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考情总结
伍赛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1 总体情况
2024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以下简称“高项”)早已落下帷幕,考试分数也已公布多时,但相关统计数据于近期方才公布。虽然只是一门专业技术考试,不会一考定终身,但也的确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4年的软考各地通过情况如下:(1)杭州地区:2024年上半年软考合格人数为3017人,占浙江省总合格人数的72.77%。其中,高级合格人数2005人,相较于2023年下半年的1312人,增长了52.82%。杭州考区的通过率约为8.96%,高级通过率约为7.25% 。(2)深圳地区:2024年上半年软考合格人数为1994人,相较于2023年下半年的12439人,下降了10445人。其中,初级合格人数304人,中级合格人数1225人,高级合格人数465人 。(3)山东日照和济宁地区:日照考区2024年上半年软考通过率约为8.24%,济宁考区通过率约为12.98% 。(4)湖南地区:2024年上半年软考整体通过率为12.25%,高级通过率为6.08%,中级通过率为12.69%,初级通过率为38.18% 。(5)全国情况:2024年上半年软考考试共计报考52.77万人,其中初级资格5.12万人、中级资格24.37万人、高级资格23.28万人[1-2]。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软考的总体通过率在逐步走低,尤其是近期这几次软考高级的通过率一直居低不上,而作为软考高级的代表性科目高项(注:此处的“代表性”意为报名的总人数最多),其通过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2 原因分析
2.1 总体概述
如《写在2024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分数公布前》一文中提到[3],高项的综合部分与案例部分是更偏向于常规的水平测试性考试,大部分人凭借努力学习及考试正常发挥,基本都能通过。但论文单科可被视为选拔性考试,通过率相对较低。因此,高项是否能通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论文。但论文如要通过,不但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高项论文如要通过,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1)考生在考前对论文的准备情况;(2)考生的临场发挥情况;(3)考生抽到的具体论文题目,包括大方向和具体的子题目;(4)给考生评分的阅卷人。如果将通过考试的总体影响数值定为100%,上述四项因素则各占25%。由于四项因素中的后两项又是考生无法直接决定的,因此,考生如想通过高项论文科目,运气的重要性至少要占50%。上述四项因素的具体影响如下文所示。
2.2 考生在考前对论文的准备情况
高项论文与高考作文等不一样,高考作文题目五花八门,海阔天空难以预测,但高项论文则是针对教材及专业具体内容而出的题目,因此总体上会以教材为依据,(现阶段主要)围绕十大管理及其他方向而开展,再考虑到往届的考试情况,就大方向而言,总体还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但令考生们比较无奈的是论文的子题目,由于高项已开考多年,为了进一步选(刁)拔(难)考生,软考办出的题目是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越来越让人无处着手。在2024年高项某一批次的论文考试中,竟然出现了需要作图的子题目(作图工具依靠考试系统自带的软件),这很明显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刁难而刁难。为了折腾广大考生,软考办的专家们绞尽脑汁编出各种题目,唯恐考生们能轻易通过。但平心而论,考生们在上考场前,依然能对论文的较大篇幅进行详细准备,包括像论文的背景、结尾,以及各个子过程及相应的具体实例。准备越充分,越全面,通过考试的希望也会越大,也更利于后续的现场发挥。
2.3 考生的临场发挥情况
部分考生认为,只要考前把论文全部准备好,上了考场就能直接默写,从而就能通过。该观念必然是不符合当今考情现状的。正如上文所述,由于论文的子题目部分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致使部分考生在考前即便押中了大方向,但也很难对论文的子题目进行360°的全方位准备,由此就需要考生在考场上随机应变,根据子题目具体要求来对已事先准备的论文进行实时裁剪,并视情补充新的内容,以应对实际情况。在论文阅卷过程中,也会针对具体的子题目要求及撰写情况来给分。如今高项论文阅卷标准日益严苛,一味无脑地默写事先准备的模版文章,多半难以通过。但临场发挥情况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不但和考生对教程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关,还和考生的具体从业经历,心态调整能力,以及文字驾驭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关。
2.4考生抽到的具体论文题目
