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chen20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chen2019

博文

重温《我不是药神》随笔

已有 1792 次阅读 2019-5-10 17: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几天CCTV-6播出电影《我不是药神》,随即重温了一遍,这的确是部好片。

 

电影明智地点到为止,却给观众乃至社会留下了巨大的讨论空间。仅仅围绕影片中“正版药格列宁”的高昂价格,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1、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高昂的治疗成本往往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担和维持的,为了生存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顶着违规的风险购买印度廉价仿制药也是无奈之举。2、从制药方的角度来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开发出来的有效药物,如果不能盈利甚至收回成本,谁还愿意吃力不讨好地研发新药?3、影片在结尾处,通过设置“正版药纳入医保”这一方案,给了观众一份较为欣慰的答复;然而在现实中,治疗各种疾症的高价药不乏其数,倘若统统纳入到医保范畴,这很可能会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大开支。

 

各方陈述都有自己的道理:患者希望能够治愈,毕竟无论贫富贵贱都有生存和健康的权力;药企需要可预期的盈利,况且不是谁都拥有默克公司的雄厚财力,以及瓦杰洛斯博士的长远眼光(参考1);政府希望医保能够惠及更多民众,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做到面面俱到并不容易。问题似乎无解,然而真的一点儿改进余地都没有了么?

 

想到了之前在网上读的一则案例(具体出处忘了…),讲的是某国造车行业的良性合作机制。全球造车行业竞争激烈,如果不能及时推出新款产品,就会很快被对手超越;但倘若新产品定价过高,便会将仅存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为了在成本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某国政府、大型车企与广大中小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合作。大企业财力雄厚,但往往机构繁冗且效率低下,即使有政府支持补贴,其研发新产品的产出投入比通常也比较低;而广大中小企业则灵活高效,创新能力也很强,是否拥有足够的经费几乎是制约其发展的唯一因素。政府将以往给大型车企的补贴转移到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不断研发创新;而大型车企则将之前自行研发的投入,转而用于购买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使之成为各种新技术及零部件供应商,从而使该国的造车行业处于一种较高产出投入比的良性循环当中,其产品也随之具有较好的技术与价格优势。

 

造车与制药,乍一看好像并无关联,但若将车价比作药价,大型车企换成药企,中小供应商改为广大院校的科研团队,政府补贴转变成经费资助与成果奖励,是否可以尝试挑战一下前面那道“无解之题”?

 

对于药企而言,一款新药的研发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高成本,这尤其体现在那些疑难杂症特效药的价格上。那么是否可以将企业所承担的这种风险与成本,转移到广大本就以研发创新为己任,且更加灵活稳妥的科研院校当中?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知识产权分配与交易体系,将政府资助、院校研发与药企购买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类似于上述造车行业的良性合作机制,使得政府定向支持,产权分配明确,科研创造价值,院校获得收益,药企降低成本,患者治得起病,希望以此来共同解决《我不是药神》中的高价药难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前学术界正围绕着“破四唯”进行热烈的讨论,参与者大有“破之而后快”的畅爽感。然而在“破”之后如何建立起一套更具体有效的评价机制,让许多已习惯于服从考核管理的科研工作者有所适从,也是个值得讨论的议题。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药物不同于市场上的其它商品,对于其客户——特定患者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不能简单地用市场行为进行指导与评价。倘若再次出现类似于“一种救命药一夜涨价55倍”的事件(参考2),那将是对全社会道德底线的又一次严肃拷问。

 

参考1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44f4524beab55abe2205c33

参考2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0759/?page=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1811-1178251.html

上一篇:一个让游客在公园里不迷路的小方案
下一篇:专业者的责任
收藏 IP: 114.251.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