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转载]古希腊哲学思想
2024-10-16 05:00
阅读:1385

             古希腊哲学思想
一、以神话形式表达“生活世界”
       希腊人崇拜的神是把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把它人格化、神话化,这就造成希腊人还未形成科学哲学思维前,用神话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来反映他们当时的世界观和社会观。
       荷马史诗等一系列最早的记载手段,慢慢将民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统一于神话系统中来,故事中叙述英雄人物的复杂命运,强调必然性的命运安排和神谕的不可抵抗。这呼唤着希腊哲学的产生。过渡到希腊城邦时期,希腊从神话传统的民族转变为开始理性思考的民族。
       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眼光,从有血有肉的神转向了背后看不见、摸不着,但支配着决定着这些有形神灵的无形的命运。他们开始探究掌控这一切命运的背后东西。这也启示着希腊人去探究这个不出场的,但却掌管一切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开始为古希腊哲学的前期探索提供问题导向。

二、自然哲学探究世界本质“还原”生活本样
       古代小亚细亚爱奥尼亚地区有两个哲学派别,在它们的研究范围内更注重对自然方面的研究。但在意大利南部地区,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注重从思维方式的形式来研究世界。
       从神话传说解密宇宙起源,到用感性直观的物质解释一切,这是希腊哲学的开端。它打开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门,为后世哲学家研究问题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在那个时期,希腊人是用还原或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用理性思维来取代神话世界中的神祗和命运安排。
       希腊人无论是在自然哲学还是形而上学方面,他们在探究世界的本源问题,都开始尝试摆脱希腊神话的思维方式束缚。自然哲学通过研究感性世界,寻找规定感性事物的物质本原来解释世界,这给古希腊人认知世界一种新的角度。

三、泰勒斯提出水本原说开启哲学之门

       自然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是从水里产生。他用某种自然物质来解释世界的本原,而不再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这种最为粗俗的解释为希腊人带来崭新的视角。
        在泰勒斯时期,他注意到万物以湿漉漉的样子出现在自然界,而生活四周环绕着海洋,万物从水中产生这一思想是受所处的环境,或者现实生活的影响而产生。但这一说法有其局限性,有些东西表现的不是水的状态,便无法用水来解释。
       在此基础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则提出宇宙的根基是“阿派郎”,用一种不可名状的事物来解释世界。这是对泰勒斯水本原说的发展,但仍然无法回答现实世界遇到的种种问题。另一位米利都学派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他提出气是世界的本原。用一种无形无状之物来解释世界。
        在米利都学派借助自然之物解释世界本原时,给人以新的视角,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人们希望寻找一种最根本的自然之物,来解释世界变化。

四、进一步推动世界本原研究——火本原说,四根说
        赫拉克利特用火来解释世间一切,不管是什么都是由火组成,逃离不开火的本原体。生物世界的变化,万物之间的转化都依靠这团活火。赫拉克利特将万物之间的单向度的存在变成多向度的改变。万物依靠火的变化来变,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来相互转化。这也是辩证法思想在哲学系统中的最早体现,赫拉克利特以火与万物的转换来解释世界。
        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参加实践的能力提高显然这种观点,不足以解释一切现实世界。在此基础上恩培多克勒提出将土、气、火和水这四种原素,作为一切存在的根基,由单个事物来解释世界转变为多个事物解释世界,在一定程度暂时满足人们认识需求。但历史前进的车轮一次次碾压不合时宜的理论方法。

五、原子论者揭秘世界物质本原
       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在进行理论探究时有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德谟克利特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世界的起源,原子相互碰撞或相互结合,在此基础上才以不同的形态展示。他认为人的魂魄也是由原子构成的,魂魄与物体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关系。
        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与他的自然哲学是完全一致的,人的思维是个运动过程,他把自然哲学中本质与现象的统一精神贯彻到认识论中,强调感觉与理智的同一性。
        原子论思想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此前的自然哲学从不同的感性物质中得到启发揭示世界本原。正是自然哲学开启人们解答世界的大门,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明确的大背景下,这种感性直观解释世界,揭示生活秘密的方式得以存在与发展。


