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河海”校名---河海大学向着新的发展目标奋进
钱恂熊
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华东水利学院恢复“河海”校名,从此,学校进入了改革发展新阶段,开始了由单科性高校向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经、管、文、理、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迈进的步伐,并于10年后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1995年,经水利部批准,学校在庆祝建校80周年活动期间正式成立了10大学院,即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工商学院、技术经济学院、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并于11月1日举行了授牌仪式,水利部领导向10大学院院长授牌。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的建设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以及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学校于1996年成为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的高校,国家计委1998年正式批准学校开展“211工程”建设;学校于2000年由水利部划归教育部管理后,教育部与水利部于2001年、2005年和2011年三次签订了共建河海大学协议书;200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4年,科技部批准学校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学校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教育部批准学校立项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9年,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河海大学协议书;2010年,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签订共建河海大学协议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科技部批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2005年,专程前来参加90周年校庆的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部长报告会上强调指出,河海大学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宣读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水利部机关河海大学毕业生占干部总数的20%;水利部各司局干部在河海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占25%;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有30%毕业于河海大学;全国水利系统总工程师有35%毕业于河海大学。他还指出,全国任何一个水利单位都有河海大学的毕业生,那些长期工作和奋斗在水利基层单位、边远地区的水利工作第一线的河海毕业生们,他们都是优秀的!
河海大学江宁校区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就有河海人的奉献。学校深度参与了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以及世界第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世界第一高拱坝锦屏水电站、世界第一高粘土心墙堆石坝糯扎渡水电站、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世界第一高碾压混凝土坝龙滩水电站、世界第一发电机单机容量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并在大坝安全监控、高土石坝理论、实时洪水和风暴潮灾害预报、节水灌溉技术、水生态修复、水文学基础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仅2010年以来,就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00余项。
目前,学校共有31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有研究生19000人,本科生22000人,留学生1600人。恢复河海大学校名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名高层次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我国水利、能源、交通等行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栋梁和骨干。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学校以“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大力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与130多个政府部门和水利、电力、交通、环保、教育、金融、部队等系统的单位建立了全面、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28所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各类人才,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学校以水利为特色的多学科发展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水利工程学科综合实力由国内先进成为全国领先乃至世界领先,相关支撑学科和新兴学科得到很大提高。在教育部多次开展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始终名列榜首,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保持领先;在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水资源工程名列世界第一;在ESI世界排名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前1‰,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前1%。
2024年6月,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提出并确定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到2035年学校建校120周年之际,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
中国共产党河海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河海大学正向着这一新的发展目标奋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昌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144015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