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w144219057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w1442190575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经济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

博文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

已有 2098 次阅读 2021-4-10 19:0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

石小伟 1,3,冯广京 2,3,苏培添 4,何改丽 5,6,邹逸江 7,王小锋 8

1.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2.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3. 东北农业大学

土地经济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304.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 3113005.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

学院,南京 2100236.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7.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 315211

8.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 450046

要:为探究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生境质量”可持续机制,以天津市郊区武清区为例,通过分析 19802018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 InVEST 模型对其进行 Habitat Quality 模块水平数值测度,研究京津都市圈发展对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转型与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119802018 年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导,但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快速增长,未利用地面积大幅缩减,林地和草地占比较小。2)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耕地转移面积最大,林地和草地集中向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水域集中转向耕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面积较大,未利用地转换面积较小,但转移概率最为剧烈。3)武清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增长了 2.87%,具体表现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水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保持正向增长,耕地变化速率呈现负增长。4)总体上,武清区呈现出“城扩耕缩”、“人进草退”的态势,但局部年份也有“草进水进”的转态;武清区生境质量处于中等级,但中等级面积趋于下降,低等级生境质量面积趋于上升,较低等级面积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区面积趋于扩大;生境质量低值区以武清城区为核心集中分布,且零星分布于武清区东北、西北地区;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武清区东部。研究表明: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加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大都市郊区生态源地,统筹调控大都市郊区生态安全分区,推进大都市郊区生态廊道和全域生态节点建设。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境退化度;生境质量;大都市郊区;武清区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4.033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21)-4-0275-10 

石小伟,冯广京,苏培添,等.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4)

275-284.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4.033 http://www.tcsae.org

Shi Xiaowei, Feng Guangjing, Su Peitian, et 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and habitat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21, 37(4):

275-28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4.033 http://www.tcsae.org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3447-1281298.html

上一篇:疫情防控背景下农村垃圾处理研究综 述:生成机理、处理体系及治理模式
下一篇:读书十年
收藏 IP: 1.58.73.*|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