹洗手公案

48. 红楼梦里的分餐制与“立规矩”

49. 有人问我什么是红楼梦中的幸福?

 

四、《红楼梦》之多维认知

50. 民国时期贬值了的林黛玉

51. 红楼梦醒后的“价值重估”

52. 青年人应该怎么研究《红楼梦》?

53. 民科红学喜乐多

54. 那些动人心弦的咏红诗

55. 忆元培先生,话红楼梦语

56. 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

57. 《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58. 《红楼梦》里的三重世界

59. 《红楼梦》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60. 叹为观止的红楼美学艺术

61. “贾宝玉”英译成“绿男孩”?你不知道的匠心!

62. 北京大学是红学研究的隐形赞助人

63. 从北京大学走出的红学家们

64. 美国学者的红楼情结

65. 西班牙诗人:《红楼梦》中最好的诗竟是妓女唱的一支曲

66. 它是大英博物馆藏的另一个程甲本吗?

67. 霍克思妙译《红楼梦》“汪恰洋烟”

 

真想再去武汉琴台大剧院看一场《红楼梦》!(代后记)

 

********************

 

真想再去武汉琴台大剧院看一场《红楼梦》!(代后记)

 

我拉开车门对司机说:“武汉琴台大剧院,七点半的演出。”师傅笑了:“七点半的演出,你六点半出门,现在恐怕赶不上啊。”我吃了一惊:“提前一个小时怎么还赶不上?”经过师傅一番解释,我才明白,从我打车的这个地方到琴台大剧院居然还要过江汉大桥,而且现在正是下班高峰期,往常也许就够了,可是这个时间点恐怕就不行了。这给我郁闷的,看演出要是看不了开头,从半截儿开始看那多没劲。

正说着,马上来了一个大堵车。没奈何,我们一边等一边聊起来了。师傅说:“去看什么戏啊?”我说去看《红楼梦》。师傅说:“是越剧的还是京剧的?”我说:“都不是,这个是英文歌剧的。”师傅有点儿不屑的说:“这英文歌剧的它能表现出来《红楼梦》的精髓吗?再说了,这英文歌剧是不是唱词和道白都是英文的呀?那观众们都能听得懂?”我乐了,没想到这师傅懂得还挺多。我说,我想应该两方面来看吧。一方面两三个小时它显然没有办法把《红楼梦》的全部精彩内容完整表现;但是另一方面,它用英文歌剧的方式向外国传播了咱们《红楼梦》,增强了《红楼梦》的国际影响力啊。师傅摇头说:“我觉得还是不如咱们以前的《红楼梦》好。”我问:“您说的是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吗?”没想到师傅说:“我觉得越剧《红楼梦》最好,八七版的也赶不上越剧的。王文娟唱的最好,她还来我们武汉演出过,我去看了,人家演的那才叫催人泪下。”

我一愣,旋即也理解了。因为,正如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可能“一代也有一代之艺术”吧。像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可能最喜欢的是八七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可是再长一些年纪,他们喜欢的大部分是越剧王文娟版的《红楼梦》。一方面,越剧版《红楼梦》采取的是最符合民间心理的黛死钗嫁模式。贾府长辈用掉包计欺骗了宝玉,宝玉和宝钗结婚就在当天夜里,新人入洞房之际,黛玉含恨焚稿而死,宝玉得知受骗之后,愤然摔玉出走。而八七版采用的结局是宝玉送探春出嫁的路上失踪,黛玉由于担心和思念宝玉而死,这个戏剧冲突和感情强度显然是不如越剧版《红楼梦》。其次,越剧版《红楼梦》,不管是黛玉的焚稿,还是宝玉的哭灵,都是大段大段抒情的唱词。比如宝玉得知黛玉为他而死,先是高叫一声“林妹妹啊”,接着以“金玉良缘将我骗”,直抒胸臆,感人肺腑,直击人的心灵。而八七版《红楼梦》,由于是电视剧,必须有很多叙事性的内容。听惯越剧《红楼梦》的观众,自然对八七版《红楼梦》对于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的处理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说着说着,似乎耳边又回响起越剧《红楼梦》宝玉哭灵的动人旋律:


林妹妹我来迟了……我来迟了

金玉良缘将我骗!害妹妹魂归离恨天

到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空留下素烛白帷伴灵前

林妹妹呀林妹妹呀

如今是千呼万唤唤不归,上天入地难寻见

可叹我生不能临别话几句,死不能扶一扶七尺棺

林妹妹,想当初你是孤苦伶仃到我家来

总以为暖巢可栖孤零燕

……我为你是睡里梦里常想念

好容易盼到洞房花烛夜,总以为美满姻缘一线牵

想不到林妹妹变成宝姐姐,却原来你被逼死我被骗

实指望白头能偕恩和爱啊

谁知晓今日你黄土垄中独自眠

 

我和师傅正说着,车流动了,师傅看我着急就说,我给你试试吧,那速度陡然加快了,把我吓了一跳说:“我着急是着急,咱还得安全第一。”他说你放心,然后他那个车,就灵活地在车流里面拐来拐去,甚至还穿了小巷子,七弯八绕,终于上了那条跨越长江的桥。没一会儿,师傅跟我说:“到了,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你赶紧上去吧,时间刚刚好。”我一抬头才知道为什么师傅说只能送我到这儿,原来这武汉琴台大剧院台阶这么高呀!我估计爬上去都得几分钟。我匆忙给师傅挥手告了个别,然后就跑上去了。

