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某地工地,地基为平坦深厚饱和软土层,根据上部建筑结构荷载和岩土勘察测试资料,选用直径40厘米长约30米的高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锤击法施工。当满足技术标准规定的休止期(28天)后,业主对抽样的几根桩委托了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到现场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其中包括一根施工时满足最终贯入度但桩端无法达到设计标高(深度)的工程桩。
当检测单位于一昼夜内完成这根桩的静载试验后,次日向业主汇报是这根桩在分级加载大约到设计要求最大值的一半时,已累积下沉了12厘米且难以趋于稳定。这意味着,这根桩的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大约只有设计要求的一半。问题看似相当严重。
请有兴趣的网友对此情况进行技术分析的几个问题是:
后记:这是本人几年前亲自协助处置的一个工程检测问题,现补充相关论证过程及其结果。
本人在被邀获知上述情况后,与业主协商实施的论证过程主要是:
(1)是对那根桩的静载试验过程尤其是桩顶急速下沉时的状况向检测和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查询,遗憾的是监理人员当时并不在现场监管,只有检测人员的单方面陈述-肯定是桩沉下去了。
(2)本人和同事携带动测仪拟对那根静载试验异常的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质量检测,但不巧的是到达现场时工地停电,不能进行检测。
(3)在现场本人仔细察看了那根静载试验异常的试桩之顶部及其周围地表的状况,发现桩顶混凝土面不平整且裸露被向外侧翻卷的预应力钢筋,表明检测单位不是在静载试验前未按规范规定进行桩顶加固整平(该桩施工时因打不到设计深度,桩顶按理说高于地面而应在静载试验前进行截断的),就是在静载试验过程中压碎了桩顶且于事后进行了现场掩饰。
(4)本人目测桩顶被向外卷曲的各根钢筋长度处于12-15cm(与检测人员所说桩顶累积沉降相近),且用手在桩侧地表土中扒出了多块被压裂状的高强细石混凝土块。由此初步判断,检测单位在试验前未按规范要求加固整平顶面、在静载试验分级加载到大约预定最大值一半时压碎桩顶混凝土而导致试验终止的可能性很大。
(5)根据上述现场踏勘迹象和原因初步估计,建议业主在工地马上召开了下步论证工作碰面会。会上检测人员仍坚持不是桩顶压碎导致试验终止。本人建议了清理这根桩顶部损伤混凝土和截除露头钢筋后用硫磺胶泥加固整平,2天后再次进行静载荷试验实测其极限承载力,在试验过程中监理单位必须派员全时旁站管理,一有异常必须及时通知业主人员到场确认,若该桩最终受力能满足原工程设计要求,则说明第一次静载试验异常原因是检测人员未按规范试验而压碎桩顶的分析结论成立,否则才可能是桩端持力层不到位或桩身破损所致。
(6)4天后再次试验正常结束,检测单位领导表态,经查实是其检测人员汇报首次试桩异常原因不实,确系桩顶被压碎所致。
(7)虽然在几天内协助业主解决了拖延工期近一个月的试桩异常问题,但试验前不按规范加固桩顶、试验中尤其是异常时未能施行旁站监理,都是今后应该值得吸取的教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龙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070-34233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