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充满着极小荷电粒子,即以太。宇宙中物质,或任一物质粒子,皆由极小荷电粒子组成。
物体的质量 m ,。宇宙内空间质量分布密度,。
真空是极小的区域。宇宙中任一实物粒子,是明显高的区域,即相对于真空的的跃升或激发。
宇宙中任意两物体A,B 之间万有引力 F,
。在足够大到被人类感觉器官或探测仪器识别,其所占区域对应的物质是明物质。而尚不足够大到被人类感觉器官或探测仪器识别,其所占区域对应的物质为暗物质。
光束穿越真空,不以以太为介质,且与真空中以太的相互作用太弱而其变化极小。故光束穿越真空的变化不能被人类的视觉或仪器识别。因此,迈克尔逊-莫雷型实验不能捕获光束穿越真空的变化,也就不能捕获以太风。所以,迈克尔逊-莫雷型实验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
背景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根据静止和部分拖动的以太假说,地球和以太处于相对运动,这意味着应该存在所谓的“以太风”(图1)。虽然从理论上讲,地球的运动有可能在某个时刻与以太的运动相匹配,但地球不可能始终相对于以太保持静止,因为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给定点,风的强度和方向都会随着一天中的时间和季节而变化。通过分析光在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返回速度,人们认为可以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考虑到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速度约为光速的百分之一,预计测量到的光速的相对差异非常小。
图1.以太风的描述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试图测量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以太被认为是光的载体。该实验于 1887 年 4 月至 7 月间由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A·迈克尔逊 (Albert A. Michelson)和爱德华·W·莫利 (Edward W. Morley)在现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凯斯西储大学进行。
该实验比较了垂直方向上的光速,试图通过以太(“以太风”)探测物质的相对运动。结果是否定的,因为迈克尔逊和莫利发现光在通过假定的以太运动方向上的速度与在直角上的速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通常被认为是否定以太理论的第一个有力证据。
迈克尔逊-莫雷型实验已重复多次,灵敏度稳步提高。其中包括1902年至1905年的实验,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一系列实验。最近,2009 年,光学谐振器实验证实在 10 -17能级不存在任何以太风(1-2)。
物体的质量,空间质量分布密度,真空,实物粒子, 明物质,暗物质,万有引力和光子
宇宙中充满着极小荷电粒子,即以太。宇宙中物质,或任一物质粒子,由极小荷电粒子组成。
1. 物体的质量
任一物体的质量m为其所占空间V内每个荷电粒子的电荷的绝对值的和,。
2. 空间质量分布密度
空间质量分布密度,。
3. 真空
真空是宇宙内空间质量分布密度极小的区域。
4. 实物粒子
宇宙中的任一实物粒子,是宇宙内空间质量分布密度明显高的区域,即为相对于真空区域的值的跃升(跃迁)或激发。
5. 明物质
当某空间区域的足够大到被人类感觉器官或探测仪器识别,占据该区域的物质是明物质。
6. 暗物质
当某空间区域的不足够被人类感觉器官或探测仪器识别,占据该区域的物质为暗物质。
7. 万有引力
依据荷电粒子的多重德拜球层效应或机制,宇宙中任意两物体A,B 之间存在引力,即牛顿万有引力,
,G为万有引力常数,。
8. 光子
光子为微观旋转粒子体系的多重德拜球层相邻层间射出的一段释电条,即光子源于微观旋转粒子体系的多重德拜球层相邻层间释电条。因此,光子为极小荷电粒子组成的等离子体束。
光子在宇宙空间中传播,不需要借助(以太)介质。
光子的波动性,源于它是旋转体系的多重德拜球层相邻层间释电条的一段。它从旋转体系中射出,光子-等离子体束本身就具有波动性(3-6)。
讨论
1. 宇宙中物质的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其内在规律一致。光子为微观旋转粒子体系的多重德拜球层相邻层间释电条向外发射,其放大版对应太阳系多重德拜球层(CMDS日)相邻层间释电条向外发射-行星风。对于光子的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可参考龙卷风(气旋),日珥,或行星风的特性(7-8)。
2. 由于光子为极小荷电粒子组成的等离子体束,依据物体的质量定义,光子有质量。
3. 两束光子相交叉后互不影响,因其影响太弱而不能被人类的视觉或仪器观测到。
同理,光束穿越真空,不以以太为介质,且与真空中以太的相互作用太弱而其变化极小。故光束穿越真空的变化不能被人类的视觉或仪器识别。
因此,迈克尔逊-莫雷型实验不能捕获光束穿越真空的变化,也就不能捕获以太风。所以,迈克尔逊-莫雷型实验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
换言之,地球载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设备在太阳系空间中穿行,途中所遇物质-以太,既不能作为该设备发出的光束的传导介质,又与光束相互作用极弱,致使光束的状态改变量极小。则迈克尔逊-莫雷型实验无法明确反映以太存在与否。
类如雷达捕获运动物体的机理,需要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与运动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电磁波被该物体表面反射。如果该相互作用太弱,即雷达波被反射强度过低,则该雷达无法捕获该运动物体。因此,隐形飞机的隐形机理为减小雷达波反射强度。
4. 人类探索宇宙中奥秘,如同解答由多个参数构成的联立方程组,其答案所含参数越少越好,而且参数最好是熟知的。若是答案中所含参数较多且陌生,则它不是最好的或正确的。
以电参数揭示宇宙奥秘是唯一的且是最佳的途经。
5. 以电参数描述物体的质量,真空,实物粒子, 明物质,暗物质,和万有引力,符合4的要求。
6. 真空是宇宙内空间质量分布密度极小的区域,因此,宇宙中的任一实物粒子,是宇宙内空间质量分布密度,相对于真空区域的(对应值)的跃迁或激发。这吻合或兼容张东升的基本粒子是真空介质的量子化激发态(波)的理论(9)。
结论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不能否定以太的存在。
致谢
衷心感谢贾克,杨保华,李耀鸾,盛德富,徐树奎,关绍先,张守善,鲍玉琴,余关关,卞胜利,张秦生,池景秋,朱凤景,莫钰华,吕和发,于迎军,龚碧平老师和从科学网结识的多位老师以及科学网站的老师们的辛勤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Aether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ether_(classical_element)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ether-theoretical-substance
2. 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elson-Morley_experiment
3. 池德龙,多重离子氛与多重德拜球层,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4929&do=blog&id=1422323
4. Delong,Chi,Multiple Debye Spherical Layers and Universe —Gravitation Originates from Electric force,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08056
5. 池德龙,广义相对论与标准粒子模型不成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89928.html
6. 池德龙,电子的微观结构/光子与中微子的本质/宇宙新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30302.html
7. 池德龙,地磁场的源与磁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28287.html
8. 池德龙,龙卷风的形成机制与磁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92026.html
9. 张东才,介绍一个新理论:物质的起源为何,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6454&do=blog&id=142713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池德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4929-142765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