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科研创新:读周可真老师博文及评论有感

已有 4278 次阅读 2010-7-24 08:22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周可真, 世界一流, 科研创新, 捞鱼

   俺一般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一下科学网博客“最新博文”栏目,拜读自己熟悉的博主或新手的大作。这不刚刚看到了名博周可真教授的博文“我心目中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以及博文后的评论。

   周老师:“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至今中国的学者创立过什么样的在国际上能够得到公认的理论或学说了呢?原创性的理论全是西方的,中国学者只是把这些理论引进来做些具体的应用研究抑或至多是小修小补的发展工作。”

   张旭老师: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cwhm [2010-7-24 6:37:42]   
对于博文中关于科研中的老板和打工者这一精辟比喻,让我想起了我前段时间写博文时顺便浏览到的一篇关于林家翘的文章,他谈怎么做一流的研究,提到了吴文俊,我转到这里:

“如何出研究成果,林先生认为:“把一个问题打开最为重要。”何解?就是要开发一个新领域。”

有报道中这样写到:早些年,与吴文俊同辈的老一代科学家都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现在我们做的工作很出色。但是,领域是人家开创的,问题也是人家提出的,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有些把人家未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在人家的领域做出了使人家佩服的工作,但我觉得这还不够。这就好像别人已经开辟出了一片天地,你在这片天地中,即便翻江倒海、苦心经营,也很难超过人家,这片天地终究是人家的。

   周老师博文里的这段话以及张旭的留言让我回忆起18年前一件往事。有一次饭后和一搞数学的哥们聊天,说起中国的数学水平,这哥们打了一个很形象生动的比喻。原话已经记不准确了,大概的意思就是【顺便也加点我的观点 】:

    科学研究就像在大海里捕鱼,找到鱼群的位置并撒下第一网是最重要的,而且第一网捞上来往往都是大鱼。美俄等数学强国的学者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而中国学者往往是等别人捞了两网、三网后才蜂拥而至,四网、五网甚至N网的捞下去。结果是什么呢?

    鱼越捞越少,个头也越来越小,但是捞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留给中国学者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但是科学意义也越来越小,大鱼早被别人捞走了,剩下一些难啃的、科学意义不大的小问题留给了中国学者。外国人喜欢找未知的鱼群,捞第一网;中国人喜欢去有鱼群的地方,捞别人剩下的、不喜欢捞的小鱼。

   中国人太喜欢跟风了。美国人提出数字地球,中国立马就数字中国、数字长江、数字黄河、数字泰山。。。;美国人提出智慧地球,中国人立马就感知中国、感知无锡、感知上海。。。   

    实际上岂止数学领域,在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中国只是扮演着捞小鱼的角色。什么时候中国的学者也能指定一块或几块水域,让外国人来这里捞鱼,那才是中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之日! 

    引用周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必定是科学界的创业者,他们才是科学企业的老板。我真诚的希望中国科学家中尽快出这样的老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15-346832.html

上一篇:继续抨击武书连的大学排行榜
下一篇:也说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老师的待遇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17 周可真 刘红 孙学军 陈安 丁甜 吕喆 迟菲 苗元华 张天翼 李学宽 张旭 王永林 焦宏远 zhaowanfu xxglx jsj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