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双一流”政策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生态 精选

已有 16248 次阅读 2016-12-27 09:28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双一流, 高等教育生态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进程反思之一:

“双一流”政策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生态

20166月,实施多年的“211”、“985工程”正式成为历史。作为对接,国务院115日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方案》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方略: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统筹了此前的“211”、“985”、“2011工程”、“优秀学科创新平台”等多个工程,以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基本目标;《方案》确定了建设“双一流”的五项建设任务和五项改革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建设任务;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五项改革任务。《方案》正成为新时期省市地方与各类高校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生态。

其一,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形成。良性生态,也可以称为正生态,是指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在这些方面,“双一流”建设《方案》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它促进了全社会对“双一流”建设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双一流”建设规律的认识。“双一流”建设《方案》公布后,全社会都在关注“双一流”建设。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政府主导的传统,从1995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到本次《方案》出台,均体现着政府主导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特征。但本次《方案》发布后,各省市、各高校的建设热情之高、参与力量之巨仍旧超出历史上任何一项决策。各省市大都因此出台了本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系列政策、规划和方案,提出了分类办学的思想,这足以最大范围地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生态。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海市发布了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和河南等几乎所有省份相继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各省市也根据财力不同,投入的力度不同。从基本层面上讲,发达省份投入多,欠发达地区投入少。高校当然是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学习什么是“双一流”,如何建设“双一流”,这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对“双一流”建设规律的认识。如果关注一下这一年来高等教育方面的会议主题,我们会发现“双一流”成为绝对的高等教育议程。这可以说是在“双一流”的创建中,已经开始了一场全民“双一流”建设规律启蒙教育。第二,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投入,学校财政分配也向本校一流学科积聚。“双一流”建设方案公布后,中国各省市推出了各自省份的建设方案,各省方案的重要因素是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投入。投入多的省份五年内将投入百亿之巨,如《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规定,进入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每年将额外获得1亿元;浙江每年投入5亿元支持五所高校发展;广东投入20亿支持三所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吉林投入15亿重点支持吉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河南则计划投入31亿力图打造一批一流学科;河北省计划投入25亿元,力争到2020年,3所左右大学达到或接近国家一流大学水平;贵州5年内将投入5亿元推进区域内一流大学建设;新疆自治区财政将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将在本科高校建设50个重点专业等。中国高校突然变得“不差钱”。各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了也突出了“双一流”的价值追求。一些优势学科得到大学的青睐,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一些弱势学科,资金支持很少,甚至被合并或者撤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019日公布的《关于下达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共有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如浙江大学,此次撤销学位点高达34个,其中包括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点26个。中南大学也撤销了26个学位点,包括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还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这次调整有主动调整的性质,也是“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边际效应。第三,彰显中国特色,优化高校学科结构。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中国既主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共识,也力主中国道路与中国大学特色。比较突出的是五项建设任务的世界性和五项改革任务的中国性。在人才质量上,主张立德树人;在学科建设上,主张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建设;在治理模式上,主张共产党对大学的领导;在大学功能上,主张对文化的传承与继承。中国高校似乎也在“双一流”建设中,明白了如何建设“双一流”。对高校学科结构进行优化,对重点学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2016年,中国高校在“四大高校排名机构”中的越来越靠前的排名,其中北大、清华首次进入世界学术排名(ARWU)百强。中国大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的高校数越来越多,进入世界前1%的学科越来越多。截止201611月,中国高校(内地)ESI上榜高校为193所,上榜的国内高校分布在21个学科,只有“空间科学”一个学科尚无国内高校进入。中国政府和大学对一流大学建设之道的信心逐步提升。第四,促进各省高等教育分类办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促进下,一些省份开始对本省高等教育发展生态进行优化。