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知音难求 存真不易----祝《社会科学论坛》二十岁

已有 1473 次阅读 2019-10-16 07:54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7-08)|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知音难求

知音难求   存真不易

----祝《社会科学论坛》二十岁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1016发布(第23738篇)

按:现在受权发布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启祥研究员在《社会科学论坛》期刊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稿,时间:2019年10月12日,地点:河北石家庄翠屏山迎宾馆九号楼会议厅。

*******************************

dc3a2970e12b9f00f39c5708c6066dc2 (1).jpg

     今天,学界的朋友们聚集于此,都是为了向《论坛》这个刊物表达感谢之忱和期望之殷。我也一样,虽则我并非刊物的重要作者,所发文章有限,但心情是同样的。《论坛》常常是我们的知音,为学人事迹存真。为省时间,仅举一例。

    近年,即2016年,我在《论坛》曽有一文题为《莫道前路无知己》,是写黄宗汉先生的。人们都知道黄家人材辈出,大哥黄宗江、二姐黄宗英、三哥黄宗洛都是闻名遐迩的戏剧文化名家,黄宗汉最幼,是一个在诸多领域贡献卓越敢为人先的奇才,他曽带领企业改革创新成为全国劳模,特别是投身文化事业创造了许多“第一”。比如,把大观园从纸上搬到了人间,使拍摄场景变成了永久性园林,黄宗汉正是那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为了天桥文化的复活和宣武区会馆的重生,黄老从未停止过他的高远设想和埋头实干。他那“京城文丐”名片,堪称一绝;他矢志深造,晚年读博,后半生以探究、保护、弘扬北京建城以来的历史文化为己任,致力于保存“宣南文化”。宣武门以南是北京历史文化的源头和精华。这里有会馆三百余所,保留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故实遗迹。黄老倾心竭力修复了湖广会馆、安徽会馆,更多的保护和修复在他的计划中、梦想中。

  为了忆念黄老,我写了《莫道前路无知己》一文,呼唤文化知音是他毕生愿望。文章写好后竟然难以找到一个适宜发表之处。北京市的刊物政论性的不合,此文又不是文艺作品,各种行业刊物太专,高校学报又嫌它不够学术;宣武区已经撤销,刊物早停,宣南文化似不再有人提起,大批会馆已经拆除……。黄老是寂寞的,我写了这篇文章也有落寞之感。

   此时,我想起了“社科论坛”,想到了老朋友赵虹,他们有识力、有气度,足够长远也足够开阔。于是此文便由《社会科学论坛》发出,在《论坛》的“学界人物”栏占了一席之地,我想黄宗汉先生在天之灵会感到慰籍。

   在这里,不仅作为作者感谢你们,也代表这些学术文化前辈感谢你们。他们不见得是体制内的当红名人(这些人有足够的资源和阵地,我也够不着),却是一辈子坚守和奉献的学人、文化人。我所写的其他人物亦复如此,如《生命乐章的最后交响》的音乐老人黄飞立先生,是中国指挥界、管弦界泰斗,退休后三十年奉献给了青少年,播下音乐的种子。再如老诗人袁水拍、香港学者梅挺秀等各具文化学术的独异丰采。《论坛》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声音,十分可贵。这表明学术传统和文化血脉在赓续和流淌,刊物的生命来自于许许多多真实的有温度有深度的各类文章。它激活里了过往岁月,也使今后新的创造有了源头活水。

谢谢《论坛》,祝福《论坛》。  写于2019109

 09cd84ba6d774c971b12ef59b4f7cdec.jpg

 

DSCN6559.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202099.html

上一篇:期盼《社会科学论坛》越办越好
下一篇:《社会科学论坛》改革与创新研讨会部分留影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