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个性化肿瘤疫苗临床效果显著 精选

已有 7387 次阅读 2017-7-7 04:33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疫苗本来是人类对抗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重要武器,但是肿瘤细胞也属于不同于人体正常细胞的类“病原体”,但是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手段逃避了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免疫系统对肿瘤发生免疫耐受现象,免疫治疗就是设法解除这种免疫耐受,例如阻断PD1的免疫疗法就是一种广泛性解除免疫耐受的方法。肿瘤疫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原理将肿瘤抗原以多种形式如:肿瘤细胞、肿瘤相关蛋白或多肽、表达肿瘤抗原的基因等,导入患者体内,克服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免疫原性,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的目的。

不同肿瘤细胞本身具有个性化特征,有的肿瘤细胞存在多种基因突变,根据这样的特点,对这些突变基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对这些突变基因表达对异常小肽作为诱导免疫系统激活的疫苗,理论上应该能唤醒免疫系统对这些肿瘤细胞的重新识别和攻击。而这种方法是基于对具体患者肿瘤突变基因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或精准治疗的范畴。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两篇论文,报道利用这种策略进行的个性化肿瘤疫苗方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理想,给这种治疗方法的研究带来了新动力。2篇论文75日同期发表在《自然》杂志,这是这种肿瘤治疗策略的第一次临床研究报道,研究得到学术和产业界的联合支持。研究还提供了通过免疫疗法提高疫苗效果的技术。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免疫学家Cornelis Melief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进展。因为两篇论文结果强烈表明,这种策略能让患者真正受益。

理论上疫苗作为对抗病原体的一种技术,能激活免疫系统对外来入侵者展开特异性攻击,肿瘤细胞和激活免疫反应的抗原混合给患者接种,能激活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强烈攻击。但是由于肿瘤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要求应该使用个性化的肿瘤疫苗。另外肿瘤治疗不同于普通疫苗预防病原体感染,而是对已经入侵的肿瘤进行清除,难度上也不是经典疫苗可比。

研究人员首先对患者肿瘤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嗯家对免疫反应激活的可能,选择出一组突变蛋白,利用这些蛋白制作肿瘤疫苗。其中一组是波士顿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Catherine Wu小组,对6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试验,给每个患者分别制备了包含20种突变蛋白片段的疫苗,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手术切除肿瘤后复发的几率高达50%,但患者在复发前一般不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2年后,4名患者没有复发,2名肿瘤复发患者也经过一段完整缓解过程,两名复发患者后接受了PD-1免疫药物治疗。

另一个小组来自德国美因茨大学临床肿瘤免疫学家Ugur Sahin,他们对13名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包含编码10种突变蛋白的RNA疫苗,8名患者1年内没有复发,5名肿瘤已经发生扩散的患者接受疫苗后2名患者肿瘤体积缩小,但其中1名后来再次恶化。5名患者中另1名患者接受PD1治疗后一段时期完全恢复。

个性化肿瘤疫苗已经显示能激活免疫反应,但是这些新的试验首次评估了免疫激活能真正消灭肿瘤细胞,并能实现临床有效治疗的目的。华盛顿大学肿瘤免疫学家Robert Schreiber说,尽管受试者数量很少,并缺乏对照组,这些研究结果仍然令人鼓舞。大型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展,学者们尤其对肿瘤疫苗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有兴趣。他认为个性化肿瘤疫苗治疗将是一条好路。

这个领域仍然面临挑战。制作这种疫苗比较繁琐,两个小组都用了大概3个月才制作出疫苗,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等待时间太长。但是他们说这种过程有加速的可能,估计加班加点最快6周可以完成。另外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类型的肿瘤能使用这种方法。如果只对一种突变产生免疫反应,肿瘤细胞比较容易通过免疫耐受逃避攻击。癌症疫苗如果能诱导免疫系统同时攻击多种不同的突变,治疗效果应该比较理想,这对于避免肿瘤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很有意义。黑色素瘤细胞基因组一般都携带多种基因突变,这给研究人员建立疫苗提供了比较多的选择余地。但是一些肿瘤的基因突变比较少,这会给疫苗的制备带来一定难度。但是到底几种突变肽比较理想现在也不清楚,所以现在也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http://www.nature.com/news/personalized-cancer-vaccines-show-glimmers-of-success-1.2224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1065016.html

上一篇:迎接单细胞生物学新时代
下一篇:疯牛病治疗研究新策略,注射朊蛋白
收藏 IP: 183.192.29.*| 热度|

2 毛俊雯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