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书中难有黄金屋,书中定有颜如玉 精选

已有 14686 次阅读 2017-3-8 09:37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读书, 女生, 黄金屋, 颜如玉

最近读到一篇最霸气的文章《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就是为了远离你这种傻逼》。文章说,“总有一些傻逼,喜欢鼓吹女人读书无用的言论——‘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将来嫁个有钱的男人就好了’。如果你不幸念了大学,又念了研究生,将来还准备要读博士,那么,棒呆了,你的身边,会有无数的人,跟你重复这句话。”

现在是研究生招生季,选择研的女生咋一看又是“人满为患,莫非女生选择读研的动机之一也是为了远离傻逼?令人担忧的是,女孩子读书多就一定能远离那种喜欢鼓吹读书无用的傻逼么?这种傻逼敢于鼓吹读书无用,他们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科学上的回答是最靠得住的。最新科学证明,书中难有黄金屋,但书中定有颜如玉。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破灭了“黄金屋”传说,但坐实了“颜如玉”神话:一方面,读书不能确保挣钱多;另一方面,读书肯定长颜值。这就既让那些挣钱较多而读书很少甚至不读书的人有了鼓吹读书无用的底气,同时令人庆幸的是又确保了读书多的女孩子可以远离那些得志小人,真正实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作了个纵向研究,科研人员研究了人到中年挣钱多少和职位高低与上大学之间的关系。他们分析了7000多个1970年同一星期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出生的人从出生到42岁的社会背景、教育、就业和收入信息,得到两点称得上规律性的结论。

其一,上大学不能确保发大财,大学毕业之后挣钱多少,与父母或自己上大学之前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可以说,“黄金屋”主要不在书中,而是在父母的口袋里。

孩子的社会根源(social origins),即父母的职业、收入和教育,直接影响他们在42岁时的收入。这种影响已经超过了社会根源对教育成就的积极影响。那些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在进入最高收入群体上有明显优势,在40岁出头时最有可能进入英国前15%的高薪族。

对于男性来说,私立学校教育也有直接优势,超越其对改善教育资历的影响。进入私立学校的男性在42岁时的收入可能是那些进入综合学校但获得类似资格的人的两倍。对女性来说,没有类似的直接的私立学校优势。这提示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挣钱多,男孩要富养(读贵族学校),女孩随便养(读什么学校都一样)。

为什么书中难有黄金屋?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说的话或许今天仍然适用。他告诫上大学者“须抱定宗旨“,也就是要想清楚为什么上大学,而“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大学之性质是什么呢?“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又何必来此大学?”“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其二,上大学,大大提升找到好工作和获得高职位的机会。好工作和高职位都是最“长脸”的东东,或者说,拥有好工作或高职位的人相当程度上就是颜如玉。这说明,书中定有颜如玉!

什么是好工作?在老文看来,好工作不一定是挣钱多的工作,可以说是自己喜欢或向往的工作。特朗普那么有钱,为什么还拼了老命竞选美国总统?说明挣钱多的工作不一定是好工作。无数事例证明,颜值是找到好工作和获得高职位的最好通行证,这里的颜值当然包括才华,甚至,才华是最好的颜值。才华从哪来?腹有诗书气自华。

获得大学学位为在42岁前获得高层管理或专业职位,如首席执行官、医生或律师,提供了一个强大优势。有趣的是,如果考虑到专业因素,是否读精英大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谋个好职位,读大学很重要,读什么样的大学不怎么重要。

无论男女,与没有读大学的人相比,读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专业的人获得顶级职位的概率大约高两倍,而读理工科专业及法学、经济学和管理专业的人有更显著的优势。老文现身说法,与没有读大学的人相比,上过大学(不管学什么专业)的人,获得大学教授职位的概率应该高数以百倍计。

有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位的男性和女性比没有学位的同性走上顶级岗位的可能性分别高3倍和7倍。有理工科学位的男性和女性比没有学位的同性获得高地位职业的概率分别高4倍和3倍。这说明,相对于没有学位的同性,男生学理工科更有优势,而女生学经管法更有优势。

总之,书中难有黄金屋,但书中定有颜如玉。多读书可找到好工作、获得高职位,从而大大提升自己颜值(即让自己颜如玉)的同时,又跻身到了高颜值堆里。所以,读书多的女孩子要想远离那种喜欢鼓吹读书无用的傻逼,不在话下。从男生角度讲,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多读书,说明“颜如玉”都扎到书堆里了,男生想找个“颜如玉”,唯有读书一条路,书中定有颜如玉。

(发表于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周刊2017313总第3621


参考文献:

Alice Sullivan, Sam Parsons,Francis Green and Richard Wiggins, Social origins, elite education and elitedestinations, working paper, By Centre for Longitudinal Studies, UCL Instituteof Educati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2323-1038190.html

上一篇:什么样的学生最可能考试舞弊
下一篇:论文奖励越重的大学离“一流”越远
收藏 IP: 115.157.213.*| 热度|

36 郭向云 许培扬 曾泳春 范运年 吴炬 李曙 张海权 侯沉 曹建军 蒋永华 王安良 尤明庆 刘立 岳雷 文克玲 赵建民 杨正瓴 周浙昆 黄永义 汪晓军 姚伟 霍艾伦 韦玉程 刘波 樊采薇 张忆文 夏炎 强涛 张海霞 zjzhaokeqin zhyzh xlsd biofans twhaotw qx12 dreamworl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