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凤岐
“微创”、“无创”不是微创、无创
2022-12-9 12:52
阅读:1983

    “微创”、“无创”不是微创、无创

20世纪90年代末,G.ter Haar等将利用HIFU(高强度聚焦超声)能量辐射消融肿瘤及非肿瘤病灶的方法称为“non-invasive surgery”和“minimally-invasive surgery”。国内一位老先生在介绍国外HIFU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进展的文字中,将它们分别译成了“无创外科”和“微创外科”。后来被一些人士大事宣传,甚至还提出了“微无创医学(Minimally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edicine)”之说,导致“无创”、“微创”之类词语泛滥于国内生物医学领域。

然而,查阅词典可知,作为形容词,“invasive”的意思是“侵入(侵袭、侵略)性的”,视角仅在是否进入人体,而不是是否造成创伤(woundtrauma)。用于描述医学诊疗方法步骤时,“侵入性的(invasive)”,指穿过、切开皮肤或进入体腔者,主要指外科手术,但还包括造孔、切口、置管及其他进入人体的方法步骤;“微侵入性的(minimally invasive)”,指用于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目的,但比外科手术侵入性轻微者;“非侵入性的(non-invasive )”,指不破开皮肤,不接触黏膜、皮肤创口或除自然、人造孔道之外的人体内腔的方法步骤。

侵入性(invasiveness)也是国际上医疗器械分类的视角之一。为此,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版《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中专门辟有“侵入器械”类别,其定义是:借助手术全部或者部分通过体表侵入人体,接触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的医疗器械。

在众多的疾病诊疗技术中,确有因客观需要而伤及人体者,而且人们无疑希望有不造成损伤的办法代替之。为表达这一特点、差异而提出和采用“有创”、“无创”、“微创”等概念术语,并在英文著述中采用包含wound或trauma的词语,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医学涉及人的健康与生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因错译、错解专业术语而闹出事故甚至官司。

在此,笔者特向生物医学专业圈朋友们呼吁:请在您们的著述、课件和日常工作中,谨慎处理源于英文non-invasive和minimally invasive的词语,以防给读者、学生、同事造成误导,并因此殃及患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凤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76498-136722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