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dazhe 世界的极限在哪里……?

博文

科学与非科学

已有 4219 次阅读 2021-4-1 20:13 |个人分类:系统学与科技原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一点很为重要,即应严格区分“科学、科普、科幻”,因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事物。若对其不做正确的区分,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讲容易形成认识上的误导!据我看来,所谓科学是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科普其实是对科学的普及,这乃是一种推广的形式,同时其具体的学习难度相对比起来要较低一些,不过它讲述的内容依然是科学技术。但科幻就不一样了,其往往是违反科学原理的,一般有极大的杜撰成分,因此它可以算作“非科学”的一个典型代表。

对一般的大众来讲,所接触的主要是科普和科幻,比如某些影视剧作品那就是一些科幻性质的事物。他们所接触的科学是非常有限的,更不要说一些高难度的科学技术。一般来说,普通民众即使接触科学也是些比较简单的、易懂的科学,严格意义上讲,大部分应算做科普类形式更为确切一些……。

科幻的典型代表应该是一些科幻小说和一些美国大片等。平心而论,美国大片就拍摄技术和剧情编排来讲,还是很精彩的。但是精彩归精彩,其中那些剧情许多都是严重违背科学并因而是绝对不可能被实现的(比如超人、绿巨人什么的)。至于港台武侠剧其实也有科幻成分在其中,比如什么人在水面上跑、飞檐走壁什么的也都不是真的(据说要把人用钢索吊在半空中才能完成这一类的剧情)!相比之下,科普的内容起码还算是正确并能够被实现的。

科技类教育一定要先从科普开始,若一上来就直接学高科技,那往往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所谓科学与科普的一大区别在于,懂科学的专家是看专著和论文获取知识的,而只能看懂科普的大众往往是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获取知识的。许多教育中所讲之内容与形式属于科普而非科研,只适用于面向普通大众之交流,对专业人士讲述这些往往毫无意义。因此说,有些人是擅长科普的优秀老师,却非擅长科研的优秀学者。至于科技与科普书籍之区别,往往在于前者一般带数学公式,而后者则不带之。依理来说,“科普”不应是只针对较容易的内容进行之,亦哪怕是高难度科技的普及也一样应是在其任务范围之内的。而某些社区教育的问题或许就出在其所教授的内容太过简单上。

其实实现某些科普目的也是有难度的,比如对于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方面某些操作亦很简单,如吃东西后立即漱口,直到嘴里没有食物残渣为止,即可减少牙病之发生。这并非很难做到的事物,也不是高科技,简单的小习惯而已,再加上早晚刷牙,一般就能保证口腔健康。原理如此简单,却不是人人都做得到,这或许就体现了科技广泛普及之难度,有时甚至大于科学原理研究之难度。而之所以难度大,乃是受限于人之具体素质与社会宣传之力度。本人饭后一定漱口,但是每次在公共场合碰到同做此事之人都极少。这便是科普的难度,同时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不要瞧不起这些,它一样很重要。

科学命题之提出应算为科研之开始!而提出科学难题求人解决,最有名的应属希尔伯特数学难题系列。中科院曾出版10000个科学难题系列书籍,但其实技术领域也应有“10000个技术难题”系列,比如涵盖电子学、机械学、建筑学难题等等。国家既然要搞“供给侧改革”,要做精品,那么问题就来了,若不解决技术领域的世界级难题(或许解决国内级难题也有意义?),谈何设计到极致?所以说此问题实在是极其重要!

说起来,世界上的理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另一种则是文学。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规律与事物乃是科学之内容,人为杜撰出来的不存在之事物则是文学之内容。科幻即属于文学,而科普虽然难度低,但仍应属于科学的一部分。所以,要研究科学技术首先要弄清欲研究之命题,到底是属于科学还是属于文学,这是科研第一重要的前提条件!正如像古典神话名著、某些美国大片等那都是文学,没有实现之可能性,不要被这些编出来的故事给欺骗了。当然,也不应把科学当做文学,那同样也是一种致命的错误。所以结论是要信科学而不要信文学,许多文学的意义顶多是某种用于消遣之类的心理活动而已。同时,不要以为社会科学一定属于文学,像考古就属于科学行为,而说大鼓书才是文学行为。

某些时代世界上好多所谓的科技其实不过是神话而已,所以或可称之为“科技神话”,而这往往乃是由于受到诸如某些神学等观念影响(当然也包括受到其他观念的影响),以至于对其理论进行了错误的判断从而造成的。所谓想象力丰富的基本前提是必须遵守科学规律,否则就是胡思乱想。若这只是为了娱乐一下而已,倒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是的的确确信以为真的话,那就是件很危险的事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51349-1279792.html

上一篇:关于美国的实力
下一篇:关于客观规律
收藏 IP: 123.168.92.*| 热度|

1 赫荣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