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老爸2007年左右写的一篇博文。上次转载的那篇阅读量接近1000,还6个推荐,他很高兴,说让他再“附于骥尾”一次,哈哈。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陈杏德
2007-12-08 21:40 星期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据估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五年后,他在学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变得陈旧,十年之后就要基本过时。在此背景之下,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应该接受教育,而政府和社会则应该建立起从学前到中老年一整套完整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机构。”保罗·郎格朗因此被公认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导论》也成了终身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
当然,教育史家们也没忘记去追溯“终身教育思想”在古代的起源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西方许多教育家认为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和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因为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漫长而艰巨的训练和“严格科学的方式忍苦地学习”是绝对不能有收效的,这已经包含有“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则提出更加明确的主张:“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训练”。
其实,把古今中外教育家所提出的近似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论进行比较的话,无论从提出时间之早,还是从提出理论之系统、完整看,都没有一个比得上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和进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因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不但出生时间要比柏拉图早124年,而且阐述的“终身教育”理论也远远比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系统和完备。
下面说说孔子有关“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孔子的终身教育规划:
孔子通过对自己终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言论和行动都不逾越规矩。
在这里,孔子总结自己一生(孔子活了72岁)勤奋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的六个阶段:
(1)15-30岁:有目的地学习和自我修养阶段。作为一个少年和青年,他已经结束了接受启蒙和基础教育阶段,进入有明确目标的广泛的、系统的学习新阶段。(2)30-40岁:在学术和事业上均取得成就的有所建树阶段。这时孔子正处在壮年时期,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成为学业有专精,事业有成就的知名人物。(3)40-50岁:经过在这之前十年的历练,孔子已能十分干练地处理各种事务,不为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4)50-60岁:不但能熟练地处理各种事务,而且已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5)60-70岁:不但处理问题得心应手,而且心态十分平和,给人感觉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6)70岁以后:此时的孔子对于学术和社会事业的理解与应对方面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他的心已与万事万物融会贯通,无论言论还是行动无不十分恰当,达到能随心所欲地应对的境界。
(二)孔子是终身教育的实践者: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而且他的学习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的:
少年时代,孔子学习的特点是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有用的知识,抓住一切机会,向所有值得学习的人虚心求教: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 八佾》)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他不仅学书本知识,还注意学习、掌握各种实用技能: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因此他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他学无常师,向包括大哲学家、大哲人老子在内的所有人学习: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
他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一是领悟“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二是为了能通过积极入仕而实现他的实行“礼治”和“德政”的政治理想,而且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充满信心:“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 子路》)
他一生直到老了,还充满像青年人那样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
以上所引的不完全的材料已经充分说明: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不但主张“活到老,学到老”,虚心向所有的人学习,主张学习要有一生的规划,而且主张学习时要十分专心,十分投入。他不但这样主张,而且是一个身体力行者。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有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而感到无比自豪,他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仍然是我们全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原文链接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1062_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