除了考生的事先准备与临场发挥之外,考生自己抽到的具体论文题目也很重要。由于目前软考已由纸考改为了机考,由于机位总数有限,但考生人数又在逐步增加,不得以要增加考试批次,致使软考办要出的考卷数量和题目总数也相应增多。在该情况下,抽中哪套论文题目,对应的管理方向和相应的子题目又是什么,非常看中考生自身的运气。因为不同考生对于不同的论文题目,所熟悉的程度、所准备的情况,以及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均不完全相同。完全可能存在如下情形:即某个考生在面对某套论文题目时才思枯竭,无从下笔,但在面对另一套论文题目时却文思泉涌,行笔如飞。毋庸多言,论文题目本身对考生能否通过考试的确非常重要,但具体抽中哪套论文题目,完全得看考生自身的运气了。
2.5 给考生评分的阅卷人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给考生评分的阅卷人也非常重要。可能会有人问,阅卷人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按点给分的吗?事实上并非如此,亦如上文所述,不同的考生对于同一套论文题目会采用不完全相同的写法,实际发挥情况也不尽然相同;而不同的阅卷人对于同一篇论文的看法及判罚方式必然也不完全相同。同一篇论文在某一个阅卷人手里可能就直接挂了,但在另一个阅卷人手里说不定就压线通过了。论文得分高低好坏,和阅卷人自身的学历职称、专业水平、业务能力、阅卷经验,以及心情好坏等诸多因素均存在关联。部分培训机构曾提到,说软考高级科目论文部分的阅卷人多为高校教授。但相信读者朋友们也都能看得出,全国一共几十万份考卷,哪有那么多教授来帮着改?因此一般真正参与论文部分阅卷工作的多为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或一些其他教学人员。而说到教授们的真正作用,一方面是顶在前面作为挡箭牌,给考生们当定心丸服用,让考生们误认为给自己试卷评分的都是业内资深专家,从而人为性提升最后成绩的可信度,也能间接降低发榜后成绩不合格考生的质疑声音;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要让教授们在阅卷的最后过程中起把关作用(注:但说老实话,因为考卷数量太多了,笔者怀疑最后的把关工序可能也不见得有,毕竟这样相当于教授们合力又把所有考卷看了一遍。时间有限,且工作量巨大,根本就不一定忙得过来)。而对于那些真正参与评卷的阅卷人来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必然有高有低,参差不齐,靠着平台赋予的职位权力却可以定下其他考生的生死。裁定他人命运固然爽快,但在没有事先知道论文题目、子题目,以及评分细则的前提下,让他们这些阅卷人自己也上考场去考,其论文单科多半也是九死一生。
3 总结及展望
经过这几次的高项考试(自2023年5月以来),可以看出高项这一考试是越来越卷,并且大概率会通过论文单科卡人,而论文这一科目又不像综合部分和案例部分有相对应的答案可以参考,真要通过很大程度上还得看考生运气。并且由于从原来的纸考改为了机考,考生字迹好坏对阅卷结果已经完全没有影响,论文能否通过完全就看文章内容本身了。不仅如此,考虑到软考自身的考试机制,高项三个科目如果有一科不过,就得全部重考。再考虑到目前高项考试频次降为一年一次,从而会带来较大的沉没成本,特别磨人心态。
不能不说,时至今日,软考高项已经完全能被称为是一门玄学考试。为了通过,考生们往往需要“以多频战高维”,即增加考试次数,在确保综合部分和案例部分稳过的前提下,来碰论文一门单科的运气,论文过就拿证,论文不过就下次再战[3]。
与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等其他软考高级科目不同,高项这一科目对专业技术要求虽然较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考生都能来参加考试,但是其实际通过情况并没有高到哪里去。可以非常确定的一点是,高项的总体通过率就和其报考门槛一样低。
有朋友可能会问,高项这么难,通过率这么感人,那我换一个其他的软考高级考不就得了?2024年下半年,久违了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师(以下简称“系规”)即将开考,本来老版本的系规教材300多页(对比高项第四版教材的700多页),这一数字看着就令人心旷神怡,血压骤减,但偏偏软考办就在此时推出了新版本的系规教材,当真是没安好心。比对2023年5月的高项考试情况,当时恰逢高项换教材(由第三版换为第四版),软考办却别出心裁地说新旧两版教材兼顾使用。但根据现场考情来看,考的基本都是新的第四版教材上的内容,软考办这个烟雾弹丢得令人猝不及防,不少考生朋友在烟雾弹的蒙蔽迷惑下都掉进了坑里,再加上恰逢泄题事件,致使当次阅卷标准极为严苛,总体通过率堪称有史以来最低,还不到5%。近两次的高项通过率虽然有6%~7%,比2023年5月那次稍高,但总体情况依然走势低迷。由此也能看出,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想通过考试就一步登天式地获取高级职称,已经越来越困难。
参考文献
[1] 软考高项自习室.2024年上半年各地软考通过率[EB/OL].https://mp.weixin.qq.com/s/td9WD4ZCxOOngtsnALfVcg
[2] 信管网.持续下降?关于2024年上半年软考通过率我们汇总了一些数据[EB/OL].https://mp.weixin.qq.com/s/JnLkhodeXf9MFN5ek2yfxA
[3] 伍赛特.写在2024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分数公布前[EB/OL].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151-1437942.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伍赛特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151-1450220.html?mobile=1
收藏