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SSCI/SCI期刊JCR分区与中科院分区有何不同 精选
2022-9-10 07:18
阅读:9792

IMG_20170819_090017.jpg

不管是SSCI期刊,还是SCI期刊,影响因子是唯一的,即每年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定期发布。但是,关于这些期刊的分区,有两个版本: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由于这两个版本的分区计算方法不同,导致同一本期刊,在JCR分区中是Q1,在中科院分区可能是2区甚至3区,给科研新手投稿带来困惑。目前SCI期刊分区普遍采用中科院分区,SSCI期刊有些单位不分区,有些单位分区。涉及到职称评审和年终科研绩效统计时,需要根据本单位的政策文件来确定。这篇日志,主要是从宏观上,介绍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供科研新手参考,不涉及分区的具体计算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通常是以某一刊物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得出该刊物当年的影响因子数值。

以2021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2021年) = A / B

其中,A = 该期刊2019年至2020年所有文章在2021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2019年至2020年所有文章数。

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的JC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用报告) ,里面包含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而影响因子(IF)几乎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在投稿时,都会关注的一个衡量期刊质量的指标之一。

目前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Q1区,前25%~50% (含50%)为Q2区,前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简称期刊分区表)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计量中心以JCR为基础计算确定。期刊分区表,自2004年开始发布。2019年推出升级版,实现基础版、升级版并存过渡,2022年只发布升级版。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个等级,即4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计算过程略复杂,不是本日志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朋友自己百度)。升级版是对基础版的延续和改进,将期刊由基础版的13个学科扩展至18个,分区指标不再采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而是替换为“期刊超越指数”。 期刊超越指数即本刊论文的被引频次高于相同主题、相同文献类型的其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的概率。

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分区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2022年开始参考期刊超越指数),期刊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1区、2区数量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在JCR的Journal Ranking中,主要参考当年IF,最终每个分区的期刊数量是均分的。

资料来源:参考各种网络资料整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0069-13547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