六、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把亚里士多德看成是系统思想的始祖,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 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 至今仍然正确。” 这一点在学界已得到公认。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系统思想是贯穿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一条红线,特别是其"四因说"的真正灵魂。这种观点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及自然哲学的新透视,可能导致一种与传统观点大异其趣的“格式塔变换”。
        学界公认,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其著名的“四因说”便是集大成的产物。然而具体来讲,“四因说”是怎样集大成的?在学界还缺少一种清晰的说法。“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四大学派及随后思想发展的一种独到的概括和总结,一种全新的提炼和升华。
        四因”的来源,亚里士多德本人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实际上有所提及。首先,“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来源于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学派以及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显然,从泰勒斯不定型的“水”到德谟克利特抽象的“原子”,作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都是“质料”的始基作用。其次,“动力因”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和恩培多克勒的“爱憎说”。毫无疑问,以“火”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是其善变的动力作用,而“爱憎说”进一步把动力划分为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不难看出,以“数”和“理念”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实际上都是:“通式”的定性作用。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可追溯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理性”。因为,以永恒不变的“存在”为万物之本所强调的是因果的同一性,而以“理性”作为安排万物秩序的“善”更表明了其趋向性。通过对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亚里士多德指出:“人们似乎都在寻找我在《物理学》中指明的诸原因,我们再也没有找到过其它原因。但是他们的研究是模糊的;他们有些象是说到了,又象全没说到。” 可见,通过“四因说”可以对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各流派和学说,进行一种“对号入座”的整理。
       作为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的功绩首先在于指出了“四因”在自然界的普遍性。其中“质料"、"动力"、"形式”的普遍性是不难想象的,而“目的”的普遍性则颇有争议。对此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说明的:“若有某一事物发生连续运动,并且有一个终结的话,那么这个终结就是目的……须知并不是所有终结都是目的,只有最善的终结才是目的。”无论在技艺制造活动中和在自然产生中都是这样,一个个前面的阶段都是为了最后的终结……既然技术产物有目的,自然产物显然也有目的。因为前面阶段对终结的关系在自然产物里。
        “四因说”对科学的影响从古希腊一直延续至今天。譬如,最近有学者提出了进化“四因说”,认为基因是遗传的质料,基因组储存了生命形成的原则(形式),个体在初生动因(太阳光能)和次生动因(遗传的、生理的、生态的)的联合驱动下,通过求生(一种次生的目的性),推动着种族的延绵与分化。进化是以无数个体生命为载体的一种生命运动,它也是一种物质运动形式,虽然比物体的物理学运动要复杂的多。生命存在的实体—个体是质料、形式、动因和目的的统一,其自身是多种生命层次运动的复合,也是诸多类型运动的复合,这些进一步形成了种族的生命运动—演化或进化。
       因果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应用要比在近代科学中的应用广泛得多:事物的出现所必需的条件都被称为原因。亚里士多德确认了在任何过程都起作用的四种基质或四种原因:
(1)质料因,他理解为天然的、未分化的材料,事物就是由质料因构成的。米利都的自然哲学家在试图用水、气或其他某种物质性基底解释世界时就引入了这一原因类型。亚里士多德用雕塑家计划塑造其雕像所使用的无形式的青铜来阐明质料因。
(2)形式因是指当事物完全实现其目的时,在事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模式或结构;形式因是事物本质上的所是。一个雕像的形式因就是雕塑家所想象的关于这座雕像的一般计划或概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和柏拉图的形式相对应。
(3)效力因或动力因是积极的作用者,将产生的事物作为其结果。正是通过动力因,事物得以产生。雕像的动力因包括雕塑家在工作中使用的凿子或其他工具。
(4)目的因是引导过程的目标或目的;目的因是制作事物的目的。在雕塑中,目的因是充分实现雕塑家目的的完整雕像。
       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每一个个体事物都有一类原因。所有事物,不论是自然物、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人造物都可以通过所有这四种原因来说明。

