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我们为什么不可能有“乔布斯”?

已有 3655 次阅读 2011-10-11 15:53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成功, 乔布斯, 全世界, 苹果公司, 宁波市

    美国人的一个星期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葬礼在当地非公开举行,这个“不可思议之人”传奇的一生就此谢幕。
    但围绕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话题并未就此打住,全世界的“果粉”追思缅怀之余,国内舆论争相反思:我们何时能有苹果这样的企业、何时能出乔布斯这样的创新天才?
    宁波市出来答话了: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在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据初步估计一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当地媒体在报道中解读为“5000万培养中国乔布斯”。
    我总认为,乔布斯就是乔布斯,只是乔布斯,顶多可以再多加一点修饰——诞生于美国的乔布斯。他的成功或许可以复制,但成功的他在现阶段的中国难以克隆。
    很难用一个词准确形容成功的乔布斯,说他是商业奇才也行,说他是创新天才也没错,但仿佛这样的定性又都不能尽然。乔布斯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几乎完全是在心无旁骛地和自己的兴趣一起浪漫旅行,连联合创始的公司的名称都是他最喜欢的水果——苹果。创新精神有时候正是孕育在这样的兴趣之中,而对这种兴趣的尊重和保护,是美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也是乔布斯成功的因素之一。
    我们热衷于谈论乔布斯匪夷所思的创新和令人惊叹的成功,也热衷于模仿,甚至政府搞出各种各样的人才工程,以为就可以批量生产出很多乔布斯和盖茨来。但事实如你我所见,中国没有“乔布斯”,也没有“盖茨”。以工程思维培养人才,是对个性和兴趣最大的伤害,自然也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抹杀。
    公众熟知乔布斯大概是从近几年苹果手机风靡全球开始的,这个表情冷酷的人物露脸最多的也就是苹果产品的发布会。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孤僻且交际不多的人,可以叱咤世界科技和商业舞台。
    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说乔布斯在中国有八种可能:“一、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二、忙于迎接各级领导视察苹果;三、借建厂房之名强征农民土地;四、坐在春晚第一排;五、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种荣誉;六、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催人泪下地细数创业艰辛;七、苹果宣布进军房地产;八、在他死后建豪华墓供人参观。”其中多数内容难免无厘头的戏谑,但有些话确实也道出了一些“中国特色”:在中国,特别是商业上的成功往往是人情世故通达的伴生物,成功人士免却不了各种政治和俗世圈子的干扰诱惑,要想一生心无旁骛地做事,恐怕是很难的。
    如果这一点不能有所改变,我们只能看着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而“拾人牙慧”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992-495662.html

上一篇: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不能止于个案
下一篇:“运动式”的教学评估该停了
收藏 IP: 218.249.93.*| 热度|

2 曹聪 黄晓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