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清教授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 看博客、写博客,快乐每一天! 上海交大杨汝清

博文

英雄就在身旁

已有 5627 次阅读 2008-5-28 07:58 |个人分类:日记随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上海六院医务人员在汶川映秀镇

                          图/Google     文/青水洋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我医疗的定点单位。我的心脏手术及一些治疗都在这里进行,同时每年还有2-3次的住院检查和治疗,这使我以前从来不住院的人,这几年与“六院”来了个“亲密接触”。
      1963年,医院成功进行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手再植手术,其骨科因此成为我国断指再植的摇篮,至今积累了两千余例断肢、断指再植的经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再植中心”。
      今天不介绍其医疗的辉煌,讲一讲六院医务人员在汶川映秀镇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

      汶川告急!进入汶川映秀镇的成都军区小分队报告,映秀镇70%以上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大量人员被埋,伤员急需救助!
      就在这救援的关键时刻,15日,一支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疗队搭乘直升机强行进入了汶川县映秀镇。六院医疗队副队长高洪带的6名医生2名护士,每个人只带了一瓶水和一包饼干。高洪在机上说:“听说去的地方叫映秀镇,那里没有通讯。”那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映秀镇正是这次地震的震中。
      但随后,他们失去了联系。16日下午,队长范存义带领的六院第二批10人医疗队再次挺进映秀镇,随即又失去了联系。
      留守队员心急如焚,“就像风筝断了线。” 
      通过部队帮助,指挥部有了医疗队的简单信息:安全抵达,展开工作,缺水断粮。
      第一批队员到达映秀镇时已经傍晚,借着余光,他们看到的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整个镇已经彻底被毁。“就像在电影里!”高洪的第一感觉。不远处的映秀小学废墟旁边,救援队员在救人,围着的一群父母们痛苦地喊着孩子的名字。队员王敢的感觉:“太惨了,就如同人间炼狱一样。”
      医疗队安营在岷江边的一片河滩,紧靠着部队帐篷。麻醉师严海有经验地指挥大家搭建了帐篷。六院红色的旗帜随即就竖立起来。
      最初送来的病人是官兵。由于24小时不间断救人,战士们严重脱水、过敏,手上、脚上全有外伤。由于没有电,医生们只能举着手电,给官兵们进行清创、包扎。这是战士还风趣地说:“我的脚很臭,实在对不起。”
      忙到深夜准备休息,大家才发现余震不断。大的余震,大地就会发出沉闷的吼声,身体如同躺在弹簧床上,帐篷外的山坡上“噼噼啪啪”地有山石滚下,很是危险、紧张。   
      第二天六院第二批医疗队员到达,带来的物资是每人两瓶水,一个苹果、几包饼干。
      范存义迅速找到上海公安消防救援队,两队决定统一行动、救人。医疗队一分为三,高洪等随消防救援队前往废墟救人,心血管内科医生张庆勇等上山寻访当地民众,王敢等留守帐篷诊治伤员。
      高洪等人达废墟的时,看到情景心都要碎了:官兵们抢救出来的人死的多,活的少。大家难过地把死者一个一个装进了黑色的运尸袋里,然后安葬在帐篷前方的一个山坡上。
      白天的帐篷闷热得接近30℃,到了晚上只有零上几度,大家背靠背地挤在一起。17日晚上,一场瓢泼大雨降临,水漫进帐篷,大家忙了一个晚上没有入眠。第二天早上,当大家正准备收拾帐篷继续工作时,王敢晕倒了。
       伤员越来越多,医疗条件又极其艰苦,医护人员连续奋战了几十个小时,李岚终于因疲劳和脱水,被抬了出来。
       映秀的尸臭味道越来越重,战士们都来向医疗队要口罩。口罩发完后,医生、护士就用纱布给他们做。为了让口罩厚一点,他们把带去的毛巾剪小,垫在纱布里给官兵。
       17日下午2点,爬上废墟的高洪被烈日和尸臭弄得头晕不已。突然一位脱水的中年妇女引起他的注意,他马上上前抢救。这位妇女就是广为流传的从贵州千里寻子来的蒋雨航的母亲龙金玉。
      龙金玉被带到映秀镇映电宾馆废墟旁,这里上海公安消防总队长陈飞少将已经指挥战士抢救了6个多小时。这位绝望的母亲眼睛亮了起来,大声叫着儿子的小名“二哥”。
      17时12分,蒋雨航被救援人员从挖开的洞穴口抬出来,龙金玉顿时大哭。等候在旁的医务人员随即进行了检查抢救,被埋123小时的蒋雨航终于出现了5日生还的奇迹。
     那一天,高洪兴奋异常。他说:“这才叫成就感!这才叫生命的希望!”
      18日下午,医疗队突然接到撤退的命令。除了三名病重队员外,其他队员在官兵们的带领下,徒步赶往漩口镇,准备乘车返回。但是就是这支医疗队,在稍作调整后,再次向指挥部写了请战书,范存义、高洪等6名骨科医护人员则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台旁继续工作。
      脸又黑又肿的脑外科医生王敢躺在病床上,当问他:“你们是不是先回上海?”
  他激动地说:“不会的!我们要等同伴们救出更多生命后一起回去,那是我们的生死约定!”
      正是这18名成员间的生死约定,使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毫无畏惧,挺身而出,倾尽全力,精心救治,尽了他们白衣战士最大的责任!
      让我们记住第一支进入受灾最严重的汶川映秀镇的上海是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队的名字。他们是:
      范存义  高 洪  张 涛  狄建忠  郭明高  王 敢  陈世文、赵永红  陈 嵘  焦志华  严 海  张庆勇  王 音  李 岚  王 琪、沈丽韫  董芳辉  沈黎文。
      他们是近在我身旁的英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73-26899.html

上一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趣事
下一篇:中医五行学说与雕塑《思想者》的艺术魅力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