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中小学生“减负”,谁人答应?

已有 3662 次阅读 2009-12-12 10:19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减负

中小学生“减负”,本来应该是一个举国中小学生、家长高兴的事,可这些人却高兴不起来。为何呀?作为中小学生,“减负”当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可在家长、学校、社会的教育下,他们已经“社会化”!他们知道,小学学习不好就上不了好中学,中学学习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为此,他们“心甘情愿”地增负!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在校“增负”,比自己在家“增负”强。一是在家“增负”成本低,效果好;在家“增负”成本高,效果差。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负担起高额的家教费用。作为家长,学校增负,家长当然求之不得。因为一来省去一笔家教费,二来学生在校学生,家长心里高兴。
各位过客,可能觉得我在杜撰吧。真不是!我是一名教育学博士,是大学里的教授,我家有学生,学生在本地也是最好的中学。可本地即便是最好的中学,也想出名目好听、让别人看着“是这么回事”的办法来给学生“增负”。而家长、学生却心存感激!如此看来,真的是中国教育有问题!袁部长的第一、二把火拟烧“教育均衡发展”、“减负”恐怕要难以实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百思得几解:第一,高考制度没有同步改革。不管政府说得多么有道理,高考永远是中学、家长、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高考的应试规则,必然让学校、学生把劲用在课本上。第二,社会观念没有同步更新。人们的观念中,好大学=好工作。考不上大学,上高职、高专学校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第三,社会职业地位不平等。社会公民平等的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了,但是,人们的心目中,工作仍是分为三、六、九等。能做白领,决不做蓝领、灰领。第四,高等教育体系不健全。特别是没有高等教育体系内大学之间学生互相流动的制度设计。一朝进入高职,一辈子就是蓝领。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借鉴也是一种创新——从美国加州高等教育规划看高等教育分类的实现条件》(《河南教育》2007第7期),介绍了美国加州的学生入学情况,在那里,学生不必为进入那一级大学而费心思。一切看自己的心情和表现。不敢说,美国的东西一定适应中国,但是,高校分层、同层竞争、层际合作却一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只有这样的体制形成了,我们的学生、学校、家长才有可能不在“增负”,“减负”才能真正落在实处。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学生也能这么幸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278010.html

上一篇:威斯康星大学边界延伸之策略分析
下一篇:“高校绩效评价报告”不符合大学投入产出规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