一些省份出台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意见。如上海市出台《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将高等院校按人才培养的多种类型区分为:学术研究型(科学原理发现与原型验证)、应用研究型(技术原型验证与开发应用)、应用技术型(产品工艺开发)、应用技能型(生产加工技术),共四大类。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按二维结构对高校进行分类:根据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及专业数量等,将高校分为多科性和综合性;根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将高校分为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把高校分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技术类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等。分类办学、借位竞争是高等教育生态良善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其二,阻碍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不良生态正在生成。不良生态,也可以称为负生态,是指“双一流”建设给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带来的负面生态环境。在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双一流”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马太效应”正在呈现。马太效应的表现之一是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更加不平衡。优势高等教育聚焦的地方,往往也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这些经济地方,借力“双一流”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也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恰恰是优势高等教育较少的地方,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限。投入“一多一少”会加大优势高等教育的聚焦,使高等教育强省更强,高等教育弱省相对高等教育强省会更弱。2016年,广东投入20亿建设高水平大学,十三五期间投入100亿重点建设11所地方高校。深圳2016年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规定未来10年内要发展20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20万人。深圳计划引进建设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华盛顿大学等。而高等教育大省河南,在“双一流”建设中,五年的投入只有区区31亿元,只可能引进一所由“中科院、河南省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建的大学。马太效应的表现之二是各类高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列入“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和学科会发展的更快,而没有列入“双一流”的大部分地方高校、高职高专的发展环境将更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985大学将是一流大学的候选者;现在211工程大学的学科将是一流学科的有力竞争者。一般的地方强势高校要想进入“双一流”,那是要用吃奶的劲的。而一般的地方高校最好别想这件事,否则只能是得不偿失。目前中国高校的现状是985工程大学的钱花不出去,一般地方大学没有钱。2014年,全年运行经费超百亿的高校有四个。当年度的资金结余数更是惊人,如浙大年度盈余高达38.15亿,中山大学13.46亿,四川大学10.19亿,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几所高校都有超过5亿的盈余。2015年,浙江大学的结余数达到惊人的46.58亿元。人们统计发现2015年教育部32所985直属高校平均结余数超10亿!一些地方高校,虽然经过这几年的高校债务危机化解,但是这些高校仍有数亿的银行贷款,有些高校甚至超过10亿元!如果占全国高校总数97%以上的地方高校,他们的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95%左右;亦或211工程大学以外的87%的中国高校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中国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满足。中国高等教育生态就会恶化。马太效应的表现之三是学科发展将呈现不同的竞争态势。一些大学为了使自己的优势学科进入“双一流”,加大了对一些学科的投入。这种投入直接影响了大学内学科之间发展的平衡。在中国,这种学科发展的不平衡,背后带来的是教师经济收入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影响整个大学的生态。如自20154月以来,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对其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教育相关机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或撤裁。其中,2016715日,兰州大学校方正式发布文件,宣布撤销该校教育学院及内设机构,引起社会关注。同时,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群的整体发展。强大的工科,需要强大的理科作支撑;强大的理科,也离不开强大的社会科学。单一学科的优势带不来整个学校发展的良好生态。第二,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混淆学科与专业的区别,把学科建设提到了超出自身实力与使命的高度。学科与专业建设本不矛盾,但高校使命和定位不同,其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侧重点和内容就会不同。一些地方大学甚至在开放性“双一流”建设中,失去了本色使命,产生了盲目与冲动。这些高校数、毕业生数、学生数均达全国高校、毕业生数、学生数90%以上的地方大学,最需要的是高校专业与社会发展、企业需要之间的契合度,与市场的契合度。如果在“双一流”建设中,从众地跟着211工程大学,搞学科建设,追求ESI数量,那将是一个误区。这些大学更应该根据社会、企业、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建设内容。

《方案》标志着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正式成形;标志着“双一流”建设将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标志着“高教强国建设”战略首次进入国家文件,成为国家意志。《方案》对中国高等教育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政府与高校都应该注重“双一流”建设中的正生态积聚,避免负生态形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436-1023560.html

上一篇:中国大学已经和正在丢失的几个传家宝
下一篇: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革命式改革仍缺环境支撑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16 王志强 韦玉程 武夷山 吕喆 刘立 李金贵 蔡小宁 李燕祥 孔梅 张端鸿 任晓龙 黄永义 吉宗祥 陈宏伟 罗帆 ericmape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