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加灌溉面积是稳产增产,保证粮食安全的方案之一。因此,对全球灌溉耕地分布的识别十分必要。然而,由于灌溉和雨养耕地的光谱特征差异不明显,即便利用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仍然不能难以精确识别灌溉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在《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发表论文“Mapping global maximum irrigation extent at 30 m resolution using the irrigation performances under drought stress”,创新性地利用干旱胁迫下的灌溉与雨养耕地的作物长势差异,提出了一种稳健和普适的灌溉地提取方法,实现了2010-2019年全球30米分辨率的实际灌溉地分布(GMIE)制图。
研究背景
灌溉可以稳定和提高作物产量,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灌溉也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农业灌溉占到总淡水使用量的60%,占淡水总消耗量的87%。尽管其对粮食安全和全球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但全球范围内的高精度、高质量的灌溉地信息仍然缺乏。为了更好的评估全球当下的灌溉水平,以便合理安排灌溉发展的优先区域,确保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急需开展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球灌概耕地分布制图。
现有的灌溉耕地识别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 统计数据得出的灌溉面积是配备灌溉基础设施的耕地面积,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不是实际的灌溉面积,且缺乏详细的空间信息,无法及时更新。
2. 使用光谱特征提取灌溉地分布时,由于没有独特的灌溉地的光谱特征,且既便利用甚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也很难精确识别灌溉设施,使得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区域灌溉耕地的提取。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峰值已被证明有区分灌溉和雨养耕地的潜力。但是NDVI不仅受灌溉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获取时间、作物类型、密度、长势、灌溉时间、病虫害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导致NDVI的季节性和年际波动较大,获取NDVI峰值数据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现有的灌溉地数据的分辨率均较低的原因(250米至0.5度不等)。但在降雨不足或干旱胁迫时,灌溉耕地的作物生长不受影响,而雨养地的作物生长胁迫明显。因此,可以采用水分胁迫下的NDVI峰值表征作物生长的差异,区分灌溉和雨养耕地。
研究方法
根据农业气象条件、作物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将全球划分为110个灌溉制图区。然后,根据2010-2019年度累计降水量的大小,确定最干旱的年份;计算月度累计水量盈余,确定每个制图区的最干旱月份。
根据每个灌溉制图区的特点和区域农业种植模式,利用收集到的灌溉、雨养样本点,确定区分灌溉和雨养耕地的阈值。对于每个制图单元,估算3年内(2017-2019年)干旱月份耕地范围内最大NDVI值;同时计算耕地像元10年内(2010-2019)最干旱年份NDVI值较10年平均值的偏差(%)。对每个制图单元,结合样本数据,利用Fisher两类判别法确定分类阈值。最后,递归循环确定采用三年内干旱月份NDVI最大值还是10年最干旱年NDVI偏差作为最终分类指标。
图 1 2017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至古吉拉特邦区月度NDVI最大值曲线(a)灌溉、雨养区2月NDVI分布柱状图(b);中国海南雨养耕地(c)和灌溉耕地(d)2015年(10年内最干旱年)与10年月NDVI平均值之间比较;区分灌溉与雨养耕地的月NDVI偏差阈值(e)与5月NDVI偏差分布直方图(f)
研究发现
本研究明确了全球定期灌溉和不定期灌溉的灌溉需求区域(图 2),分别占全球耕地的42%和58%。同时生成了30米分辨率的全球实际灌溉地分布图(GMIE),代表了2010-2019年期间实际最大灌溉范围(图 3)。
图 2 全球30米分辨率灌溉耕地分布图(审图号:GS 京(2022)1228号)
图 3 全球6个重要河流三角洲灌溉耕地分布(审图号:GS 京(2022)1228号)
结果表明,全球的灌溉地大约为4.03亿公顷,占全球耕地的23.4%,数据的总体精度为83.6%。灌溉耕地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亚,印度(0.95亿公顷)是全球灌溉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0.85亿公顷)和巴基斯坦(0.18亿公顷)分别位列第2和第4位。此外,美国灌溉耕地面积(0.27亿公顷)位列全球第3,其余国家灌溉耕地面积均低于0.1亿公顷。
灌溉耕地集中分布在平原区、河流两侧。平原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便于取水,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分布在平原区的灌溉耕地面积为2.24亿公顷,约占全球灌溉耕地面积的55.6%。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均有大量灌溉耕地。
除平原区外,干旱区内的绿洲是另一类灌溉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全球约0.31亿公顷的灌溉耕地属于干旱区内的绿洲农业区,占全球灌溉耕地面积的7.7%。埃及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中国新疆等是全球典型的灌溉绿洲农业区。
研究意义
1. 通过利用灌溉的本质,即弥补降雨不足或减缓水份胁迫,作为识别雨养与灌溉耕地的指标,提出了一种稳健和普适的灌溉地提取方法。
2. 生成了全球首套30米分辨率的全球灌溉耕地空间分布数据。
3. 根据指标的适用性,实现了全球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灌溉区域的区分。
团队简介
吴炳方,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遥感。
E-mail: wubf@aircas.ac.cn
田富有,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地理大数据在水土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E-mail: tianfy@aircas.ac.cn
曾红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岗位(骨干),主要从事水与粮食安全交叉研究。
E-mail: zenghw@aircas.ac.cn
张淼,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遥感。
E-mail:zhangmiao@aircas.ac.cn
朱伟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资源遥感。
Email:zhuww@aircas.ac.cn
1. 吴炳方, 张淼, 田富有等, (2022)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和灌溉的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