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伟伟
ITE 是一种有效的芳烃受体 (AhR) 内源性激动剂 |MedChemExpress (MCE)
2024-9-24 09:11
阅读:214

ITE

MCE 国际站:ITE

CAS:448906-42-1

品牌:MedChemExpress (MCE)

存储条件:Powder: -20°C, 3 years; 4°C, 2 years.In solvent: -80°C, 6 months; -20°C, 1 month.

生物活性:ITE 是一种有效的芳烃受体 (AhR) 内源性激动剂,直接与 AHR 结合,具有 Ki 3 纳米。 ITE 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IC50 和目标:Ki:3 nM (AhR)[1]  

体外:ITE 是 AhR 的内源性激动剂,直接与 AHR 结合,Ki 为 3 nM[1]。 ITE (0.03-30 mg/mL) 降低抗原特异性 T 细胞增殖反应[2]。 ITE 在 10 和 20 µM 时有效抑制人肺动脉内皮细胞 (HPAEC) 的生长,但在 0.01-5 µM 时没有效果。 ITE 在 10 和 20 µM 时不影响 HPAEC 的细胞周期进程,或在 20 µM 时诱导 HPAEC 中裂解的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此外,ITE (20 µM) 可提高 CYP1A1 和 CYP1B1 mRNA 水平并降低 HPAECs[3] 中 AhR 蛋白的水平。

体内:ITE (200 μg, ip) 显着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EAU) 的发展。 ITE 降低小鼠中表达 IFN-γ、IL-17 或 IL-10 的细胞比例。 ITE 还抑制小鼠 LN 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2]

细胞试验:将亚汇合细胞(25, 000 个细胞/孔)接种到 96 孔板中。将细胞用 ECM 中的 5、10 和 20 µM ITE 或 DMSO (0.1% v/v) 处理 2、4 或 6 天,每隔一天更换一次含有 DMSO 或 ITE 的 ECM(5 孔/处理)。处理结束时,将细胞与MTT试剂一起孵育4小时,并在晶体溶解溶液(100μL/孔)中溶解20分钟。使用酶标仪在 570 nm 处测定吸光度[3]。

动物体内实验:小鼠[2] 8至12周大的雌性B10.A小鼠用于该测定。每日治疗从第 0 天开始,包括悬浮在 0.2 mL PBS 中的 200 μg ITE,腹腔内给药。对照小鼠同样用 0.2 mL 载体(含 3.6% DMSO 的 PBS)进行处理[2]。

热销产品:Doxycycline  | Resveratrol  | Pembrolizumab (anti-PD-1)  | QS-21  | Nivolumab  | Zinc Protoporphyrin  | Digitonin  | Talazoparib  | Telithromycin  | Docetaxel

研究领域:Immunology/Inflammation

作用靶点: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Trending products:Recombinant Proteins  |  Bioactive Screening Libraries  |  Natural Products  |  Fluorescent Dye  |  PROTAC  |  Isotope-Labeled Compounds  |  Oligonucleotides

参考文献:[1]. Song J, et al. A ligand for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isolated from lung.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 Nov 12;99(23):14694-9.

[2]. Nugent LF, et al. ITE, a novel endogenous nontoxic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ligand, efficiently suppresses EAU and T-cell-mediated immunit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3 Nov 13;54(12):7463-9.

[3]. Pang LP, et al. ITE inhibits growth of human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Exp Lung Res. 2017 Oct;43(8):283-292.

类药多样性化合物库

顾客使用MCE产品发表的科研文献

一站式药筛新体验

MCE 您身边的生物活性分子大师 | 抑制剂、激动剂、化合物库

重组蛋白 | 高纯度、高稳定性

磁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仇伟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6747-145239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