附:古希腊哲学简介
古希腊哲学(Graeco philosophy)指的是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中文名
古希腊哲学
外文名
Graeco philosophy
出现时间
公元前6~公元5世纪
出现地点
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
发展渊源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自然哲学时期

公元前6世纪,东方伊奥尼亚地方的一些哲学家开始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他们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的代表有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与此同时,在意大利南部出现了具有另一种思想倾向的哲学学派,他们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数”,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并认为“存在”是不变的,不生不灭的,运动变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他们提出的非物质性的抽象原则,对以后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影响很大。
拉斐尔名作《雅典学院》
后来的自然哲学家在承认运动变化的同时,都企图在它们背后找出永恒不变的因素来。恩培多克勒认为是水、火、土、气四种“元素”;阿那克萨戈拉则认为是包含有各种不同性质的“种子”,万物是由它们以不同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德谟克利特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见原子与虚空),它们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只有形状、排列、状态的不同。万物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虽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奴斯”作为事物运动的最后原因,为后来唯心主义哲学开了门户,但这些自然哲学家都是唯物主义者,特别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近代物质结构学说的先导。列宁将他当作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

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
公元前 5世纪,雅典已经经过几次民主改革,在反对波斯战争中成为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并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雅典成为古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批以教授演说的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被称为“智者”。他们讨论的中心不再是自然界宇宙生成等问题,而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来,“人”成为研究的中心。智者的著名代表是普罗泰戈拉。为了反对传统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制度和思想,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但他的思想也导致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这种相对主义思想发展到极端,产生了智者高尔吉亚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智者的思想在政治上虽然起过进步作用,但却是古希腊哲学最初的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哲学。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诘难、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辩证法”一词的最早来源。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思想主要在他的学生柏拉图写的对话篇中保留下来。因此,难以明确区分他们两人的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有大量著作流传至今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创立了庞大的哲学体系。他们的体系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是最早的,也是少有的。柏拉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种种变动的、有生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它们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一个同名的、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比如,具体的美的事物有无数个,“美的理念”却只有一个,美的事物以美的理念为目的,不断地追求它,却永远不能达到它。所以,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人对理念的知识是先验的,只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就可“回忆”起来(见回忆说)。柏拉图的哲学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列宁将他作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路线的代表,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路线相对立。柏拉图在后期的对话篇中对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这一普遍的范畴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看法有较多的辩证法思想。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他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而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却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见形式和质料、潜能与现实)。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变化的哲学体系,对以后黑格尔哲学影响很大。他又用辩证的方法研究了许多哲学问题和范畴,所以恩格斯说他“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亚里士多德还是第一个要将哲学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哲学家。他分别地研究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天文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各门学科,他是这些学科最早的建立者,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学者。

