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中国近二十年的狂犬病监测与控制(2) 精选

已有 4606 次阅读 2021-1-13 12:00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近二十年的狂犬病监测与控制(2

去年1120日,英文专业杂志《Biosafety and Health(生物安全与健康)》在线发表了中国CDC病毒病研究所陶晓燕等关于狂犬病的研究论文,题目是《Rabies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in China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https://doi.org/10.1016/j.bsheal.2020.11.004。现将此文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关心中国的狂犬病问题的人参考。(分三次发布。本次发布的是第二部分。)

目录:

(第一部分)

亮点

摘要

1. 背景

2. 中国的三次狂犬病流行波

 

(第二部分)

3. 中国南方的病原体监测

4. 中国狂犬病的时空动力学

5. 狂犬病的全球发展史

 

(第三部分)

6. 中国狂犬病毒的世系及其系统发生特征

7.  China II世系逐渐被China I世系取代

8. 中国野生动物狂犬病

9. 狂犬病监测与控制的政策与展望

3.  中国南方的病原体监测

国家监测项目最初在南三个省份(贵州、广西和湖南)实施,中国记录的病例总数中约有一半发生在这些省份[[25]、[26]、[27]]。在三省15个城市的餐馆中随机采集了作为家畜肉用的外观健康家犬2887例脑标本。通过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确定了2.3%的阳性率,表明这些地区的狗中存在狂犬病,是人狂犬病高发病率的主要来源[26]。

RABV有一个长度为12-kb的非分段负RNA基因组,编码5种病毒蛋白(3′ 端到 5′):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L)[28]。N和G基因最常用于遗传分型和进化研究[[29],[30],[31]],虽然另有一些研究侧重于其他基因或全基因组分析,但结果一致[[32],[33],[34],[35],[36],[37],[38],[30]0]。

通过对阳性样本N基因序列的早期系统发分析,鉴定出3个主要世系,最初命名为组I、组II和组III[26]。在这些世系中,人类分离株与同一地区的犬分离株关系密切,提供了病毒学证据,证明家犬是这种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播源[26,40]。在中国,人们还注意到,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犬类的长距离迁徙和跨省流动,促进了狂犬病从高发病率地区向外传播。

4.  中国狂犬病的时空动力学

随着更快速和更廉价的核苷酸测序技术的发展,已获得了大量分离物的序列资料。与此同时,空间和时间分析方法的进展为狂犬病提供了新的分析机会和见解[41]。特别大量序列的可用性证明存在大量具有不同性质和起源的不同世系。此外,对最近共同祖先时间(tMRCA)的迁移分析和估计[[42],[43],[44],[45]]显示,迁移事件与基于人类迁徙的病毒传播相一致。2008年从所有15流行省获得的210N基因序列构成更完整的一组序列,应用PHYML PHYLIP软件使用最大似然(ML)方法构建系统发,中国的分离物被分成四个主要进化分clade[46],分支IV确定为一个新的世系。与之前的报道[26]一致,这些样品大部分位于I和II,但这两个支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首先,利用MigraPhyla软件包进行空间动力学分析,确定了狂犬病毒在中国省级水平的地理扩散结构。在分支I中,江苏省被认为是迁移事件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自贵州和河南的事件。然而,在西南和东部省份发现了分支II迁徙中心[46]。其次,利用贝叶斯松弛时钟方法Bayesian relaxed clock method对不同种群模型进行了预测,并确定了种群指数增长和种群大小不变的种群模型,分别为分支I和分支II最合适的种群模型。根据选择的种群模型,各进化分支的进化率分别为:分支I每年每位点1.274 x 10−3  (HPD95%:8.3705−4  - 1.2515E−3),分支II每年每位点9.629 × 10−4 (HPD95%:3.519−4  - 1.628E−3) 。最近共同祖先时间(tMRCA)分支I、II和III的估分别为15.5年(约1992年)、48.0年(约1960年)和117.0年(约1891年)。相应的天际线图Skyline plots表明,分支I和分支II具有不同的人口统计学的迁移模式。分支I的遗传多样性在2004 - 2005年迅速下降,并在2008年之前一直呈总体下降趋势,而分支II的遗传多样性2000年之后出现了快速增长。因此,这两个主要的演化支具有不同的迁移模式和进化模式,每一个都以多种方式促成了狂犬病的流行[46]。I病毒从中国西南向东传播,不断遇到适应出现的病毒世系的新宿主,而II似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低水平存在,并且重新出现的速度更慢。

5.  狂犬病的全球发展

以前的系统发分析已经确定了六个不同的狂犬病毒世系:印度次大陆世界性北极相关东南亚 (SEA) SEA 1SEA 2和SEA 3[12]。虽然数据有限,但人们已经做出了各种努力来建立全球水平的丽沙病毒进化史[47]。先前对丽沙病毒进化史的调查估计,食肉动物狂犬病的出现源于翼手目动物丽沙病毒此事件发生在888年至1459年[22],估计RABV则在大约500年前开始分化[12,22,48]。随着新物种的出现和在更分散的地区收集更多的分离株,这个问题被周期性地重新讨论。最近的一项研究生成了一个包含533个丽沙病毒G基因序列的数据集,使用ODELTEST和BEAST工具软件对其进行了研究[47]。据估计,丽沙病毒 G基因的平均核苷酸置换率为每年每位点3.0 × 10−4次置换(95%的HPD值=每年每位点 2.5–3.5 × 10−4次置) [12,22]。tMRCA估计约为5030年(95% HPD39886069年),与最早的人类文明(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证据一致[47]。食肉目翼手目的RABV寄主群大约在500年前就划分了,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世界群在过去200年内似乎扩大了。此外,还发现了历史上丽沙病毒发生从翼手目到食肉目的宿主换的证据[22,47]。因此,几个值得注意的丽沙病毒进化事件似乎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完全一致。

(未完待续)

英文原文:

X. Tao, et al., Rabies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in China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Biosafety and Health (2020), https://doi.org/10.1016/j.bsheal.2020.11.004 © 2020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CC BY-NC-ND 4.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267010.html

上一篇:中国近二十年的狂犬病监测与控制(1)
下一篇:中国近二十年的狂犬病监测与控制(3)
收藏 IP: 72.199.180.*| 热度|

2 黄永义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