这个歌剧《红楼梦》虽然是英文的,但是两边都有中文的对照字幕。整场剧的编排还是挺用心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有三个方面。一是王夫人的扮演,虽然很明显王夫人的扮演者是一个外国人,白皮肤,长脸,身材挺拔得像一枝竹子,但是她可真有王夫人的气势,每次她一出场,话都不用说,自带气场两米八,生人勿近、冷冽肃杀。二是在几次两幕的过渡之间,都有薛姨妈和宝钗合唱,“让他们见识一下金钱的力量”。当然,我想肯定有人会责怪这个英文歌剧丑化和窄化了薛姨妈和宝钗的形象。但是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把戏曲和小说分开。戏曲是有明确的生旦净末丑行当,它必须有冷场和热场,必须有丑角和奸角,必须有明确的戏剧冲突。三是最后才暴露,皇帝才是那个终极大boss,是他抬举元春成为贵妃,从而让贾府的人充分暴露和表现,最后借机抄家。说到这个,肯定原著党大为不满,不过我觉得这小编也确实尽力了,要知道仅用两三个小时,怎样表现封建家族必然溃败呢?况且头绪繁多,是戏曲创作的大毛病,要是它两三个小时又交代贾赦抢石呆子的扇子、又交代贾雨村胡乱判案、又交代王熙凤放高利贷、又交代绣春囊事件、又交待下人们聚众赌博……那就不能成为一部剧了,就成报菜名儿了,重点也不突出,观众们眼花缭乱也记不住啊。当然,它用皇帝收拾贾家这条主线贯穿,清晰是清晰了,有点儿沦为宫斗剧的感觉,在意义上肯定是比不上原著的。

我一边想一边遗憾,没有留之前那个师傅的电话,否则干脆让他回程的时候也接我,顺便和他讲讲探讨探讨。我又打了一个车,好像经过一个医院时我随口感叹了一句,这个医院盖得挺宏伟的,谁知道这个师傅就来劲了,说他的老婆就在这个医院当护士,接着兴致勃勃地和我分享开了。原来,他的老婆刚刚也在这个医院做了剖腹产,得了一位千金,我刚恭喜了他一下,结果他开始跟我普及起剖腹产知识来,这回程一路,我倒听了一堂免费的剖腹产扫盲讲座。几十分钟下来,我已经明白了以前的剖腹产是竖着切的,切口很长,然后有蜈蚣脚那样的针脚,很难看,而现在的剖腹产是沿着皮肤的纹理横着切的,而且是用一种特别的可吸收的蛋白线缝的,所以就不用拆线,愈合之后,基本也就没有痕迹。师傅还说,是这个医院的妇产科老专家给他老婆亲自做手术,这个老专家平时都是指导学生去做,自己都不亲自动手了,这次因为他老婆是这个医院的护士,所以最后的那个缝针是老专家亲自缝的。

我一边听,还要一边忍着笑,一本正经地点头称是。因为我在香港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比较亲密的朋友也不询问年龄、收入、婚否等情况,那这师傅和我初次见面萍水相逢,就跟我说这么隐私的事情,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没想到师傅说完之后感叹了一句:“你知道剖腹产要缝几层吗?七层!所以我老婆刚生了孩子之后我都不敢让她下地。唉!你们女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我一下肃容正坐,明白了为什么他忍不住说这些,除了初为人父的喜悦,更多的是他对剖腹产的震惊和对老婆的心疼吧,所以都忍不住要告诉一个陌生人,我不由由衷地赞美他说:“那您真是一个爱老婆的好丈夫。”

今天整理书籍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夹在书里的这张戏票,尤其是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不由想到,那两位司机师傅,曾经也被封在武汉吗?那位护士嫂子和小宝宝,现在也都一切安好吗?那两位司机师傅,很像是我认识的不少武汉人,热情、灵活、拿你不当外人、冷不丁的还露一手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都那样的热爱生活。

现在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城市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我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去武汉琴台大剧院看一次《红楼梦》,不管是越剧、京剧还是歌剧,什么都好。樱花开了,武汉开了,我们都好好的活着,月落重生灯再红!

照片20张,拍自该书

1

 DSCN6143.JPG

2

 DSCN6144.JPG

3

 DSCN6145.JPG

4

 DSCN6146.JPG

5

 DSCN6147.JPG

6

 DSCN6148.JPG

7

 DSCN6149.JPG

8

 DSCN6150.JPG

9

 DSCN6151.JPG

10

 DSCN6152.JPG

11

 DSCN6153.JPG

12

 DSCN6154.JPG

13

 DSCN6155.JPG

14

 DSCN6156.JPG

15

 DSCN6157.JPG

16

 DSCN6158.JPG

17

 DSCN6159.JPG

18

 DSCN6160.JPG

19

 DSCN6161.JPG

20.

 

 DSCN616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264222.html

上一篇:“天通公园里”的招牌终于摘下
下一篇: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三辑(1980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收藏 IP: 1.202.2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