希腊化和罗马哲学时期
公元前 336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即位,他建立了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虽然很快就瓦解了,但希腊文化以亚历山大里亚城为中心得到了广泛传播,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期。当时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均迅速发展,为这些科学成就作出哲学总结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他接受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原子之间只有形式、排列和状态的不同,伊壁鸠鲁却指出原子的重量也是彼此不同的,因而在运动中能够产生偶然性的倾斜。这样,他就比较正确地解释了必然与自由的关系问题,并且猜测到了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不安,哲学讨论的重点转移到伦理方面,探讨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幸福是什么等问题。有 3大学派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①伊壁鸠鲁学派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快乐是人们生活追求的目的。但他们不是庸俗的享乐主义者。他们反对放纵情欲,认为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反对宗教迷信、宿命论和目的论。②斯多葛学派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而生活。他们宣传宗教信仰,反对追求快乐,主张克制一切欲望,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③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认为,对事物不能有任何知识,甚至不能肯定它们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最好对一切保持不肯定的态度,不作任何判断,以免引起无谓的争论和烦恼。皮浪主张对一切要无动于衷,以求得心灵上的平静。他甚至说,聪明的人应当象猪一样不动心。后两种观点反映了奴隶制没落时期奴隶主阶级颓废的心理。
古罗马哲学
罗马的奴隶制是希腊奴隶制的继续,古罗马的哲学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古代罗马哲学,一方面是以卢克莱修和琉善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他们坚持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伊壁鸠鲁的哲学,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完整著作。另一方面,在当时奴隶制已经进入没落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各种唯心主义哲学盛行。怀疑论和斯多阿主义继续流行,其中斯多阿主义甚至一度成为官方哲学,连罗马皇帝奥勒留也信奉它。此外,还产生了M.T.西塞罗的折衷主义和以斐洛为代表的神秘主义哲学。罗马时期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是以普罗提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学派,它实际上是将斯多阿主义、伊壁鸠鲁及怀疑论的学说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内容相结合的大杂烩。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挥柏拉图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思想。普罗提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神秘的“太一”。它是绝对的、超存在的神,由它流出万物。正是这种神秘主义哲学为当时新兴的基督教提供了理论基础。罗马后期开始产生“教父哲学”,使哲学沦为宗教神学的工具。从此古希腊罗马哲学向中世纪哲学过渡。
地位影响
历史地位

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古希腊哲学是它的幼年时期。
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原始宗教和神话,根据自己的直观,以人类正常的常识为依据,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他们从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中看到它们的统一和联系,看到它们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看到它们的矛盾和对立。因此,最初的希腊哲学家都具有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最初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在阶级偏见、宗教影响和认识的片面性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们也将世界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马克思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受到的歪曲比较少,因此能够向我们提供比较正确的、虽然是幼稚的世界观。 以后西方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都是从古希腊哲学思想中发展起来的。由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发展起来的原子论学说,不但是以后的唯物主义,而且是近代科学的先导;以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辩证法思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古代的系统哲学,虽然大多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的理性主义因素,在以后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中,起过重大的作用。同时,古代希腊哲学中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如诡辩论、怀疑论、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折衷主义以及各种颓废没落的人生哲学,影响着以后的各种消极思想。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仍旧是许多学者不断进行研究的课题。
后世影响

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犹太教的希腊化,著名犹太哲学家:亚里斯多布鲁斯(Aristobulus)和斐洛,便采用了寓意的解经方法。而在基督宗教当中,早期的教会父老(即教父)都融合了古希腊哲学的思想和解经方法。由于受著名的教父游斯丁、俄利根和特土良等所影响,形成了很多基督教传统教义。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基督教神学、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都可见得到。
代表人物
前苏格拉底时期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古埃及和巴比伦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在历史上,我们首次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对于世界规律并不是教条式的主张,而包括了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各种论点。
事实证明了,几乎所有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宇宙论是极度和明确的谬误,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即使以后的哲学家立刻抛弃了前人假设的答案,但他们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问题:

一切事物从哪来?
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
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

