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军
如何成为好的研究生导师
2010-12-12 22:48
阅读:11099
标签:研究生

在中国目前研究生大量扩招的形式下,导师队伍也大量扩充,培养好学生是导师的第一要务,对于那些刚刚步入导师行列的青年教授,我作为一个老导师,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好导师需要修练那些硬工夫?科研工作中有许多关键而重要的事情,例如申请基金、写好论文、学术交流、实验研究技术、报科技成果等等。但对做好导师来讲,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个好导师至少具有以下四种特点或能力:人品学风、英语阅读理解、科研思路和沟通交流能力

人品学风是好导师的最起码标准人品与学术水平并没有关系,但导师的人品会对学生产生关键的影响,导师人品不好,例如一个自私、武断、独裁的导师,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会产生摧残性后果。研究生一般在智力方面超过人群平均水平,但在做人方面仍不一定成熟,在几年的指导过程,导师的人品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许多情况下,硕士研究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阶段,遇到一个人品好的导师,可能会对这个学生的将来产生很长远的正面影响,反之亦然。学风与人品相关,本来不想说,但当前学风日下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导师没有一个好的学风,很难想象,学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些不良作法很正常:杜撰实验结果、剽窃论文当然是极端恶劣的,但不懂装懂、剽窃思路、拒付试剂费、抢学生的论文、搭车署名、修改实验数据、鼓励作弊等现象并不少见,作为一个导师,一定要在做人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做学问的态度,如果是一个没有潜质的学生还好,如果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遇到一个人品学风极差的导师,可能是一种灾难。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好导师的基本能力要求。英语的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作为导师,尤其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其他方面可以差一些。但作为导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语阅读能力,而是能对文献的深刻理解把握能力,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文献精髓的能力。没有很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无法大量阅读外语文献,无法及时领会感悟最新进展,难以通过文献提炼出好的科研思路,也无法指出学生英文文章的缺点,无法给国际杂志审阅论文。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都比较好,但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关键不仅是英语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导师可以不会写,但必须会阅读,并能提出正确的修改建议,特别是在结构和总体思路方面。

判断科研思路好坏的能力是好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导师自己的好思路来自于自己的内功,是长期磨练和培养的体现。科研的特点是创新,必须随时了解最新相关进展,因此导师必须要有比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导师的有好的科研思路也包括对好的思路的判断能力,如果学生提出一个好思路,导师应该能尽早判断能力,不能把优秀的科研苗子扼杀在摇篮里。

交流沟通是导师指导学生的主要手段。要善于把自己的科研思路传递给学生,(具体意义也可看本人关于科研人员善于讲故事的话题《科研人员要善于讲故事)让学生能从导师的思路中感受到科研的乐趣,要善于诱导学生体验科研的乐趣,要善于帮助学生克服对科研中遇到困难的畏难情绪,要善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胆量和主动性。这些科研素质对学生将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都非常重要,要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加强,导师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非常关键。沟通交流能力强也不能没有民主作风,科学研究是需要民主氛围的,培养学生时绝对不能为了让学生听话而采取恐吓、强迫、打击报复等低级手段。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39276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