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争议常出现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著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希腊哲学总是围绕著“一”与“多”的问题在打转。在这个希腊哲学发展的最初期,已经有了“一”的观念。贤哲之士从实体的连续变化历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有一共同的本原,看出了必有某种恒存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因此,爱奥尼亚的哲学或宇宙论主要是想尝试决定万物的原始因素或原质(德语:Urstoff)。泰勒斯(Thales)宣称是水,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说是气,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说是火,他们虽然各执一辞,但都认为它是物质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个。在这个决定的过程中用的不是科学或实验的方法,而是慎思明辨的理性,是直观到宇宙的同一。他们都飞越了经验观察所能指证的范围,但同时不以神话的假设为满足,而要寻求一个真正的同一原理,找出变化的原质。他们对“万物是一”及“原质(不管是水、气或火)”的肯定,是由理性或思想所指导的,而非仅仅出自想象或神话,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批哲学家。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希腊语:Θάλης;英语:Thales)
阿那克西曼德(希腊语:Αναξιμανδρος;英语:Anaximander)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
艾菲索斯的赫拉克利特(希腊语:Ηράκλειτος της Εφέσσου;英语:Heraclitus of Ephesus)
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Πυθαγάρας;英语:Pythagoras)及其学派
爱利亚学派(Eleatic)
色诺芬尼(希腊语:Ξενοφών;英语:Xenophanes)
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ίδης;英语:Parmenides)
芝诺(Zenon)
麦里梭(Melissos)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
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原子论者(Atomists)
留基伯(Leucippus)
德谟克利特(希腊语:Δημόκριτος;英语:Democritus)
苏格拉底时期
智者(Sophists)
普罗泰戈拉(希腊语:Πρωταγόρας;英语:Protagoras,约公元前480-410年)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0-375年)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70年 - 公元前399年)是一位雅典的哲学家,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提问的方式是对西方的思维方式有最重要的贡献。请参看他写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小苏格拉底学派(Minor Socratic School)
麦加拉学派(School of Megara)
欧克里德(Eukleides,约公元前450-380年)
欧布里德(Euboulides,约公元前450-380年)
犬儒学派(The Early Cynic School)
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约公元前445-365年)
迪奥吉尼士(Diogenes,约去世於公元前324年)

昔兰尼学派(The Cyrenaic School)
亚里斯提布(Aristippus of Cyrene ,约生于公元前435年)
柏拉图
柏拉图(希腊语:Πλάτων;英语:Plato,公元前427年 - 公元前347年),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古典希腊哲学家,受教于苏格拉底,并教导了亚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国》(希腊语:Πολιτεία;英语:The Republic)描绘了他幻想的“完美”国家。他也写了《律法》和许多苏格拉底的对话录。柏拉图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且(据他自己叙述)参加了对他老师的审讯,虽然并非由他执行。与苏格拉底不同,柏拉图写下了他的哲学观点,并留下相当多数量的手稿。请参看他写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英语:Aristotle,在其它大多数非英语的语言中被称为Aristoteles,在意大利语则称为Aristotele,公元前384年 - 公元前322年3月7日)与柏拉图一起,被称为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人。
他们的作品,虽然在许多基础的方面有关连,但在风格和主旨方面却截然不同。柏拉图写下了数打哲学对话录(以谈话的形式来辩论,通常由苏格拉底以参与者身份出现)和少量信函。虽然早期的对话录主要是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大多数在最后关于公正和实际的伦理,但他最著名的作品陈述一个关于伦理学、形而上学、推论、知识和人类生命的概要观点。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过直觉(感观)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会留下困惑和不纯的观点,而且对所谓“沉思的心灵能从世界中获得‘真实’的知识”感到厌烦。只有灵魂能掌握知识的结构、事物的真实本质,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一个充满瑕疵的拷贝。这样的知识不仅有伦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柏拉图视为一个唯心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更重视从感观获得知识,而且将相对的更多地获得经验主义者的现代标签。因此亚里士多德为之后最终发展进入科学方法的世纪做好了准备。如今仍然存在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大部分并未被作者所发行。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论灵魂(在灵魂之上)、诗学和很多其它的作品。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古典哲学家
西塞罗(希腊语:Κίκερος;英语:Cicero)
基提翁的芝诺(Zeno of Citium)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伊壁鸠鲁(希腊语:Επίκουρος;英语:Epicurus)与卢克莱修(Lucretius)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新柏拉图主义
阿摩尼阿斯·萨卡斯(Ammonius Saccas)
普罗提诺(Plotinus)
波菲利(Porphyry)
普罗克洛斯(Proclus)
杨布利柯(Iamblichus)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20241015_185139.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朱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228-145547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